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百花宴
马车一路疾驰,快到宫门口时,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后竟停滞不前。
“怎么回事?”墨悠然在车内问道。
“王爷,这宫门口全是马车,正一辆辆下人,将路堵得死死的,所以走不动了。若是王爷怕等,只能就在这里下车,走进宫里了。”车夫说道。
墨悠然掀开车帘一看,果不其然,只见宫门前的那条路一顺溜停了几十辆马车,而且有不少的马车此时还在陆陆续续地从后面往前涌。
通向宫门的路本来是很宽敞的,这条路向来畅通无阻。若不是马车太多,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拥堵现象的。
“为什么这个时间会有这么多马车?你去打听一下。”墨悠然对着旁边的一个侍卫说道。
侍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折返而回。
“回王爷,宁贵妃在宫里举办百花宴,邀请了京城六品以上官员家中的小姐与公子来赏花。所以,这里才会如此拥堵。”侍卫向墨悠然禀道。
“百花宴?”墨悠然蹙了蹙眉头。
看来是他低估了太后的意图。他原本以为太后最多是问问他看中了哪家姑娘,逼逼婚而已。没想到,太后这次喊他来,居然是让他参加相亲。
其实,这百花宴就是相亲会。
提到百花宴,墨悠然此时心里充满了后悔。当初他从庸地回到京城后,太后将他召入宫中,向他问及庸地的风土人情。墨悠然知道这宫中的女人每天都呆在宫里,也没机会出去见识别处的风景与风俗,便很是详细地介绍了庸地及途经庸地所到之处领略到的风土人情。而且他介绍的时候,为了让这些女人听得有趣,还特地选择了专门介绍那些与京城不一样的地方。
其实,他一个男子,也不知道这些后宫的女人们喜欢些什么,就把看到的都讲了一遍。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后宫女人们居然上下一致地对庸地的婚配习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庸地地处大轩朝的边境,与外邦相连,而庸地境内本身也生活着许多外族人。外族民风开放,女性也大方泼辣。与大轩朝相比,少了许多束缚。这当然让大轩朝看不惯,所以外族与大轩国民开始生活在一个地界时,确实发生了许多不快。
为了彼此能够和谐相处下去,大家都作了让步。外族人收敛了一些,大轩民众开明一些,经过了磨合期,也就能彼此相交下去。
京城原本的婚姻制度就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夫妻婚前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性情、脾气了。不少婚姻不幸福的男女对这种制度是非常不满意的,作为后宫的女人们自然也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
听到墨悠然说,在庸地,每隔一段时间,媒官们就会组织到了婚配年龄、家境条件相当的青年男女一起参加游艺活动,那些女人们就觉得特别新鲜。
这表面上是游艺,实际是相亲。听说有这种形式后,宁贵妃便来了兴趣。
这宁贵妃是二皇子的母妃,也是当今皇上最为宠爱的妃子。
皇上的原配皇后在多年前病故,皇上与她的感情很深,在皇后去世后,便不再立皇后。就算后来宁贵妃深受宠爱也没能被立为皇后,这让宁贵妃一直耿耿于怀。
宁贵妃为人很圆滑,知道宫中有两个人不能得罪,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太后。她将这两个人都照应得很好,因此,很是得太后的欢心。
皇上宠爱她,太后也支持她,本以为登上皇后的宝座是迟早的事,没想到,她最终没能战胜那个死去的人。
虽然就算太后赞同,皇上也没能同意立宁贵妃为后。但皇上却将让她享受了皇后的待遇,并让她掌管后宫。待遇和权利都是皇后级别的,就是少了个名号而已。
宁贵妃是个聪明的女人,深深懂得这后宫的生存之道。做人,千万不能太过贪心,适可而止才是最好的选择。想要的太多,是终可能连拥有的都会失去。这样一想,宁贵妃也就不再计较这皇后的称号,开开心心做起她的代理皇后了。
宁贵妃听完墨悠然的介绍,想到不少贵家女子曾向她抱怨过,说自己婚前连自己夫君的长相都不知道。只有在洞房花烛夜时才会看到,想想实在可怕,如果那男子与自己合不来,这辈子就不会幸福了。
后来真的能幸福也还好,只叹那些真的就不幸福的人。宁贵妃有个女亲戚,就运气不好,家人婚前也没有去好好打探一下,只是听那媒人说得天花乱坠,便同意将女儿嫁出去。没想到,那个男子嗜酒成性,平时不喝酒还彬彬有礼,一喝起来就天昏地暗。喝醉了还乱发脾气,乱砸东西,让那个亲戚极为苦恼。
更让人气闷的是,生的孩子竟然有些反应迟钝,呆呆傻傻,智商不高。大夫说那是从胎里带来的,怎么治也治不好。问及原因,估计是父母有嗜酒的毛病,酒精烧坏了胚胎中的婴儿。
这可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啊。这亲戚经常找宁贵妃诉苦,诉着诉着,还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宁贵妃虽说同情,可也无可奈何,这木已成舟,不能改变。
想想也是,如果那亲戚对自己的夫君在婚前能有所了解,想必说什么也不会嫁了。
因为有着这样的体验,闲不住的宁贵妃就也想在京城组织起这样的相亲会。
宁贵妃知道太后爱热闹,女人嘛,都有那么一点婆婆妈妈的习惯,喜欢撮合年轻人成双成对,喜欢做媒人,牵红线。
这个习惯可是向来不分阶级和文化程度的。
宁贵妃眼珠一转,对太后说,这京城以往的婚姻习俗,已让不少人诟病,说是极为沉闷,多年来没有一点更改,已经让不少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心理。连庸地的民众都知道变通,更何况是京城呢!如果再因循守旧,只怕哪一天,还会被远离京城的地区嘲讽。不如,在这京城也开展类似于庸地的游艺活动。
只是这京城向来严谨惯了,特别是朝里有那么一批言官坐镇,你改变得太过,只怕那些老古董们要跟你拼命,但可以适当变通一下。例如,根据京城自己的习惯,可以在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日子,宫里的御花园里的花都开了,让那些官员的子女来看看景,赏赏花。当然,花是要看的,人当然也要看。在看的过程中,想去聊聊的,说上两句,你也可以上去说一说,彼此加深一下印象。
觉得满意的,回去之后,跟家里人说了,大人也觉得合适,自然就会派人上门提亲了。
这就是百花宴的由来。去年,百花宴就举行过一次,据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今年,在众多达官贵人的要求下,这举行的是第二届了。
第一届的时候,宫里也曾来人让墨悠然去参加,但墨悠然装出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这才混了过去。
这一次,太后也跟他耍了个心眼,知道明摆着让他去参加百花宴,他是不会去的。于是,就让人带信说,是她想找墨悠然叙话,这才让墨悠然没有任何异议地来了。
此时,看着行行□□的小姐公子下了马车,一个个绅士淑女般地进了宫。墨悠然就心生悔意,他虽说是个王爷,是皇上的亲生儿子,但不知为什么,他似乎天性就与这京城贵族人士不相融。他不喜与他们来往,自然,他们与不愿和他来往。一个没有实权,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能成为国家栋梁,更不可能登上皇位的皇子,说句真心话,真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想到这里,墨悠然便转身往回走。后面的马车上来了,前面的马车让路又让得慢,墨悠然的马车被卡在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墨悠然决定走出去,骑马回家。
“王爷!”一个人站到墨悠然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
“王爷,你不能回去。这次是太后亲自派人来请,若是王爷到了宫门口又回去,且不说伤了太后的心,更让那些言官有了弹劾王爷的机会。王爷,还是快快进宫,向太后请了安,您再找机会出来,也不迟啊!”刘同严肃地说。
刘同今天是陪着墨悠然一起来的,进宫毕竟是一件大事,刘同也担心会出什么纰漏。虽然,他不会跟着一起入宫,只是在宫门口守着,可守着也比呆在家里强。万一,王爷这边需要什么指使的,喊人回去叫他岂不是耽误事。不如,自己就在外边等着,才放心。
墨悠然无奈地摇摇头,这些道理他岂非不知。作为一个孙子,奶奶来请,到了门口他这个孙子居然转头回去,这是大不孝啊!作为晚辈,这样对待长辈,这也是大不敬啊!
罢了,进去就进去。他只是不喜,说句实在话,真不是怕。
到了宫内,墨悠然来到太后寝宫门前,派人去通传,说是自己来给太后请安。结果进去通传的人出来说,太后此时正在梳妆打扮,让他先去御花园赏花。两个时辰后,再来给自己请安。
梳个妆,打个扮要两个时辰?墨悠然只能无语地默默前往御花园。他本不想去,只想随便找个角落混沌两个时辰。不曾想,太后这回是要和他死磕到底了。派了个女官跟着,让人把墨悠然直接送到御花园去。
一路慢行,在女官的多声提醒下,墨悠然终于龟速来到了御花园。
在路上,墨悠然就已陆陆续续碰到了不少小姐和公子。人们纷纷向他行礼,他也只是淡淡回礼,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别人看他这个样子,自然不会自讨没趣,也就很自觉地行个礼,打声招呼,便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