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机山下窥武学

    这天下午李略和唐靖边、唐曦鸢在神机山外围玩捉迷藏时,发现一处被高墙围起的院子,里面不时传来喝喊声。

    “鸢鸢,这里面是做什么的?”李略一脸好奇。

    唐曦鸢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们还是去看看!”唐靖边拉起李略调头跑去找门,唐曦鸢已经变成他们的小跟屁虫,一切由他们拿主意,“门墩儿咕咕,等等我!”她跟在李略身后奔跑。可找了一圈,发现门口守卫森严。

    “要不,我们爬树上去。”李略指了指树。

    李略找到一棵枝桠稍低的大树,向手中吐口唾沫,开始向上攀爬,唐靖边在另外一棵树上爬着。

    唐曦鸢却向后退了几步,她从树上摔下过,最害怕爬树,更害怕翻墙,她转身便跑,“我先回去了!”

    “鸢鸢!”

    “你敢翻墙,我去告诉郑叔,打你屁股。”

    “鸢鸢,咱不翻墙....”

    李略叫之不及,眼睁睁看她跑远了。不等他思绪走远,他便被院内的一声喝斥吸引住了。

    “你们这是练武吗?你们这是耍猴!”

    他慢慢地向上攀爬,很快便越过墙头,瞧见草地中央立着十几个草人靶,用以练习弓弩或者用以近战劈砍。这是练武场?!

    而就在他下面的围墙内,是一处休息场所,地上丢了十几根大木头,几十名约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坐在木头上休息。

    李略根据下面众人的衣着,瞧见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唐氏子弟,其他都是跟班仆役之类。

    唐氏子弟休息的同时也可以切磋武艺,一名唐氏武师正在指导其中一名唐家家子弟练习刀法。没错!是刀法。唐门虽然以暗器称雄,但暗器与弓弩毕竟是远战,必须抢先手;而设置机关陷阱需要估算时间去布置;执行刺杀任务讲究一击必杀,可还是需要一套保命的近战技法。要知道前掌门武林盟主唐简,不仅精通唐门机甲暗器之术,还练就一身好刀法防身。

    李略趴在一根树干上全神贯注看此人练刀,感觉这名唐家子弟的刀法很不错,非常熟练,寒光闪闪,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停滞,算是略有小成啊。

    但那名武师却眉头皱成一团,看得出非常不满意,不停喝骂:“气势在哪里去了?力量呢?怎么像女人绣花一样!”

    “教头,我觉得九郎的刀法非常不错了。”

    一名多嘴的唐家子弟说出了李略的心声,他也觉得很不错呀!哪里不好?

    “狗屁不错!”

    教头一声怒骂,“他这个样子能与人性命相搏?你们杀过人吗?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万一遇见高手,你没能用弓弩一击必杀,就暴露自己了,跑都来不及,要知道唐简老门主年轻时,在执行刺杀马贼首领之时,暴露了自己,继而与之拼杀,空手夺过对面几十斤重大刀,以一挑十……你可以舞动它几个时辰不累吗?身高七尺的马贼首领和高头骏马,老门主把他连人带马一刀劈成两半。可你们手中小刀片,他娘的连十斤都不到,不是女人绣花针是什么?”

    教头声如洪钟,吼得李略心一阵阵发颤,但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大锤一样砸在李略心上。

    冷兵器时代,以力量勇猛取胜,人的潜能也被发挥到极致,真正的武功绝不是会一套刀法或者拳法那么简单。

    这时,有人不服气地嘟囔:“怎么可能每次任务遇见的人都那么厉害,你自己不也办不到吗?”

    教头脸一红,上前就是一脚,“格老之滴,劳资是不行,可是除了门主...你们晓得那些边军大将呢?王忠嗣、郭子仪……你以为他们力杀百人,力斩千人是白叫的吗?弓弩机关只是小道。有句话叫‘一力降十会’。”

    教头这句话如电光石火般在李略脑海里闪过,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刀法娴熟不过只是小兵素质,而大将练的才是真正武功,否则,他们和小兵何以区别?

    过了一会训练又开始了,几十名唐氏子弟开始在练习场上奔跑习射,箭去强劲,直中靶心;有的则是练刀法,劈砍这木桩,刀刀凌厉。李略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飞身上马,和他们一起练习。

    他简直完全入迷,忘记了时间,就仿佛他也在和众人一起训练。

    ‘啪!’一下,李略感觉到屁股似乎被什么打中了,一回头,看见一块小石头落下树,再向下看,他吓一跳,只见老郑一脸寒霜盯着他,再看看天色,竟已是黄昏时分。

    李略不好意思挠挠头,慢慢爬下树,低头向老郑认错:“我看得太痴迷,把时间忘了。”

    “你不仅把时间忘了,我叫你嗓子都快哑掉,你就是听不见,你再听不见,我就要找竹竿敲你了。”

    “郑叔,我错了!”

    “哼!光知错不行,还要罚,就罚你饿一顿,快跟我回去。”

    李略的肚子饿得咕噜直响,没办法,只得和唐靖边一起乖乖跟着老郑回去。

    回到屋子,他也不敢要饭吃,坐下来老老实实摆弄机关部件,老郑见他确实知错,便端了饭菜放在他面前,没好气说:“这次饶你,再有下次,饿一天。你‘束修’的事情,我会弄得。”

    李略饿得快晕过去,他端起饭碗便大口刨饭,一边猛吃,嘴里还不忘拍马屁,“我就知道郑叔最疼我了,会给我饭吃。”

    次日,李略和唐靖边、唐曦鸢去饮露峡的菜地里摘菜,正值春末,峡中郁郁葱葱,一片苍翠,几亩山田,掩映在野草杂棘之间。山谷中错落着几十户人家,竹篱的小院、原木的屋檐,全都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偶露一角,如诗如画。

    一座竹篱的小院儿内,一个比李略还要大上两岁的少女正在绣着花儿,看见他们三人过来,笑着打招呼道:“略娃子、靖边娃、鸢幺妹儿,上山去啊。”

    “嗯,带她们上山去采些山菇野菜什么的,小夕阿姊这是在准备嫁妆么?”

    “哪有呀,人家这是绣着玩的。”

    唐小夕红了脸,忙将手里绣的东西藏到身后,引来李略三人一阵开心的笑声。

    不远处榆树下正在下棋的一个老者循声往这里望了一眼,扬声笑道:“略娃子,你啷个身体好点莫得?”

    李略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秋伯伯、房伯伯。”

    另一个老头子大概是快要输棋了,一副气极败坏的样子,连声催促他赶紧下子儿,老头儿这才捋着胡须转过头去。

    这时唐曦鸢闲的无聊,将一枚小石子踢飞起来,恰巧打在一只大白鹅身上。

    那只大鹅昂首挺胸,迈着绅士步,仿佛一位检阅三军的大将军,正在小径上威风凛凛地走着,忽然受此袭击,不由勃然大怒,立即伸长了脖子,张开翅膀,嘎嘎叫着向唐曦鸢冲来。

    “幺妹儿,你又淘气!”

    李略说着,拉起唐曦鸢的手就跑,那只大白鹅鼓着双翅,抻着脖子,不依不饶地在他们屁股后面追,草丛中一个放羊的小牧童见了这一幕情景不禁笑得打跌。

    “哎哟!咕咕,我的脚绊到了,有点儿疼。”

    唐曦鸢跑着跑着忍不住呼疼,李略没好气地道:“你咋个哈戳戳滴,秋婶家的那只鹅将军最凶不过,你偏要撩扯它。”说着,解下竹篓递给唐靖边,蹲身道:“上来,咕咕背着你。”

    唐曦鸢道:“不要,人家昨天吃莽莽吃得好多,都长大了!很重的,咕咕哪背得动。”

    “得了吧,一个小毛丫子,还长大了,以前不就是咕咕背着你攀山越岭的耍么。”李略不由分说,将唐曦鸢背上肩头,唐靖边拎起竹篓后,往山上跑,大白鹅锲而不舍,嘎嘎叫着猛追。

    李略的背平坦、结实,有些汗渍,可是味道很好闻,唐曦鸢用脸颊在他背上蹭了两下,被李略拍了下屁屁之后,便不再动来动去了。

    鹅将军追了一阵,终于凯旋而归,骄傲地走回村子里去,李略见那只大鹅不追了,这才气喘吁吁地放慢脚步,不过并没有把弟弟放下。

    “妹儿,一会到了山上,你可别到处乱跑了,免得你娘又为你担心。我和靖边娃去采些野菜山蘑就带你回去,你娘正给你熬骨头汤呢,到时候趁热喝,你个子才长得快些。你不是最爱吃野菜蘸酱么,咕咕一会采了野菜,回去给你做野菜蘸酱。”

    “那…酱要用油炸一哈。”

    “好,听鸢鸢的,炸一哈。”

    “里边还要放一个鸡子儿。”

    李略格格地笑起来:“成,再放一个鸡子儿,你这小馋痨。”

    他和唐靖边爬上矮山,李略将唐曦鸢放下,说道:“你在这儿好好坐着吧,咕咕去采……咦?”

    唐靖边闻声而起,向远处一瞟,吃惊地道:“你家的水浇地上怎么一片狼藉?!你的芹菜怎么办?可是‘束修’之一啊。狗婢唐无乐!”

    李略家说不上富裕,但在与唐家堡地界绝大多数乡村同样贫困的下佃户、奴籍家中,也算得上是上户人家。有几十亩地,一头耕牛。只是还算不上地主,平日都是自己劳作,只有在农忙时才会雇些短工来,而家中主业则是种菜。从饮露峡河湾旁的几亩称得上是膏腴的上等菜田中,种些韭菜、菘菜、芹菜之类的蔬菜,可以拿到唐家集上卖,换来的钱钞维持着家中的生活。

    因为要给唐傲侠准备“六礼束修”所需的芹菜,所以决定来菜地摘些。【注1】

    【注1】“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为师者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在孔子的年代只要准备十条咸猪肉就行,可是唐代进化成了“六礼束修”--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