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孟长青其实很少用这种附魂道术, 因为危险,身体与魂魄分离, 若是稍微出了点差池,魂魄就会重伤。他站在山道上,适应了很久,试着攥了下手,感觉没什么异样,然后他抬头看向这玄武山上的云水。

    他的视线最终停在了一个方向。

    放鹿天,银杏树上挂满了霜雪,久不闻脚步声的山道上,出现了一个小道童的身影。

    一切都很熟悉, 熟悉的山道, 熟悉的银杏林, 熟悉的亭台楼阁,熟悉的水沉香味道。小道童一步步慢慢地往山中走去, 这山中真是静极了,什么声响都没有。

    终于,小道童停下了脚步。

    掩在了这深山之中的屋宇,还是当年熟悉的样子,上面覆满了雪,小道童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

    门扉是半虚掩的,门外的几道长阶上有一些落叶,上面还沾着些没有化干净的雪,亮晶晶的闪烁着光。

    大门的两侧贴着好几年前的春联, 红色已经全部褪干净了,上面的字迹也已经快看不清楚了。小道童抬头看着那两副熟悉的对联,视线似乎有些凝住了。

    屋檐下挂着一盏灯笼,昏昏暗暗的,蒙着厚厚的一层灰。

    没有一点动静传出来,这地方看上去似乎很久都没有人住了。

    小道童站在原地很久,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好像是怔了怔,终于,他试着伸出手去推那扇门,他慢慢地、一点点地推开了那扇门,走了进去。

    前院空空荡荡的,不见任何的摆设,地上铺着些落叶,靠近廊下的地方靠着把收好的竹伞,上面的细线还没有拆开过,还维持着上一次使用完的样子。好像这么些年都没有再被人动过。

    小道童看着那把熟悉的伞许久,然后他继续往里面走,他走的很慢,一边看一边走。所有的东西都和原来一模一样,好像哪里都没有变过。

    唯独后院不知何时多了一株梨树,枝头落上了厚厚的雪,就像是开满了花似的。

    小道童在那株梨树前停下了脚步,他仰头看去,莫名就站着看了很久。

    身后有脚步声响了起来,由远及近的。

    小道童一下子回过神来,下一刻,他好像猛地意识到了什么,回头看去。

    李道玄望着那忽然出现在这院子里的陌生小道童,他刚听见后院有动静,便出来看了一眼,一出来就看见这小孩在梨花树下站着。这小道童瞧着才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件纯白的玄武道袍,套着个厚厚的白狐裘领子,手藏在袖子里,一双眼睛愣愣地看着他,好像是非常地震惊,惊诧到连说话都忘记了。

    这放鹿天中久不见新面孔了,扶象真人李道玄喜静,这事玄武众所周知。

    李道玄看着这不知为何出现在此地的小孩,没有说话。

    这山中的雪已经停了,午夜刚刚好过去一刻,今日是除夕,万家团圆的日子。

    李道玄看了他许久,那个小道童好像有些终于反应过来了,忙低下身对着他行礼。

    “拜见扶象真人。”

    六个字,不知为何,很轻,几不可闻。

    李道玄打量着他,他从前并未见过这孩子,瞧道袍上的纹饰,这应该是乾阳峰上的新弟子,不知为何会出现在放鹿天。李道玄记得,今日乾阳峰上有一个道典,许多附近山上的弟子都会去看,这孩子不知为何没有去。如今已经是深夜,放鹿天的山道上漆黑一片,这几日的山路并不好走,看这孩子的衣服上的泥污,可以看出他是走了很久才走上来的。

    毕竟是深夜,山中也不太安全,又正逢冬日天寒地冻的,下山是确实危险了些,李道玄看了那小道童一会儿,领着他进了屋。

    一进了屋,那小道童似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里了,就僵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停地看着这屋子里的东西。

    这屋子里的摆设……这么些年了,竟然一点都没有变。小道童愣愣地看着案上的那本道书,脑子忽然有一幕场景划了过去。

    夏日的午后,窗外全是蝉鸣,少年和李道玄打过了招呼,来这房间找书,他从书架上一共抽了四五本,起身的时候落了一本在案上,他并未注意到,转身就出去了,那本书就这么随意地在案上敞着,一直静静地敞到了今日。

    这山中的岁月似乎还是当年的岁月,从来没有流逝过,有那么一瞬间,小道童一阵恍惚,他仿佛又看见刚刚转身出门去的那个少年折了回来,他发现了自己落在了案上的书。

    屋子里点着灯,一旁的香炉细细地卷着轻烟,给人一种恍若当年的错觉。

    小道童愣愣地站着。

    直到李道玄低声问道:“你是乾阳峰的弟子?”

    那小道童似乎这时才回过神,点点头,低声回道:“是。”

    “为何今夜会出现在此地?”李道玄看着他,“是你师父让你来的吗?”临到除夕了,也许是谢仲春有什么事也说不准,李道玄多问了一句。

    小道童似乎还未完全反应过来,一双眼只知道看着李道玄,许久才道:“不是,是我……我……我看见这个山,我就进来看一看,我……我看见山道和门口都是雪,我以为这个山上没有人住了。”

    李道玄听见了这个回答,也是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孩子好像真的有些愣头愣脑的,他住在放鹿天这么些年,没有一个玄武弟子不知道他住在这里,又为何会觉得此地无人居住?

    小道童见李道玄在望着他,慢慢地低下头去,那动作是下意识的,他好像是意识到知道了自己说错了话。

    李道玄看着这孩子这副样子,也没多说什么,道:“夜深了,山路不好走,今夜在山上住吧。”

    “多、多谢真人。”过了一阵子,小道童这才后知后觉地似的,忙低下头行礼道谢。

    刚刚外头夜色昏暗,李道玄没有看清楚,此时烛光照着屋子,他看着这个小孩将两只手叠得整整齐齐行礼的样子,视线忽然停住了,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他下意识地又看了这小孩一眼,烛光中,这小孩的脸庞看着很是陌生,过了许久,李道玄终于低声道:“起来吧。”

    小道童这才起身抬头看他。

    一侧的窗户不知为何忽然被风吹开了,咿呀一声响,冬天的风总是有些寒意的,吹得人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李道玄回过神,回头望了一眼,从这个角度望去,正好能够看见前院的一间书房。一阵风吹过庭院中那株梨树,积雪窸窸窣窣地落了下来,院子里漆黑一片。

    李道玄望着那一幕,没有转开视线。

    小道童好像也察觉到了什么,终于,他轻声问道:“真人,您……您今日不高兴吗?”

    李道玄闻声看向他。

    书房的门窗是半掩的,远远望去,小道童能够看见那房间的熟悉的摆设,那一瞬间,他的眼神似乎动了动,过了很久,他才低声道:“真人,今日是除夕,您、您不必要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觉得不悦。”

    小道童说着话的时候,声音很轻,风从窗户里吹进来,他别在衣领处的青叶掉了出去,落在了地上。

    李道玄低声问他:“为何会觉得我不悦?”

    小道童好像被问住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终于他道:“我……我……”

    李道玄看着他许久,终于,他抬手从自己衣襟处摘下叶子,伸出手去,他将那片青色的叶子轻轻地别在了这小道童的领口处。他低声问道:“记得为何除夕夜要佩青叶吗?”

    小道童过了很久才慢慢道:“东临古俗,据说曾经、曾经有玄武先辈佩戴青叶下山,死于南山,后世弟子除夕夜别青叶以示缅怀先祖,以、以示人间剑道之长青,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了除夕佳节,遥、遥寄对远方亲人和同道的思念。”

    李道玄听完了,许久才低声补充道:“并期待与之重逢。”

    小道童这一回是真的直接愣住了,他看着低头帮他仔细整理着衣襟的李道玄,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所有的声音,下一刻,他猛地用力地攥紧了袖中的手,连指甲翻开都没有察觉,他似乎在极力压着些什么,脸色却依旧镇定如常。

    李道玄刚刚就注意到了一件事,这小孩行礼的认真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的孟长青,同样都是一板一眼地叠着两只手。他本来觉得只是巧合,又见这孩子总是望着自己,似乎有话要说,于是便多聊了两句。此时他伸出手帮这小孩理了理这截略有杂乱的衣襟,并未多想。可忽然间,似乎有一些熟悉的灵力散了过来,极轻微的,几乎不可捕捉,李道玄的手停住了。

    这灵力是……

    小道童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他一直微微低着头。

    李道玄看着这孩子,慢慢地整理完了这小孩的衣领,没有收回手,他似乎是不经意地又抬手轻轻地抚了这小孩的头发,金仙灵力不着痕迹地落了下去,下一刻,他是真的有些顿住了,眼中浮光一掠而过,过了很久,他才终于一点点慢慢地收回了手。

    双魂。

    古道门中有一种被归入禁术的道术,叫做双魂术,这术法与一般的附身术法很不一样,一般的附身术法极容易伤到被附身的人,而双魂术则是很容易伤到施法者的魂魄。双魂术需要施法者将魂魄全抽出来,离体与附身的过程中只要出一点差池魂魄就容易重伤,且这术法的时间不长,不能超过十二个时辰魂魄必须归位,相比较于普通的附身术法,这术法唯一的好处就是魂魄和身体可以相隔得很远。

    李道玄看着面前这低着头的小孩,“你……”

    他只说了一个字,却忽然又没有了声音。

    这窗外的风雪似乎猛地大了许多,风卷着寒意一阵阵从半开的窗户上吹进来,案上的书被翻得哗啦作响,终于啪一声摔到了地上。

    孟长青已经压住了情绪,那书落到地上的声音让他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对着李道玄低声道:“真人,我去将窗户关上。”

    李道玄看着他许久,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手上不自觉地用力,他一点点地用力抓紧了这孩子,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孩子。一直到这孩子抬头看他,他才缓缓松开了手。

    孟长青没察觉到什么,他回身朝窗户走去,伸出手将那扇窗户关上了,风一下子全被关在了窗外,屋子里只听见几道风冲撞着窗棂的声音。

    李道玄看着关着窗户那小孩,脸上仍是平静的,袖中的手却是攥得极紧,那片青叶一点点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