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前进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1
其实看到我,差不多就能看到我的父亲,不仅是外貌方面比较神似,爱好方面也趋同,他平日里写诗、练毛笔字,也拍照。
他和母亲都是那种很开明的人,会跟着时代的节奏去走,我做新媒体的时候,父亲也跟着我一起玩。他先后开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自己制作了二维码后缀,写了一句他喜欢的话:浪有千重,长风万里。
他像我一样,很注重生活里细微的风景,我们一家三口出去的时候,回来总能看到他微博或者公众号的更新,我和母亲总是讶异地问他:“你什么时候拍的?没看见你拍啊!”
这时父亲就会嘿嘿一笑。
当时在家里,刷着父亲更新的照片和诗词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到学校之后,再翻到父亲的动态,就觉得格外动容了,因为想念。那样的感觉就像心爱之人用指腹温柔地覆上我耳后那柔软而又纤薄的皮肤,只觉周身发颤,但当你想去覆上他的手时,空落落地,只剩了空气。
想哭,又觉得自己很矫情。
2
父亲少话、不苟言笑。我小的时候,他特别忙,我和妈妈几乎每天都在等他吃饭,妈妈也经常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里总说:“今晚装车,不回家吃饭了。”
我问妈妈装车是什么,妈妈解释道,装车就是把货物装到车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问妈妈:“爸爸为什么每天都在装车?”
“因为那是爸爸的工作呀。”
那时的我其实根本就弄不懂什么工作、职业诸如此类的词语,学校填表,总要填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的职业明明是会计,工作地点却在冷藏厂,而且每天做的事情是装车。
我也会偷偷看其他同学的表格,看他们在那一栏里填教师、医生、个体等等,然后心里泛起不小的羡慕,他们的父亲应该会有很多节假日吧,会有很
多时间陪伴他们吧。
反观我的父亲,终日忙碌,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歇上那么几天的班,也只有那几天,我们一家三口才能一起出去玩。过年那几天,以我期盼和兴奋的心情开头,一到初六,又有些空落落地结了尾。那时对时间的概念有些模糊,只知道那几天过得特别快,一转眼父亲就要离开了。
初六清晨,再次听见父亲发动摩托车的声音,心里难过得像是被水淹了一般,湿湿的。而父亲的时间观念又特别强,每天都要提前半个多小时上班,所以感觉父亲整个人都扑在工作上。
“为什么要去那么早啊?”
“因为爸爸要去开门啊。”我的眼睛情不自禁地移到父亲的腰间,看见父亲的腰带上总是挂满了一大串钥匙,家里那少得可怜的三把钥匙,被父亲工作上的钥匙挤得连存在的地方都没有。
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怪过父亲,但后来就习惯了。
记忆里,母亲也抱怨过父亲,嫌他太拼命工作了:“闺女都生病了,你就不能请个假?”我已经记不清父亲最终到底有没有请假了,但我却清晰地记得母亲教导我写《父亲》那篇作文时,告诉我要做一个像父亲一样耿直、有责任心的人。
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写的作文,也是我人生中写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作《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瘦瘦的,中等身高,皮肤白净。父亲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是一位富有责任心的人。哦,我的爸爸真伟大。”
就这样写了几个短句,前几句都是母亲告诉我的,当时我连工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当然最后一句是我写的,那是我在课本上积累的好句,我觉得用在爸爸的身上很合适。
写完之后,想等爸爸下班给他念,但是很晚都没有等到。那个傍晚,母亲做着家务,我在房间里
做着功课,我们一起等父亲,直至天色黑下来。写字桌前的窗外永远都是灰蒙蒙的天,万籁俱寂,我对父亲车子的声音格外敏感。
“爸爸回来了!”我兴奋地冲母亲大喊。我话音刚落,就会听见父亲停车、开门的声音。
日复一日地等待,对父亲摩托车声音的熟悉程度无以复加,甚至有一次和母亲出去散步,在胡同街头又听见了熟悉的摩托车声,于是我冲着那个骑摩托车的人大喊:“爸爸!”
妈妈突然拽住我,哭笑不得地说:“你这孩子怎么乱认爸爸呢?”
原来,那个人不过是骑了和父亲同款的摩托车而已。
母亲又开玩笑地问了我一句:“怎么,你想换个爸爸了?”
我却以为母亲是认真的,然后十分紧张又坚定地说:“不换,妈妈,不换。”
“你不是老说别人家的爸爸好吗,怎么又不想换了?”
“那不一样,我的爸爸是最好的。”
3
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父亲从摩托车换上了汽车,我家从平房换上了楼房。而我也渐渐了解父亲的工作,那是一个巨大的冷库,里面放满了需要冷藏的各类东西,父亲每次进去都要穿厚厚的军大衣和长长的靴子。每分每秒,冷库里冰冷的气息都直逼父亲每一个细微的毛孔。那样恶劣的环境是极不利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的,而冷藏这样一个行业,父亲整整做了20年。
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上司的吝啬,没有抱怨过同事的懒惰,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母亲常叮嘱我:“嘘,小声点,爸爸太累了,他睡着了。”我似懂非懂地看着打着鼾的父亲,却没法体会到父亲为何而累,有多累。
曾经不懂事的我还为父亲写过一封信——《这么平庸的你,甘心吗》,那时的我心比天高,狂妄自大,信里大约是写像父亲这么有才的人,甘心一辈子就这样
碌碌无为,一年如一日地做烦琐的事吗?我怪父亲的平庸,怪父亲不能坚定地追求他的梦想。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父亲的回信。父亲说,他也不想啊,但是小时候家里穷,他又是老大,他要为这个家付出,他宁可自己落下学业也不能让弟弟们落下学业,他要去地里耕作,他要赚钱,要养弟弟、养父亲。
文凭和梦想固然重要,可是梦想之上还有现实。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个样子。收到父亲的回信,我真的好久都没有那样大哭过,父亲的苦,父亲的无奈,父亲的伟大,我又何尝设身处地地想过?我只是一味地说父亲平庸。
父亲在信里说他已经很满足了,有一个漂亮懂事的女儿,温馨和睦的家庭,这样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
4
父亲的生意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况愈下的,那时我总能听见父母在说悄悄话:“今年的生意不好做啊。”父亲的整张脸上似乎都覆盖着浅淡的愁云,我偷偷翻开父亲的日记,他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过了年再去找找新工作吧,还这么年轻,总不能这么闲着。
但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心情,毕竟养家糊口这个词对我来说体验并不深刻。我只知道我很开心,因为父亲终于有假期了,有时一天,有时半天。
刚开始和父亲一同待在家里,我觉得就像做梦一样,听见父亲的拖鞋摩擦地板砖的声音我也觉得异常安心。父亲也有时间接我放学了,他的车停在学校北门口始终如一,高中那么高压的学习情况下,每天一放学就看见父亲的身影,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幸福场景。
再后来,厂子破产,父亲也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就在所有人都让爸爸找新工作的时候,我却执拗地拉住父亲的胳膊:“爸爸,别找工作了,你歇歇吧,我来赚钱。”
父亲笑着回答我:“等你长
大能赚钱了,我也退休了,我就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读报纸,练练书法,喝喝茶,写写诗,散散步。”
现在父亲找的工作相较之前的轻松了许多,但每当想起父亲曾经做了一份辛苦而又乏味的工作二十多年,我就觉得很惋惜。
我们彼此生活的年代不一样,我出生的年代比他幸运多了,我可以把我的兴趣和我的工作相结合,但他不可以。他把他的认真和刻苦,把他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一件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而不是奉献给自己,他一去不返的时光终究成为推动历史长河的一粒小小的沙。
但如果有人问父亲一句:你后悔吗?
他肯定会答不后悔吧。
所谓的后悔是一个人有所选择,但他选择了经时间验证并不怎么好的那个。父亲那代人,他们没的选,又何来后悔一说?如果时间倒流,任何兴趣爱好仍会被埋没,任何时光仍会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
5
我很珍惜我现在的生活,虽然有时候会很辛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睡到下午4点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自由是以前任何时代都求之不得的,这样的自由也是无数家长没有办法想象和支持的。
时代真的不同了,我很想让父母也体验一下这样的自由时光,至少填满青春的空缺,这也是我平日里这么拼命的原因之一。
还记得父亲节那天刷爆微博的九张图,其中一张是文艺浪漫型爸爸,上面总结了六条,我的父亲竟然全中:有才气、有学识,自在自足,不爱攀比,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并不强求你的学习成绩,以你快乐健康最重要。
父亲强大的精神世界啊,真的是我望尘莫及。不过,正是父亲富足的精神世界做我的后盾,我才得以坚定地走到今天,不怕跌倒,不怕受伤。
那是前进路上,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