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玉米棒子搓完了,米琪儿婉收拾着玉米粒和玉米骨,对伊明江说:
“不早了,请休息吧!”
伊明江慢慢地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伊力哈穆用商量和询问的眼光看着伊明江,问道:“你真的住在这儿吗?”
“怎么?”米琪儿婉和伊明江都惊奇地看着他。
伊力哈穆也站了起来,他拉着伊明江的手坐在床头,恳切地说:
“依我看,你还是回家去吧。中午刚吵过,晚上不回去,阿西穆大伯会不放心的。”
“这个……”
“不回去,只能使你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你要慢慢地给他讲道理,做些说服工作。”
“我可说服不了他,”伊明江苦笑着直摇头,“他什么都有一套看法,看起来老实,其实最固执,要改变他的思想比在磨盘上钻孔还难呢!”
“也不一定吧?”伊力哈穆不赞同地说,“解放以来,阿西穆伯不是跟着共产党一直走到社会主义来了吗?他勤勉、善于劳动又奉公守法。刚才你说了,就说打土坯吧,也是起早睡晚,利用工余时间。是那个小小的、孤零零的园子遮住了他的眼睛。是咱们维吾尔人的封建落后迷信的一套又一套的旧传统、旧风俗、旧思想害了他,你怎么能一不高兴就不回家了呢?那不等于在旧思想面前打了败仗逃跑了吗?当然,不只是你一个人帮助他。还有党,有公社,有四清工作队,有我们大家,他总会慢慢明白的。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和很多道理,也不是一下子就弄通的。你说是吗?还是回去吧,夜深了,我送你一程……”
“送什么?最多给我一根防狗的木棒。那就……再见!”伊明江依依不舍地看了看米琪儿婉早就给他铺好的干干净净的被褥,屋子暖暖和和,一钻进去,就会舒舒服服地打起鼾来的。可想起爸爸确实也不放心,人生里的麻烦事何其多啊,到什么时候,能够让所有的孩子和青年都能有个满意的爸爸,再没有人为爸爸而苦恼而叹息呢?
“真不像话,”伊明江走了以后,米琪儿婉对送客回来的伊力哈穆嘟嘟囔囔,她正俯身在摇床上给女儿喂奶,“哪见过轰走客人的主人啊,都半夜了!”
“生活里有许多比礼节更重要的东西。不是这样吗?”伊力哈穆沉思着,微笑着,像是在回答米琪儿婉,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夜深了。米琪儿婉和孩子都已经睡熟。在四周的安静中,各种声响听来更加清晰了。有妻女的均匀而亲近的呼吸声,有钟表的平稳的却又是催促人的嘀答响,小羊发出缓慢而诱人的嚼草声。夜行的汽车的轮子如雷鸣一样地轰轰而过,震得房屋和地面都在颤抖,这在白天本来是感觉不到的。即使在这深夜的宁静和日常的细微的声响里,伊力哈穆仍然深切地感到了那永无静止的、强有力的、忙碌而又甜蜜的战斗生活的脉搏。他睁一睁眼睛,给油灯添满煤油,放在了低矮的小方桌上。他拿出并打开了毛主席的书和从里希提书记那里借来的有关社会主义教育的文件,盘腿坐到了桌边。
这是每天最严肃,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多年以来,伊力哈穆养成了这个习惯,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会议、谈话,种种的事务和交道,他利用睡前的这一段宝贵的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地领会和咀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道理,回味着这一天的,或者不限于当天的见闻和经历。他每每从革命导师的教导中,找到了自己的、千百万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的愿望和道路;从本村本队五花八门的、具体的工作和社会现象中,领悟到毛主席的书和中央文件所讲的博大精深的道理。每逢这样的时刻,把脚下的土地和北京连接起来,把小方桌上的煤油灯和中南海的真理的明灯联系起来,把自己的那颗真诚的、火热的心和革命事业的宏图大略连贯起来的时候,他就感到离毛主席是这样近,好像主席来到了这个小屋,就在他的身边。他感到的是这样地迸发出了移山倒海的力量,并且获得了只有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人才能具有的光明阔大的心境,充满了只有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才能有的信念和自豪,而且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在遥远的边疆的生产队长竟变得这样聪明,这样登高望远,历史、现实和前景,都像阳光照耀下的绿洲一样历历在目。
这是最严肃、最激动、最幸福的事情,是解放以后数亿中国人民每天都要认真做的一件大事,是旧中国和国外从来没有的一件规模最大的盛举,这个盛举的名称就叫做“学习”。通过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伊力哈穆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知识和眼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剥削与压迫,阶级斗争,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财富像浪潮一样地涌出,你需要什么就将得到什么。劳动成为最大的光荣和快乐。一大二公,万国一统,万民一家,万众一心。城乡、脑体、工农的差别从此消失。私有财产与阶级、政党与国家从此消失。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要把人间变成天堂。
……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又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积极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像震天撼地的雷霆,像洞幽烛微的火炬,像锐不可当的解剖刀,又像点滴滋润的春雨,遍扫大地的劲风。它怎样地照耀着、滋养着、激荡着、满足着共产党员伊力哈穆那对于革命真理永远饥渴、永远追求的心!
他反复地阅读着,思索着,联想着许多的人和事,大而至于六二年的五月事件,小而至于尼牙孜的牛,伊明江的家庭纠纷。勤劳智慧,乐观热情,淳朴顽强的维吾尔民族与维吾尔人民,几千年来,被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狭隘自私这些旧社会的负担压成了什么样子,折磨到了何等境地;近百年来,又有多少中国和外国的野心家、阴谋家和冒险家……利用新疆的复杂状况,利用新疆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内矛盾、国际矛盾来为自己的狼子野心开路!多少男儿求解放争自由的斗争,被亵渎、被利用、被骗取了去!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兄弟的汉族人民的亲切帮助之下,历史悠久、色彩绚烂的维吾尔民族和维吾尔人民才彻底改变了自己被奴役、被榨取、被愚弄的悲惨命运,并且正在摆脱着落后的、不文明的状态,进入了飞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亲手创造着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和新风尚,幸福的鸟儿如今才真正的栖留在维吾尔人的额头!
但是,为了使维吾尔族成为真正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走许多道路。旧社会的沉重负担,留下了不知多少简直是灾难性的影响。库图库扎尔,不正是这样一种灾难的化身吗?不正是毛主席所说的拉出去打进来的代表吗?伊力哈穆还不知道他是如何被拉出去或打进来的,但是,已经可以肯定,他在为谁效劳。他随手往火炉里添了几个刚刚剥出来的玉米骨,已经疲倦了的煤火立刻燃起熊熊的火焰,发出了呼呼的风声。
在烈火的呼呼声中,伊力哈穆大声读道: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真理是锐利的。真理也是质朴的。毛主席的锐利而质朴的语言,照亮了这间小小的房子。
明天,社教工作队的同志们就要到来了。他伊力哈穆,将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向阶级敌人开始一个新的决定性的战役。明天开始,将要集中地、系统地、细致深入地揭开这里的阶级斗争盖子,各种谜底都要揭晓,各种阴暗角落里的鬼蜮行径都要拿出来晒太阳,三大革命运动将要全面开展,人民的觉悟将要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农村将要更加繁荣,我们的党将更加伟大、光荣、纯洁和朝气蓬勃。
明天啊,新的战斗的、光辉的、大有希望的明天啊!原来,已经是“明天”了。不断啄食的“母鸡”,已经把时针早就推过了午夜十二点。伊力哈穆推开门,走到寒冷的夜雾里。弯弯的月牙已经走到了西天,星星警觉地眨着眼。院门前路边的白杨树,一排排高大的身影好像深夜护卫着村庄的哨兵。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了一种隐隐约约的、低沉的虎啸一样的声音,大概是起风了吧?是的,这里的树枝也开始抖颤了。扑登,扑登,是窝架上的雄鸡扇动了翅子,它要叫头遍了:
“喔——”发出了一声昂扬清亮的啼叫。
小说人语:
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提的是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两样,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提出了加上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这里有含蓄的对于失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总结,客观上是对于《实践论》上的关于感性认识如何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补充。可惜的是,最后还是不无勉强地仅仅落实到阶级斗争上。是的,感性认识是不会因为数量的积累而飞跃成理性认识的,科学实验,是一个由感而理的桥梁,另一个桥梁是严格的逻辑推导与数学计算。当我们回顾那个年代的学习高潮的时候,我们也痛惜我们还太缺乏科学精神与实证精神。以哲学治国与以诗治国一样,还是太一厢情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