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一样的风景,是因为你
最初我期盼的是,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一个不一样的云南就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那是2008年,整整10年前,我刚踏上云南的土地。跟所有向往彩云之南的朋友一样,大理的苍山洱海古城,丽江的雪山小桥流水,香格里拉的草甸花海湖泊,西双版纳的野象雨林傣味……一下就将我牢牢地吸引住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东奔西跑,我很快便发现,云南的海拔落差之巨大、自然人文景观之独特、动植物资源之丰饶、民族民俗文化之瑰丽,其实都超乎我的想象。如果不是长时间深入其中,很难有深切的体悟。
于是,我便渐渐萌发了想要记录一个“不一样的云南”的念头。
本以为5年多的素材积累,已足够支撑一本书,可我真正下笔时又有些茫然-云南,到底哪里不一样?花鸟鱼虫、古村古镇、雪峰清溪、民族风情……似乎都并非云南独有。
云南,到底哪里不一样?
我想起那年在怒江的大山里碰到的一个白族老大爷。我们坐在屋檐下,听他用方言讲起这些年山里生活的变化。高天流云,怒江水就在
屋外不远处的山脚下日夜奔涌。我起身告辞时,他拉着我的手,留我吃晚饭。我这才注意到,宽敞整洁的小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铁锅,混合着白族、傈僳族、怒族风味的美食已经飘出香味。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望向我的眼神,那么热情、诚恳而又纯粹。
我想起在乌蒙山区,那年大旱,我跟着村民们到山下去背水。山路蜿蜒、逼仄而又陡峭,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悬崖,对于不熟悉地形的我而言,并不容易走。记不清是哪个瞬间,突然发现一个村民大哥默默地从后面走到了我的外侧。他说:“我怕你踩滑摔跤。”我赶紧把他拉得靠近我一些。我们就这样互相关照着走下山。那一天我看到的乌蒙山格外壮美,而当地人的善良、淳朴、坚韧和乐观更让我难忘。
我想起那个被我们唤作“玉姐”的阿姨,我在云南的时候常去她家蹭饭。她本是大理人,因为家里孩子多,早年被过继到西双版纳,年少时还曾去东南亚闯荡。大理的村子里,有个小伙子一直喜欢她。即使后来玉姐结婚生女,小伙子依然选择不娶。
3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是两鬓生出白发的大叔。后来,玉姐家里发生变故,大叔日夜陪伴,不离左右。时至今日,每年雨季,玉姐都会给我快递她和大叔上山采摘的野生菌。她说:“等你下次来,带你回西双版纳的寨子看一看。”
我想起开盲人按摩店的张大哥。他的家就在滇池边,他家种了好多玫瑰。有一天,他说要带我去滇池。我心想,那有什么稀罕?他借着微弱的一点光,带我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我从未见过的广阔无边的烟波立刻铺展在眼前。他说,那是他从小玩到大的滇池,跟别处都不一样。那天,他把一个喜欢旅游的盲人朋友介绍给我认识。我有些好奇,便问他们,看不见,旅游的意义在哪儿呢?他们说,就是吹不一样的风,听不一样的音,闻不一样的香。
我想起有一年陪我哥和嫂子四处游荡。我们从昆明出发,先去了禄丰的世界恐龙谷,又到楚雄的彝人古镇吃过午饭,傍晚赶到大理,在洱海边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打扑克牌,花香阵阵,微风正好。几天后,我们返回昆明,然后又前
往西双版纳,大哥在旅途中得知家人生病的消息,游兴全无,只想着要赶紧订机票回家。
我想起那年兄弟小强休年假去昆明看我,结果他到的第二天,我就开始出一个长差,把他一个人扔在昆明五天。我给他罗列了昆明的主要景点,告诉了他坐车的路线,结果他一个景点也没去,偶尔就在昆明城里走走逛逛。送他返程去机场的路上,我抱愧万分,他却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淡淡地说:“看你生活得这么充实,我就放心了。”
我想起专程请假陪我去城子古村的老吴夫妇。我们曾经计划年老时,找一处茶山,租一间小屋,喝茶打牌,一起养老。茶山要有清新的空气,夜里能看见好多星星。
我想起在昆明常常一起吃鱼的那群朋友。我们都不是诗人,聊起来却都是关于诗的回忆。比如聊起翠湖,皓子念出一句她朋友圈里不知是谁写的诗:“空灵了翠湖的波心,谁在你寂寞的深处?”我们笑作一团。而在我要离开云南的时候,老徐专门给我写了一首诗:“有些记忆,可以留给时光;有些人,却要放在心里……
”真真假假,都是离愁。
我想起我离开云南那天,梅姐送我去机场。我跟她说:“我联系好车了,你一起去就行。”她说:“不,我送你,你坐我开的车,才叫送。”那一路上,看着生活了五年的春城街景随着车的前行而后退,心中五味杂陈。“等你下次带女朋友,来翠湖求婚吧。”这是我们关于云南的一个美好约定。
…… ……
脑海里想起他们,我明白了云南到底哪里不一样。
风景可能大同小异,但不一样的,是人。正因为有了这么多或温暖或感伤的记忆,才让云南变得格外不同。
“去哪里,不如同谁一起。”陪你去看风景的人,一定比风景本身更重要。
所以,这本书是一份谢意。感谢家人朋友的包容和不离不弃的陪伴,感谢所有云南的朋友曾经给予我的关照以及带给我的美好。
这本书也是一个邀请。七彩云南,是许多人向往的旅游天堂。希望每一个翻开这本书的人都能在爱的陪伴下,感受到她不一样的另一面。
不管沿路风景有多美,有你在,才是刚刚好。
2018年7月1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