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身不怕卑——金章 宗妃李师儿

    李师儿是金国金章宗完颜璟的宠妃,被册立为元妃。她出身卑微,却因为聪颖好学、美貌动人而被金章宗召入宫中,并且日益显赫内宫,全家也随之飞黄腾达。但出身微贱的李师儿虽深得宠幸,却无法登上皇后的宝座。被封为元妃后,李师儿开始结党营私干预朝政,最后致使金朝元气大伤。但她也称得上是一位女中强人,在当年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曾处于强势地位,后来不幸人生却终结在了自己拥立的继承人手中。

    李师儿的父亲李湘、母亲王盼儿都是寒庶小民,她家以前因为获罪被抄没送入宫籍监成为监户,所以李师儿的出身是只略强于奴隶的监户之家。公元1161年至l189年末,李师儿一直以监户之女的身份在宫中当宫女。金代设有宫监,凡用兵征伐所掠妇女、获罪之女稍微聪明伶俐的,照例都要送宫监以备洒扫之用。章宗初年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大的动乱,政事之暇皇帝命令从众多宫女中选出一些聪明伶俐的去接受宫教,以便选取最为优秀的侍候皇帝和后妃。李师儿声音清脆音色圆润,善解人意体贴入微,于是便被选出接受宫教。当时张建任教于宫中,李师儿和其他宫女们都跟着他学习。张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章宗曾经赐诗称赞过他,由他教授宫女自然是李师儿之辈的幸运。金代宫中规定,宫教时用青纱作为障蔽,把宫教官和宫女隔开,宫教官在帐外宫女在帐内,宫教官和宫女互相不能见面,如果宫女请教问题时则会隔着纱帐,宫教官在帐外口说陈述、教导宫女,所以金代宫教时,宫教官和宫女始终不认识,他们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学业、教授知识的。张建才华横溢,李师儿聪慧好学,对张建的教学在所有的宫女中数她最能领会,并能举一反三。张建对她的才思敏捷极为赏识,从此知道有一位宫女天资聪颖脑筋灵活,但由于隔着纱帐他也不知道李师儿长得什么样子,只知道她的声音清晰洪亮与众不同。一次,章宗问宫女中谁是最可教、才学最出众的,张建回答说:“声音最清亮的那位最好。”章宗于是找到李师儿,一看才知道她不止声音清亮,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不久便选出李师儿留在身边。

    李师儿得此殊荣受宠若惊,她对风流倜傥、能吟善咏的章宗悉心伺候,常随着唱和。李师儿姿色不仅美丽,还天性聪颖会迎合人意,她最初不大翻阅书籍,后来见章宗喜好文章便习文练诗,很得章宗的宠爱。章宗又偏偏雅好文史,对诗文出众的文士很礼重,对才华横溢的女子当然更是喜爱不已。宦官梁道很敬重李师儿,叹服李师儿人品端庄文才华美,他在章宗面前极力盛赞李师儿的才貌,力劝皇帝纳李师儿为妃。章宗召幸李师儿,知道这位女子聪慧过人,通文识字,而且还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因此越来越喜欢她。公元1193年,章宗封李师儿为昭容,第二年又进封为淑妃,李师儿的父亲李湘也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连祖父、曾祖父也被一一追赠。

    李师儿的哥哥李喜儿过去曾经为盗,这时也同弟弟铁哥一起都骤升为显要近臣。哥哥李喜儿还被赐名为李仁惠,先后被授为宣徽使、安国军节度使;弟弟铁哥也被授予近侍局使、少府监。一时间,李氏兄妹成了章宗的红人,权势压过朝廷诸臣,风采波及四面八方,他们互相勾结彼此哄抬,那些贪利求进之徒、趋炎附势之臣,纷纷拜在李氏门下。南京的李炳、中山的李着与李师儿家通族谱、认宗亲,借此抬高自己名声地位,结果造成人们贪财争位上行下效,明知是奸恶坏人也不敢抨击,即使有所抨击也不能除奸去恶。例如纥石烈执中就是贪婪顽固不法之人,金章宗明知他跋扈,但是多次斥责又多次起用,终至祸乱天下。与此同时,李氏兄弟依恃李师儿的势力,骄横恣肆干预朝政,更引起了文武大臣的反对。一次,监察御史宗端修上书章宗请求他疏小人、亲君子。章宗弄不清宗端修所指小人是谁,就派国舅李仁惠前去传诏询问,宗端修一见是李仁惠来问更怒不可遏,他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我所说的小人就是你李仁惠和你的弟弟李铁哥!”

    章宗在做太子时曾娶蒲察氏为妃,但在他即位前蒲察氏就已死去,称帝后才追封她为钦怀皇后。章宗日益宠爱李师儿,当时中宫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缺,章宗便有意立李师儿为皇后。可是金代有个规矩,与帝王之家连姻者都是出自徒单、唐括、蒲察、懒、仆散、纥石烈、乌古伦等名门望族,而李师儿出身寒微,自然不能和这些大族相比。于是朝野百官争相反对,章宗只好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改封李师儿淑妃为元妃。实际上,李师儿的地位和皇后没什么不同,她不但受帝专宠,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自从元妃得宠,章宗就荡志迷魂沉湎于温柔乡中,把原来励精图治的锐气都消磨在卿卿我我的情爱之中。元妃喜欢游乐,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在辽朝时就有八景,为了元妃游览的需要,章宗又不惜耗费一大批资财加以修葺,有的甚至还要重新修筑楼台亭榭。有了这些好景点元妃游兴大增,经常在暗影流香、歌声戛玉的气氛中流连忘返。这八景中以琼岛景色为最美。相传北岛就是辽之琼岛,这里松苍满眼,岛上多奇石,北宋灭亡后汴京的艮岳之石被金人运送至此。章宗在琼岛上曾为元妃建了一座梳妆台,有一次章宗与元妃游览到这个地方,在台上小歇,章宗有感而吟:“二人土上坐”,元妃脱口答道:“孤月半边明”。章宗见她应对敏捷大为赞誉。其他几个景点也在中都周围,就这样二人宛若游龙戏凤,一唱一和地留下了游览的足迹。

    李师儿不仅文思如潮对答如流,而且谈话风趣善解人意。在章宗烦闷不安的时候,常常经她几句消愁解闷的话就豁然开朗。有一次,章宗驾幸蓬莱阁,见阁内所摆玉器玩物无比精巧,金章宗宿香山行宫不禁仔细观赏,这才发现上面都刻有宋宣和年号,立马不悦。李师儿虽称不上博古通今,但也略知宣和乃北宋亡国之君赵佶的最后一个年号,并能感觉到章宗见到这亡宋器皿陈列于此认为是不祥之兆。她马上不假思索地嫣然一笑,说道:“做此者未必用,用此者未必做,自古一饮一啄皆由天定。宋徽宗做此器皿是为陛下享用的。”章宗听后茅塞顿开喜形于色。

    至此,李师儿已不满足于骄奢,她深深领悟到皇帝迷恋于自己的魅力,并要再显身手。于是就同尚书右丞胥持国勾结在一起,把持了中央政权,像后来诛杀大臣甚至罢黜完颜守贞等事,都是出于他俩的策划。李师儿之所以选中胥持国,也是因为他出身卑贱而又自视不凡,可以说是同命相怜。胥持国是经童出身,所谓经童就是士庶子弟年龄在13岁以下能读大经小经又能读《论语》、诸子等,经过考试合格便称为经童。早在胥持国被授为尚书右丞时,他见元妃深受章宗宠幸就图谋与她结交。元妃也明白自己门第低微,要想在宫中立稳脚跟必须得到朝中官员的支持,于是她多次在章宗面前为胥持国说好话,致使两人把持了朝政。那些谋求当官的人知道胥持国与元妃结为同盟后,一时间都来投奔他们门下,按察使史炳、翰林李着干脆与元妃李师儿结为“亲家”,从此,胥持国在朝中地位显赫、恣意妄为。直到公元1198年,在满朝忠臣的一再直谏下才把他贬谪外地。但时隔不久,章宗又起用胥持国为枢密副使,这又遭到了反对,未等章宗采取措施,胥持国已死于军中。胥持国的贬谪、病死,并未影响李师儿的地位,她早已羽翼丰满、干预朝政了。当时正值蒙古铁骑大犯,金兵占据了和龙城,消息传至,章宗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元妃却劝皇帝不必多虑。她说话得体又温顺可人,章宗于是转忧为喜开怀畅饮,久而久之连早朝也省掉,甚至连奏章也由元妃批阅了,这怎能不引起群臣的义愤。从李师儿被册为元妃不久到章宗驾崩,她把持朝政竟达10年之久。

    早先章宗钦怀皇后和其他妃嫔生有几个皇子,但都两三岁或者几个月就夭折了。公元1200年,章宗因为尚无子嗣,皇帝之选未立有些焦急,便隆重地祷祀太庙、山陵(先帝陵墓)。公元1202年8月,李元妃生下皇子忒邻,群臣上表祝贺。金章宗设宴,后又诏令平章政事徒单缢到太庙行报谢之礼,右丞完颜匡往山陵行报谢礼,并遣使臣往亳州报谢于太清宫。皇子满月时下诏赐名,封为葛王,葛王是金世宗当初受封的王爵,自从国泰民安以后就不再用以封臣下,因此三等国号中没有葛国,实际上葛王已经是太子的代称。12月,皇子忒邻出生满3个月,章宗敕令发放僧道度牒三千道,并设斋于玄真观,为忒邻祈祷祝福。4天后章宗来到庆和殿,亲临观看为皇子忒邻洗浴,下诏命文武百官以庆元旦的礼仪进酒祝贺,五品以上的官员进献礼物。但忒邻还是在两岁时就病逝夭亡,章宗和李元妃痛心疾首。

    公元1208年,承御贾氏、范氏都有了身孕,因继承人未定,章宗很是忧虑。这时正巧卫王完颜永济来朝,永济是章宗的叔叔,为人朴实很得章宗喜爱,章宗便有意传位于他,并当着元妃的面向卫王透露过他的想法。后来章宗病逝,元妃当即按此前章宗之意宣布遗诏,由皇叔卫王即皇帝位,两位怀孕妃嫔如果其中有一个男孩,就立为皇储。元妃在立皇储一事上并未丝毫违抗章宗圣意,谁知仅仅过了4个月,李师儿就蒙受了不白之冤死于非命。这还得从由她召来商议卫王即位的完颜匡说起。完颜匡是个小人,为夺策立之功谋划了一起陷害元妃的阴谋:他向卫王上疏,说是自章宗重病后,元妃与宦官李新喜秘密策划,找一个宫女诈称怀孕,临产时从李家抱一婴儿顶替伪充皇嗣,恰巧这时候贾氏因得病呕吐,并且腹中有一积块,于是元妃收买了贾氏,对外诈称贾氏有喜,还说这阴谋被病中的章宗识破,没有得逞;完颜匡又捏造元妃、李新喜等胆大妄为,章宗平日临幸其他妃嫔,元妃因嫉妒而命女巫李定奴作法使章宗无嗣。卫王见完颜匡说得有声有色,加上自己本来就对内宫情况不明,不由得不信,只得下诏赐元妃李氏、承御贾氏自尽,将李新喜处死,削夺了李氏兄弟的官职,并恢复他们的监籍安置到边远地区。从表面上看,貌似一场元妃策划的阴谋被人捅破,但真相却被人活活的掩盖,不过没过多久,小人完颜匡刚享受到了“功臣”的待遇却病死了。

    公元1213年,卫王被权臣胡沙虎所杀,不久众人拥立金章宗同父异母兄弟完颜珣为帝,即金宣宗。在此之前,李师儿一案早已澄清,只是未予发落,于是宣宗在降封卫王的同时,下诏为元妃昭雪,从而结束了李师儿一家的流放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