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热爱生活,生活才会善待你

    经常有读者加我微信后对我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其中一个读者已经四十岁了,有一个儿子,但她每天都很焦虑,伺候完老公伺候儿子,觉得生活中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且她不能不服老,记忆力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常常记不得东西放在哪里了,总是新的买回来才找到旧的。这样一来,整个人越来越烦躁。

    她说,现在自己的眼里看不到一点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全是不美好、不快乐的。

    眼下一个朋友要来找她玩,她很高兴,但她家中早已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东西,连个坐的地方都腾不出来了。她一会儿准备去给朋友订酒店,可人家好不容易来一次,总要来家里坐坐,所以她还要收拾屋子,而现在整个屋子像她的人一样,都乱糟糟的。

    从她前言不搭后语的聊天记录中来看,她整个人的状态确实不怎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慌乱,而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她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我的人生经验不足以帮助她,只好给她讲了几个朋友的故事,希望她能获得一点启发和帮助。

    1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许多人,其中不乏会生活的人。

    印象深刻的有一个极简主义者,也是将近四十岁的年纪,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我有幸参观过她的家,不能说空无一物吧,但目及之处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东西。而她选用的物品也都风格统一,没有夸张的花纹和修饰,一切都简简单单。

    要知道在一个家庭里,每年的东西绝对是逐年递增的,渐渐地就会发现本来还挺大的房子,面积突然变小了,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东西就堆满了本该是人居住的空间里。

    她说,曾经的自己也是不停地买买买,家里堆了一堆又一堆,每次

    整理的时候又发现什么都不舍得扔,但是后来她的家里着火,几乎烧坏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女儿最喜爱的一些玩具。

    女儿号啕大哭,她就静下心来给女儿讲道理。她说:“虽然我们有一些东西没有了,但你发现生活有任何改变吗?你所有喜爱的东西,它们在你的记忆里有任何消失吗?”

    她说,这样的道理讲着讲着,她的心态也突然改变了,发现除却自身以外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多余的,是随时都可以割舍的,而我们想要拥有它们的原因,无非是自己的欲望。

    现在的她欲望很小,需要也很小,每天留给自己是更多的空白和思考的时间,而非外物的充斥。

    她告诉我,人生是要不断做减法的,而这个减法可以先由身边的物品开始,没有用的东西就不要买,该扔的东西就得扔。之后,减法就要从内心开始,将自己更多不必要的情绪也都断舍离,舍掉我们内心的惶惶不安,断掉对我们影响不好的过去,远离我们的困苦和悲伤。

    这就是她目前的一种生活状态,她比许多人都过得快乐和平和,她的生活更像是一场修行。

    2

    还有一位做插花师的姐姐,她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动手完成生活中的日常所需,她生活中很多用的、穿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她亲自做成的。

    她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选布料,选装饰,选各种各样材质的零件,然后通过她的双手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她家里的一些枯树枝都能变成很好的艺术品,一些零碎的布料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看的包,几个不起眼的空卫生纸卷就成了一个好看的花瓶,甚至她从山上捡了一些石头,都为它们画了很好看的花纹。

    这些东西都是在别人休息或者玩耍的时候,姐姐去完成

    的手工。她开着台灯钻研每一个细节,虽然很辛苦,但她从内而外获得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人所感受不到的。长此以往,她找到了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开心,而且拥有很多朋友,她也经常把自己做的一些东西赠送给朋友。

    她是那种真正用手、用心去生活的人。

    3

    朋友里还有一位厨艺特别好的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做饭,他是独生子,从小被宠到大,手上都没沾过水。

    他的转变是因为他的失恋。

    我曾在一个深夜接到过他的电话,当时他和女朋友已经分手整整一个月了,但仍然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喝了酒之后就开始说胡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也不清楚,只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我对她这么好,她为什么要跟我分手”之类的话。

    那一刻,我突然想改一句名言:相爱的理由千差万别,分手的借口都整齐划一。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于是只好静静地听,说累了,他就睡着了。我想,那段时光应该是他最难熬的时候,但他必须自己一个人走出来。

    而最后拯救他的,没想到竟是做饭。

    他有一次窝在被子里刷微博,看到一段做饭视频,很喜欢,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做饭探索,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当饭菜飘香的那一刻,突然就有了要好好生活的决心。

    他会很认真地去选菜、择菜、切菜,很专注地去调每一次的火候。他说急性子是做不好饭的,而他也在每一餐里找到了一种名曰收获的意义。

    “你看,只要你付出,就会有一盘香喷喷的饭菜,这样的一场交易是不是很有意思?”他这么告诉我。

    我看着眼前的他,早已没有了起初失恋时颓废的样子。

    因为做饭,他的作息开

    始变得规律。以前他醒得也很早,但他不会起床,会赖在床上打游戏;现在他会选择起来做饭,研究他的下一道新菜,中午和晚上也是,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做饭好时光。

    他做出的新菜越来越多,每天想去吃他做的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状态。

    他说生活可能像烹饪一样,总要安下心来慢慢来。就是那样一盘小小的饭菜,温暖了我们的胃,也温暖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走上了生活的正轨,虽然还是会想起他的前女友,但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颓废下去了,因为他还有自己的生活要好好过。

    4

    而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准确地来说是记录。

    我没能像那位极简主义者一样,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弄得神清气爽,也不会做一些精美的手工品,但我会用镜头和文字将我的生活悉数记录下来。

    吃的、用的、遇到的人、好看的风景都一一收录到自己的笔下和镜头中。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角度而摆弄半天,只为了让景物在照片里看起来更和谐一点。很多人不明白我这种费心费力记录的方式,觉得生活应该是重在体验的,而非整理和记录。但是当我开始记录生活的那一刻,心中会涌起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我希望自己记录的都是我开心大笑的样子,也希望当我看自己的照片和文字时,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所以,很多时候会为了能够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努力地过好当下的生活,比如我发呆的时候会拍一拍墙角的阳光,我难过的时候会拍一张自己的笑脸,看书的时候会拍一拍书里的文字。这些很微小的东西都是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而我喜欢通过另一种方式把它们统统捡起来。

    我的生活并没有

    过得马马虎虎,我对自己以往的生活通过记录的方式又加深了记忆。的确,我们并不是为了回忆去生活,但也不能否认,我们当下的时光有一天都会成为我们的回忆。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让回忆变得美好,就要停止抱怨,用心地去过好当下。你热爱了生活,生活自然也会善待你。

    5

    我们不能说哪种生活方式就是对的,也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在漫漫的岁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还记得我给那个读者讲完这几个故事后,读者斩钉截铁地评论:“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没遭遇过我那样的事,让他们遭遇试试。”

    我没有告诉那个读者,故事里的那位极简主义者,她的丈夫在那次大火中烧伤了腿;那位喜欢做工艺品的姐姐患有先天性疾病;还有我那个爱做饭的朋友醉酒后差一点出了车祸……

    “你的经历太少了。”“你没有像我这样遭受过巨大的挫折。”“你的生活太顺了。”这些是只有小孩子才会说的话,因为谁的遭遇都不比谁的更轻微。

    别人的问题看起来总是小菜一碟,别人的生活看上去总是其乐融融,别人的孩子好像总是乖巧听话,因为积极生活的人并不愿意显示自己不容易的那一面,也不愿意去展示自己的伤疤。

    所以并不能因为一个人无忧无虑就断定对方未经历世事,也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生活幸福就断定对方比自己幸运。

    那些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把所有的不容易变成容易,遇到问题就解决,难过了就大哭,然后擦干眼泪继续笑对生活。生活是需要经营的,如果我们好好对它,它就会好好待我们。

    所以在我看来,人活一世,首先明白何为人,其次明白何为活,最终才能好好地过完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