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5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4岁时便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当过电车售票员,但都很不开心。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但军旅生活也并不顺心。服役期满后,他开了个铁匠铺,但不久就倒闭了。
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一名机车司炉工。对这份工作,他很喜欢,因此,他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18岁时他结了婚,在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他却接到了被解雇的通知。
后来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四处奔波,忙着找工作时,他的太太卖掉了他们所有的财产,从此没了踪影。
随后,大萧条就开始了。他却并没有因老是失败而放弃,并一直在努力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后来因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
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
但最后这些都失败了。
有人对他说,认命吧,你永远也成功不了。
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行动。
尽管一直以来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动过绑架这一残酷的念头。然而,当他等待着目标进入他的攻击范围时,他开始深深地痛恨起自己。
最后,绑架行动失败,因为他还是没能突破自己良心上的不安。
后来,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但不久,一条新修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无奈地又一次失业了。
接着,他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都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荣的人。也许幸福鸟,或随便什么鸟,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
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但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夺回自己的女儿。不过,母女俩后
来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
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了属于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这份保险支票就好像在对他说,一辈子当中,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能打中,现在,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这一张退休金支票,就像在不断地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
……”那天,他身上的某种东西被激怒了,他又一次觉醒了。
他说:“呸!”但他还是收下了那张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开创了自己崭新的事业。
而今,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而他,也终于在88岁高龄时大获成功。
这个在生命的终点开始走向辉煌的人就是哈兰·山德士,肯德基的创始人。他用他的那一笔社会保险金创办的崭新事业正是闻名于世的肯德基家乡鸡。
从荆棘中闯出一条成功的路1991年10月3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是这一天对于南非犹太裔女作家戈迪默来说,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一天,她获得了199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她是25年来第一位获奖的女作家,也是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第7位获奖的女作家。这块文学金牌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浇铸的,怎能使她不激动呢?
戈迪默于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小镇———斯普林斯村。她是犹太移民的后裔,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珠宝商,金光般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的无限憧憬和遐想。
6岁那年,她抚摸和凝视着自己纤细而柔软的躯体,做起了当一位芭蕾舞演员的梦,她从剧院里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修养和思想情感,也许这就是她追求的事业。
于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六,她报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剧团的行列,事与愿违,由于体质太弱,她对大活动量的舞蹈并不适应
,时不时一些小病小灾纠缠着她,令她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小戈迪默被迫放弃了对这项事业的追求。
遗憾之余,这位倔强的女性暗暗发誓:条条大道通罗马,她终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运不但不赐给她机缘,反而将她逼上越发痛苦的渊薮。
8岁时,她又因患病离开了学校,中断了童年时的学业,夜晚,她常常流着无奈的泪盼等着天明。她只好终日坐在床上与书为伴了。
一个明媚的夏日,心烦意乱又十分孤独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从车水马龙的街面上获取一点快乐。突然,她被一块不大不小的木牌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开:“斯普林斯图书馆!”她欣喜若狂,早已将课本读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过于书。
此后,她一头扎进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她尽情而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无数个日夜,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养料”过剩,她常常感到心胸有一江春水在激荡。终于她那嫩弱的小手拿起了笔,一股股似喷泉一样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纸上。那年,她刚刚9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始。
出人意料的是,15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然而,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世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内丁·戈迪默。
像一匹脱僵的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多产伴着上等的质量使她连
连获奖: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19舛年,她意外地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创作上的黄金季节,使戈迪默越发勤奋刻苦。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了报答。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
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打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角逐圈。
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偿。面对打击,这位弱女性有所失望,她曾在自己的着作扉页上,庄重地写下:“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失望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失败了也能笑出来在日本,有一位企业总裁,他把每个月末召开的工作例会取名为“快乐倒会”,在具体检查和布置工作之前,要求各部门经理用3分钟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本月最快乐的事情,而他总是带头把快乐分给大家,引得金场上下哈哈大笑。这位老总就是日本当时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公司总裁和田一夫。
前两年,“八百伴”一夜之间跌入低谷,当时和田一夫已是72岁的老人了。和田一夫并没有因“八百伴”的倒闭而压垮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快乐。他和几个年轻人合作,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
面对新的行业,他充满了自信,脸上始终绽放着微笑。他的快乐、热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终于感动了顾客,没过多久他又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做出了人生的又一片
“艳阳天”。
有记者问和田一夫,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
和田一夫快乐地答道:“因为失败了,我也能笑出来!”我的处境并不算最糟糕的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
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
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
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什么主意?
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
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房间就好了。
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
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
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
“完全正确,”智者说,“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过了半天,穷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