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梦有关。

    这里的“梦”并不指梦想,而是指我们每天晚上切切实实会做到的梦。

    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影视,古往今来,主题围绕梦来展开的作品,不计其数。

    甚至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提出过与梦有关的哲学概念--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本段出自庄子的《齐物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庄周梦蝶”。

    而真正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两部电影作品,一部是日本动画电影大师今敏的《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而另一部则是好莱坞大导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

    》(又名《奠基》),这两部作品都是围绕“入梦”展开的故事。

    诺兰是否从《红辣椒》处得到启发创作《盗梦空间》,至今争论颇多,在此不予过多讨论。但我必须承认,《红辣椒》和《盗梦空间》这两部电影,是本书的灵感起源。

    我实在难以掩饰,对这二位大师的崇敬之情。

    我的成名作《梦游症调查报告》系列,也可看作是与梦有关的作品。一个报社记者,不断地采访一个又一个梦游症患者,而这些患者或多或少又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采访过程中,这些患者向“我”讲述了他们梦游的离奇经历,甚至发表了诸多可以纳入哲学、形而上学范畴的、足以颠覆常人三观的言论,而这些言论中,又浅显涉及了生物学、心理学、精神学、

    社会学、宇宙学、相对论、量子物理等诸多方面。

    逐渐地,“我”所采访的患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梦游症患者那么简单了。在这一系列的采访过程中,“我”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冲击。

    这个世界是假的?

    宇宙是一个骗局?

    上帝真的存在吗?

    是否存在另一个我?或者我根本就不存在?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时间是否也不存在?

    有人正在吞噬时间?

    末日即将降临?

    ……

    “我”逐渐被这些歇斯底里的问题攻破了固有的思维防线,同时,也逐渐发觉自己被卷入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

    没错,这就是《梦游症调查报告》系列的内容。

    而《酿梦师》的主题,则远没有那么复杂,它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这是人类

    亘古不变的情感内核。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以梦境为主题,而内核是爱的故事。

    那么,该如何入梦呢?

    如《红辣椒》和《盗梦空间》,都是通过某种高科技设备,进入到他人的梦境当中,换句话说就是入侵到了他人的大脑里。

    但入侵他人大脑这种事情,总归令人感到难以信服,因为梦是由每个人的大脑本身自然产生的,而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让两颗大脑的思维发生互联呢?

    我便想到,为何不能有这样的设定--从某人的大脑中,将梦境提取出来,然后将这种梦境的提取物注射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当中。那么,后者便可以在自己的大脑里,梦到前者的梦了。

    由这个设定延伸开去,我写下了本书

    番外的那个故事。

    但我总觉得,那个故事的设定过于科技感,而科技感太足势必导致冰冷。

    而我,要写一个以爱为主题的故事,那么,我认为,故事在设定上,必须具备诗意。

    然而,如何才能具备诗意呢?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

    直到有一天夜里,我在北京三里屯一带的某个小酒吧喝酒的时候,看着吧台后面琳琅满目的酒瓶,酒柜的灯光穿过不同色彩的酒瓶,散发出缤纷的光晕,伴随着淡淡的酒意,我感觉那个场景十分梦幻。

    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是酒呢?

    如果那一瓶又一瓶的酒里,装着一瓶又一瓶的梦境又会如何呢?

    客人喝下了承载梦境的酒,就可以梦到酒里的梦境。

    围绕这个点,我大开脑洞,于是,故事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