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谏

    题解:

    “七谏”,由七篇短诗组成的文章,“谏”是规劝的意思。

    对于《七谏》的作者和标题为何用“谏”,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做了解释,他说:“《七谏》者,东方朔之所作也。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君也。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而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为《七谏》,殷勤之意

    ,忠厚之节也。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争臣七人也。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然而,对于作者是东方朔,班固又有着不同的意见,认为“世所传他事皆非也”,而颜师古也曾说:“谓如《东方朔别传》及俗用五行时日之书,皆非实事也。”他们的意思很清楚,《七

    谏》未必就是东方朔的作品。

    不管对作者是谁是否有怀疑,《七谏》无疑是一篇佳作。

    关于《七谏》的写作特点,在《文选·七发》中,李善注曾说:“《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辞·七谏》之类。”而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也说:“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

    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启》,张协作《七命》,皆《七谏》之流。”

    当然,洪兴祖的说法未必完全正确,因为《七发》是汉代散体大赋的标志性作品,《七发》的“骚体”特征几乎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而且还采取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这与《七谏》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写作特点,还是黄寿祺和梅桐生在《楚辞全

    译》里说得最为可信,文中说:“东方朔的这篇《七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仿《九章》的,用代言体写成。”

    总之,由七个短篇组成的《七谏》,表面是在写屈原的悲剧一生:忠贞诚信却被污蔑怀疑,放逐而不得不投江,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作者本人怀才不遇、悲愤抑郁的心情,这种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