第20章 二两毛线

    三婶委托小二给她进二两毛线。小二在村头开店,取货甚是方便。需要什么,就去小二的店里拿,如果店里没有,小二进货的时候,就会给进回来。村里人进趟县城不容易,搭车、吃饭、找商店什么的太麻烦,还要多花不少钱。

    也不知三婶从哪儿拽了截毛线头,有一寸长,让小二照着样儿进货。小二答应着,收好了毛线头。也没问,买二两毛线干什么?接毛衣?织围脖?打手套?问那干什么。农村人仔细,让你买二两,你就别买三两。

    三婶怪高兴,望着小二说:“等哪天,我回趟娘家。俺娘家村里,有个小妮儿,长相很不错,还没对象呢。”

    小二的脸色,立刻就红了。他明白三婶的意思。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劣势了,个头浅,大伙儿都叫他小矮人。不说姑娘们攀高枝吧,谁肯嫁给一个尺寸短缺的男人呢?

    小二红着脸对三婶说:“三婶,您要的二两毛线,今晚就能到货。今天,明生进城,我让他给您捎回来!”

    三婶笑笑。她知道明生开的有车,车上带个斗,常帮小二进货。明生从不给村里人捎东西,让他们一律通过小二集中采购。也许,这就是经商的规矩。凡事总需要个规矩,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晚上,三婶跑到村头,果然,拿到了自己订购的二两毛线。小二说:“不要钱了,不就二两毛线吗?”三婶把钱塞给小二,笑着说:“做生意,别亏本啊。”

    “三婶,您啥时候回娘家呀?带啥,从我店里拿,我请客!”

    “过几天,我就回去。等着喜讯吧。”

    然而,小二却没等到三婶带来的喜讯。第二天早上,小二刚开门,三婶就板着脸来了。

    “小二,你给我的二两毛线,怎么不够数呢?”

    “不会吧?您使秤称了吗?”

    “还用称吗?毛线是论‘子儿’卖的,一‘子儿’多少圈儿,都是固定的。二两,就是两‘子儿’。这两‘子儿’,圈儿总该一样多吧?可你自己看看,这两‘子儿’,怎么圈儿就不一样多呢?这‘子儿’比那‘子儿’,少了大半圈儿!”

    “三婶的意思我明白了。一‘子儿’够数,一‘子儿’不够数。可我也不知道,两‘子儿’毛线,怎么会不一样多呢?”

    “我还没给你介绍对象呢,你就开始坑我了?看你个头浅,心眼却不浅!真是浓缩的都是精华!”

    “三婶,您怎么这么说呢?我个头浅,和毛线有关系吗?”

    “你说有关系,那就有关系;你说没关系,也不一定没关系。反正,二两毛线我不要了,退货!”

    “您退给我,我卖给谁去?再说了,明知道不够数了,我还能往外卖吗?”

    “我不管。我是从你店里拿的,不能缺斤短两!”

    “毛线又不是我生产的,我怎么能给您缺斤短两呢?”

    “我去县上找消协告你!”

    “随便吧,您想上哪告就上哪告去!”

    俩人这么一嚷嚷,店门口就聚了一圈子人。都是来看热闹的。平时,很少看到这样真刀真枪的场面。都是看电视,电视里的东西太假,人们不感兴趣。有人就忍不住嘴痒了,就发表高见,支持三婶去县上告状,让消协给个说法。

    三婶被人们一鼓动,激动得胸脯起伏,发誓一定要扞卫消费者的权利。

    三婶找到了明生,让明生带她去县里。明生笑道:“三婶,您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呢?不就是二两毛线吗?不就是某一‘子儿’少了大半圈儿吗?值得您去告状吗?”

    “怎么不值得呢?谁买东西,愿意缺斤短两?我又不是缺心眼,愿意挨刀,让办缺德事儿的人乱砍!”

    明生说:“好好好,您愿意去,我也不拦您,我可以把您带到县里!”有几句话,明生没说,二两毛线,县里有人给断案吗?多少千、多少万的大案还没人管呢,谁会为了二两毛线瞎耽误工夫?明生拿定了主意,到了县里,就把三婶往大街上一甩,让她自己去找衙门,看不把她的腿溜弯、溜细!

    下午,三婶就爬上明生的汽车,到县里去了。

    晚上,却传来了噩耗:明生的车翻了,翻到沟里了,明生当场被阎王爷领走了。三婶只是擦破了点皮肉,住进了县医院的观察室里。

    村里人都在叹息,都说真不值,为二两毛线,不值!

    小二也听说了明生的死讯。明生的尸体从县里一运回来,他就登门吊唁了。明生的亲戚们都过来撕他、捶他,让他滚!都说明生的死,就是因为他!还说等安葬了明生,就上县里告他!

    小二无力辩解。辩解是没用的,死人比天都大。

    其实,小二心里是明白的。白天,他看见明生的闺女了,头上扎个小辫,绑小辫的,是一截毛线,色泽、质地和那二两毛线一模一样。不是从二两毛线上拽的,是哪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