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贫困人口说的就是我
(陈沫/文)
01
一个月前,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说:不如我们五一去成都玩吧。
随后给我发了一个旅游团的链接,我点开一看,发现要三千多块,于是马上哭丧着脸说:“我想去,可是没有钱啊。”
朋友觉得很吃惊:“你怎么可能没有钱?”
我这才发现,原来在朋友看来,我是个“腰缠万贯”的人,不仅每天都去益禾堂门口排队买奶茶,还时不时就更新化妆品,比如TF的新系列口红一出,我马上就入了好几只。
但其实,我很穷啊!
不知道怎么跟朋友解释我这种情况,直到最近,我看到一张在年轻人当中流传很广的图,我才终于找到最适合形容自己的词条:隐形贫困人口。
02
隐形贫困人口的定义是这样的: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贫穷。
不得不说,它形容得实在太贴切了,以至于我身边好多朋友都转发了这张图,并且深表同
感地说:“没错,这说的就是我啊!”
那些看起来每天都有吃有喝有玩的大学生,其实真的很穷。虽然他们整天在各种网红店里打卡,身上穿的不是vans就是AJ,刷一下淘宝就花了几百块。
但是,如果你让真让他们拿出一大笔钱,他们往往都拿不出来。
我想了很久,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后来我和身边几个朋友聊了聊,大概想明白了。
90后已经习惯了“小成本、时效快”的消费。
比起长期的投资,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那些看起来不贵、能让他们立刻享受得到的东西上。即使这些东西时效性很短,没有长远意义。
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买一杯十几块的奶茶,入手两百多一支的口红,清空购物车里那些不贵但好看的衣服。
但是,我们却没办法存下三千块的旅游基金,买不起五千块一部的佳能单反,更不要说存钱买一部上万的macbook了
。
现在的90后,是存不了钱的。
所以他们的至理名言就是:活在当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03
事实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还没有自己挣钱的能力,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只能靠着父母给的零花钱过日子。
所以,乱花钱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愧疚的。
不过,他们很快就能给自己找到借口,比如:
钱不是花掉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我们。买东西会很穷,不买东西也很穷,不如买吧。买了可能会后悔三天,但是不买会后悔三年。
你看,人是非常善于合理化的动物,我们都太擅长为自己逃脱罪名了。
即使我们总是在冲动购物之后,在朋友圈里哭穷,口口声声说要剁手,和朋友诉苦这个月要吃土。但是,请相信我,我们很快就会忘掉这些话,并且重蹈覆辙。
在下一次经过奶茶店的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买一杯烤奶,反正很便宜,才六块钱。
在
下一次化妆品出新系列的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剁手,你会安慰自己,这个总是断货啊,难得有就买了吧,即使你并不那么需要它。
在下一次无聊的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点开淘宝,然后默默下单几件收藏夹里的衣服,你想着马上就要换季了,而且不够钱,也可以用花呗买啊。
不知不觉,我们的花呗欠了好几百,甚至上千。
在别人眼里每天都过得那么滋润的我们,实际资产可能是负的。
难怪有人说,现在的90后已经不是月光族,而是月欠族了。
04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她的日常生活看起来非常富裕,永远有新款的口红,每个星期都更新一批衣服,每个周末更是少不了一杯星巴克。
她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但是后来,她竟然因为还不上花呗,而找我借钱了。
就在那一刻,我一点也不羡慕她了。
我们早该明白:年轻的时候不能太过追求表面的光
鲜,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光芒,是会灼伤眼睛的。
虽然还年轻,但也都是成年人了,自己能承受多少,心里还是要有点数的。
“花钱”很容易,每个人都可以,也正是以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学会“怎么花钱”。
我们是时候要长大了。
05
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还太年轻,不用考虑房子和车的事情,也不用担心房租、伙食费、交通费,没有任何经济上的烦恼。
每天只要想着,怎么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点,怎么和身边的同龄人玩在一起,就够了。
所以,我们很容易养成“管不住自己的手”的坏习惯。
虽然说在这个年龄段,“乱花钱”这件事是被允许的,但不代表它能够一直被允许。
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走进社会。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还是这么不会理财,看见什么都想买,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是“隐形贫困人口”,而是沦落为真正的“贫困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