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大学四年和手机谈恋爱
(鱼甜/文)
01
坐在我身边的阿媛学姐,已经是第四次叹气了。
其实这也怪我,接到的采访任务,大多是一些关于“大学四年的遗憾”此类的话题;我为的是完成采访工作,而她却实实在在被我触到了心里的那层遗憾。
“刚踏入大学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立下了几个规矩,第一上课不准迟到,第二上课不能玩手机,第三上课认真听讲,可惜,四年下来,我一样都没做到。”
阿媛学姐搅动着眼前的咖啡。我听着,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或许大多数人都一样吧。
大学伊始,干劲满满,我们对自己立下了很多flag,或者说是期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
毕竟高考那么难熬的日子都过来了,总不能让自己“死”在大学吧。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却真的没能好好“活”下来。
02
在成长的过程里,一些曾经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在当下看来却那么难做到,不得不承认,当人在一件事中渐渐没有了进步,那就一定会迎来
退步。
比如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这件事。
不论是因为环境还是自身,在上大学后,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屈指可数,或者连一只手都数不满。
每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我都会有所思考,但是,那只手就是迟迟不愿意举起来。
好像每一次的借口都是——“大家都不举手,我举手就会很格格不入。”
每次老师都会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课堂的平时加分,但是,一片好心最终都会被辜负,因为压根儿没人在乎上面那个男人在说些什么。
或许大家更关心今天哪个网红闹绯闻了,而我更关心《北方大道》这本小说的312页在讲些什么。
但是,我还是会感到羞愧的。
有一次文学写作课下课了,老师找到我,说:“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吧,但怎么从来没看你举手回答问题啊,你不能只写,你得敢说,而且说不定还能带动班上的同学,你说是吗?”
我脸颊泛红,应声答道:“对不起啊老师,我知道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说
了“对不起”这三个字,抬头看着老师精心准备的**T,就觉得自己很不是个“学生”。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这样麻木起来,连最起码的学生本分都渐渐忘却。
上课的时候常常只带一个手机就跑过去,迟到了却还拿着早餐不慌不忙。
老师上课不点名就逃课在宿舍睡觉,下课铃声还没响就收拾好了东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还和朋友则聊起了自己上课看的综艺节目。
我们其实真的,挺过分的。
03
在昨天的近代史课堂上,一个男同学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
“同学,你说一下,视频里的圆明园是谁烧的?”
“七国联军。”男同学抬起头,字正腔圆地回答道。
课堂上一阵哄笑,我猛然抬起头,只见朋友也笑倒在了桌上,“哈哈哈八国联军啊,他说七国。”
“真搞不明白你们是怎么考上大学的。”老师似笑非笑地说道,大家停止了笑声,尴尬地低下了头。
以前姐姐对我说,珍惜高中的学习生活,这将是知识积
累的顶峰。
后来上了大学,发现不会写的字变多了、语言组织能力变差了、英语口语也越来越蹩脚了、连68加54的算术题也要拿出手机来计算一番。
后知后觉,自己已经变成了温水里的那只青蛙,在安逸窝里划水嬉戏,还不知危险暗藏其中。
04
“大学我就只听专业课,其他老师的课都是凑数的,有时候都懒得去凑数。”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我们将那些公修、选修课都称为“形式主义”课程。
因为一眼望过去,课上的老师和学生永远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学生齐刷刷地低头玩手机,老师在台上唱着独角戏。
我们一边不屑,一边却在害怕挂科,毕竟在上近代史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文盲。
知识的羽翼渐渐不再丰满,遇到小风小雨都抵挡不住了。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两年了,我经历了无数次沉默再沉默的课堂,却还记得某一晚的论语课,像往常一样唱着独角戏的老师突然走下了讲台,站在一个女生的
面前。
问道:“手机真的这么好玩吗?你们平常在玩什么啊?我没有责怪的意思,我就是好奇。”
这个两鬓泛白、戴着圆圆眼镜、穿着干净衬衣认真讲课的男人,在面对手机的时候肯定觉得自己渺小极了。
05
他们会失望吗?我想肯定会的。
我们常常会思考阻碍自己前进的敌人是谁,然后把原因归结于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越来越有趣的综艺和越来越松散的学习环境。
但当你试着抽身出来,你发现你看到了一个越来越无趣的自己。
你的敌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不想再提,却是真理。
我们在某一年的六月里拼尽全力,只为有天能走进向往的大学,但是,一旦我们成为其中的一员后,为何就学不会好好珍惜了呢?
这是我们第一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由的四年。
我们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在外面吃饭可以自己掏钱的姑娘,但是,回头看看大学里颓废的自己,不得不反问一句,我们最初选择步入这座象牙塔,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