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午宴之后,宾客们照例要去院子里的草坪上放松一下身心。路克礼貌地向泽拉太太提起文贝鲁特太太,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某些答案,泽拉太太倒是没预料到路克会对文贝鲁特太太感到陌生。
“噢,你居然没有听说过那位夫人?这真是有点太大意了,我想你可以看得出她很有钱,她那已过世的丈夫弗雷德里克·文贝鲁特也是很有来头的,你听说过前司法官员古斯塔夫·文贝鲁特吧,他已经去世五年了。我想你已经猜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没错,他们是父子。可想而知,文贝鲁特太太会有多富有,她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最富有的女人。她的别墅是很多上流贵族向往的地方,能去那儿参加一场宴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不过我想你也已经发觉了,这位太太的确不够高贵,也不曾有过拿得出手的特长,她只是很有钱。”
经过泽拉太太的一番介绍,路克认为自己应当为最初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做一个适当的说明。于是他走近文贝鲁特太太,并对她说:“请原谅我此前没有留意到您的名号,夫人,尽管我与您的妹妹已经是第二次相遇了。”
泽拉太太的介绍并没有过分夸大文贝鲁特太太的名气,她的确是巴黎尽人皆知的女富豪,人称“格兰达路梅街的女皇”。新闻媒体也对她的花边消息十分感兴趣,她举办的那些极尽奢华的社交宴会都被一一记录下来,并大肆渲染和描述。那些社会名流吸引着巴黎人的目光,不管是高级官员还是艺术家、知名律师、演艺界名人等等,都曾在她的府邸出现过。
除此之外,文贝鲁特太太还拥有两处城堡,分别在威斯吾路的夏特奥·德·威勒库西欧和蒙特·卡罗和博纽间的德·西库拉门的维拉利。不管她身在何处,都离不开盛大的沙龙和聚会。她几乎代表了整个巴黎的时尚前沿,她的奢靡与富有始终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关于文贝鲁特太太已故丈夫的身份,据艾米路·泽拉太太说讲述的是一种说法,还有人说弗雷德里克·文贝鲁
特只不过是托鲁吾兹镇一家店铺老板的后人,也有人声称他是当年镇上的一位崭露头角的司法工作者,三种说辞来自于不同的渠道。不过几乎能肯定,他应该与那位司法官员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或许他真的是某家店铺老板的儿子,或者是年轻的司法工作者吧。
当时21岁的村妇特勒莎·德鲁尼克急于为自己寻找一个理想的男友,只可惜她既没有良好的家庭出身,也没有很好的职业。特勒莎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成年之后她与多数生活在底层的村妇一样,去别人家里做帮佣。当然,她拿不出什么嫁妆来吸引未来的丈夫。
当时在法国,出身卑微的女人是很难找到结婚对象的。对她们来说,几乎注定了一生的平凡和动荡不安。可对于特勒莎来说,她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几年之后,她摇身一变,跻身法国上流社会,成为路人皆知的文贝鲁特太太。这些光环当然不是依靠勤奋努力得来的,特勒莎·德鲁尼克身上所表现出的“欺骗女王”的特质,在她年轻时就已经有所显露。
按照常理来看,热衷冒风险的、有野心的女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比如迷人的相貌、聪明的头脑、高贵的气质、征服男人的能力等等,这些是她们制胜的法宝。然而对于特勒莎·德鲁尼克来说,她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优势。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她只是个普通的村妇,青春没能成为她的资本,她的相貌和体型,在同龄人里,连中等水平都算不上。从她言语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来看,她的粗鲁特征也展露无遗,不仅毫无素养,有时还会显得很粗俗。
当然,她也并非没有自己的优势,她的思维很敏捷,天性喜欢表演,并且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她擅长看穿别人内心的想法,这一点尤为重要,她的目光似乎可以洞穿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轻易被她一眼看透。同时,她拥有疯狂追求财富的野心,这一变态的心理促使她以同样的方式四处散布内容相近的谎言,以此换得想要的生活
。可以说,她的确是一个说谎专家,凭借这种能力,她实现了自己从普通村妇特勒莎·德鲁尼克到文贝鲁特太太的巨大转变,在格兰达路梅街称霸了20多年。而所有这一切,都如她本人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丽骗局”。
特勒莎·德鲁尼克似乎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贫穷而无法结婚,她已经在心里为自己编造了一个不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她的一位虚构的伯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伯父是托鲁吾兹镇的农场主,生意经营得小有名气,当然资产也很可观。某天,这位伯父带着遗憾突然离世,由于膝下子女不多,临终前,他在法定继承人的名单里加入了特勒莎的名字。如此一来,特勒莎便继承了30万法郎的遗产。拥有富豪伯父的特勒莎无疑是幸运的,现在她不仅有了结婚的资本,还有了挑选丈夫的余地。
当这个故事编织成型时,特勒莎自己几乎都已经相信了这个谎言。她在心中反复讲述,并不停地修正一些细节,直到最后,她完全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麻雀变凤凰的幸运女孩,至于她的那位富豪伯父—他从未出现,便已经进入了坟墓。
世界上最精妙的谎言,是连说谎者自己都会毫不迟疑地相信自己的谎言。她编织了这个谎言之后,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了几个朋友,几天之后,消息已经传遍全村。几天之前,她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女佣,几天之后,她已经不得不面对接踵而至的求婚青年。虽然与一位相貌平平、粗鄙低俗的村妇结婚原不是他们的本意,但谁都无法拒绝30万法郎的诱惑。如果未来的妻子能带着一笔数目不菲的遗产走进婚姻,那也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
经过精挑细选,特勒莎相中一位不到25岁的优秀青年,他的名字是弗雷德里克·文贝鲁特。两人之间的结合,还经历了一段小插曲。遵照当时的法律规定,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能自由决定自己的婚姻,要征得父母的认可才行。又因为文贝鲁特的父亲已经不在世,他的母亲便成为特勒莎唯一需要征服的目标
。
果然不出所料,那位聪明的母亲在见到特勒莎之后,随即提出了想要查看一下她成为遗产继承人的凭证。
“当然没问题,夫人。”她说,“明天我去巴黎银行拿回那些票据给您。”
特勒莎的表现相当镇定,她心里早有打算。
第二天,特勒莎自信满满地踏上了去巴黎的火车。为了强调自己富豪继承人的身份,她还刻意精心装扮了一番。当然她不可能真的去巴黎,她的目的地是距离不远的另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位有钱的中年男人修兰克,他曾是特勒莎拒绝的求婚对象。特勒莎并非是看不上他的钱,而是考虑到他的年纪与生活状况无法满足她想要去巴黎发展的梦想。
虽然修兰克没有成功博得特勒莎的芳心,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情谊。特勒莎清楚地了解修兰克的资产情况,她希望修兰克能像大多数法国人那样,将资产换成证券放在家里保管。
事实证明,特勒莎的运气很不错,她不仅证实修兰克手中有她想要的东西,她还成功说服对方借给自己30万法郎。当然,这些票据是用来哄骗文贝鲁特母亲的。
这位母亲没有理由阻止一段看起来很划算的婚姻,她立刻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特勒莎并未打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瞒到底,她还是坦诚地面对了自己的丈夫弗雷德里克·文贝鲁特。
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要接受30万法郎并不存在的事实,是需要一点时间的。不过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稳固,****也很美满。再加上弗雷德里克是一位略显胆小、懦弱的男人,对于特勒莎的欺骗,他最终也坦然接受了。
想尽办法找到结婚对象之后,特勒莎就已经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了,她想要离开乡村去巴黎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在她看来,只有到巴黎,才能真正有机会摆脱村妇的身份。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完全有可能跻身上流社会。她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向他描述了巴黎遍地黄金的美好愿景,只要有足够多的智慧,他们完全可以改变现在的
生活状态。
闪闪发亮的巴黎打动了弗雷德里克,他接纳了妻子的建议,于是两人很快便收拾行装,动身前往巴黎。
年轻的文贝鲁特与他的太太在巴黎生活得风生水起,文贝鲁特太太很快就凭借她过人的诈骗能力,过上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生活。她充分发挥了自己所有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聪明的头脑,掌握着巨额财富,游刃有余地成为交际圈里人人羡慕的对象,被所有华丽的光芒所笼罩着。
最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文贝鲁特太太的巨额财富究竟是从何而来?一位相貌平平、没有任何突出特质的村妇,是怎样拥有庞大的资产的呢?
实际上,文贝鲁特夫妇最初在巴黎的生活还是窘迫的,他们没有什么家底,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他们在巴黎的日子。懦弱的弗雷德里克想要回到乡村去,但无奈遭到了太太的坚决反对。好容易能在巴黎落脚,文贝鲁特太太当然不会轻易认输。
令人惊奇的是,她很快便倾尽所有积蓄在巴黎的高级住宅区欧贝拉街租了一幢豪华公寓,她的华丽人生由此展开。
整个骗局的核心,也是文贝鲁特太太赖以生存的工具,是一个厚重的保险柜。一无所有的文贝鲁特太太将其放置在家中颇为明显的位置,生怕前来做客的朋友们看不到。人们都清晰地记得自己见到那个保险柜的第一印象—坚固、复杂、封条。文贝鲁特太太的保险柜比普通家庭使用的保险柜略大,看上去很结实,它共有三个锁扣,每个锁扣有相对应的钥匙和打开方式。为了确保没有人会打它的主意,文贝鲁特太太亲自为每个锁上都贴了封条,可谓是万无一失。
1902年5月,文贝鲁特太太的诈骗案件东窗事发的时候,有很多人因上当受骗而遭遇灭顶之灾,其中不乏不明不白死去的人。若要追溯源头,这个保险箱则是最为关键的物品。可以说,文贝鲁特太太之所以能过上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之所以能创造诈骗案史上的奇迹,与这个保险柜是分不开的。当它进入文贝鲁特家时,整个诈骗案已经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