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小看主动打招呼这一个小细节
恋爱中,敢于主动出击的人,总比那些矜持的人更能俘获心上人的芳心。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不怕被拒绝,主动跟人打招呼,通常能收获友谊。
美国总统***之女伊万卡在人际交往中就是一个敢于主动出击的人。大学的时候,伊万卡就是凭借主动出击,才结识了利曼教授。当时,她虽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利曼教授这个人,也下定决心要去听他的课。可问题是,利曼教授并不参与大学部课程,而她又没有考研究生的打算。为此,她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她的想法是:如果我主动一些,直接出现在他的课堂上,并努力让他看到我的脸,我就能领先别人一步在他心里留下印象。如果每堂课都如此,再不济,一学期下来也能让他认识我了。抱着这样的想法,伊万卡坚持上课,果然如愿地达成了目的。
前程无忧做过一次“职场处处皆贵人”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职场中,
有48.36%的人是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有34.22%的人是通过朋友介绍拓展了人际关系,只有9.82%的人是被动等待别人找上门的。可见,人际关系的积累,离不开我们的主动。
有道是,机会永远属于主动的人。主动去认识别人,对他人热情,并不是坏事。社会就是一张人际关系网,行走其间,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同各色的人打交道。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更要有主动出击的勇气。
尤其对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主动向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靠拢,见面时主动打一声招呼,就有很大概率让对方注意到我们,进而展开交流。
不过,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主动打招呼的勇气,明明只要开口就能完成的事,他们偏偏要想这想那,“对方会不会无视我”“万一他不理我,我岂不是成了笑话”“哎呀,主动跟人
打招呼这种事,好失礼”……怀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停下了脚步。
勇敢是成功者的墓志铭,“万一”是失败者的通行证。就像很多女孩,她们有心主动出击,拼一把,却又担心自己如果遭遇失败,会被人讥讽。于是就在这迟疑和纠结间,看着别人奋勇前进,最后取得成就。大多数时候,人们对那些失败者嗤之以鼻,殊不知,他们才是人生的开路先锋。小心谨慎是好事,但如果谨慎过头,就是懦夫了。
当然,主动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搭讪与递名片,还有主动给对方写信等都可以,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方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然后被人记住,最后成功。
乔志钧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业务面非常广。最近,他一直在争取某服饰品牌的省内代理权,可惜苦于没门没路,又不认识这家公司的老板,进展缓慢。
有一天
,乔志钧听说该公司老板会出席一场宴会,为了见到这位老板,他穿戴整齐,在没有收到宴会邀请的情况下,就赶了过去,并想尽办法入了场。宴会上,一大群人围着那个老板聊天,乔志钧则在旁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讲话。
当他们谈到化妆品市场不景气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立刻自言自语似的说道:“女人的衣柜里永远都少一件衣服,无论怎样高档的服饰,也不愁找不到消费者,不是市场不景气,是我们的销售出了问题。做服装的,怎么会愁没有市场呢?”
这番话立刻吸引了那位老板的注意,两人整整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那位老板觉得和乔志钧颇为“投缘”。两个星期后,乔志钧拿到了该服装品牌的销售代理权。
主动出击,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一步,但主动出击首先需要我们有勇气,敢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对人际关系有最基本的信任。只有敢于同陌生人
打交道,我们才具备在陌生环境中生存的能力,也才有机会吸引别人的关注,这是首要的前提。
很多人往往只习惯于熟人之间的交往,对于陌生人,大多采取防备的态度。但我们每天都处在对陌生人的依赖中,过多怀疑别人的动机和意图,一味防范和拒绝,只会将通向社会的门紧闭,甚至使我们成为陌生环境中的被孤立者。更何况,对正常人而言,绝大多数还是善良的,我们根本没必要对他们处处设防,既浪费心力,还会显得无知。
因此,与人交往时,面对不熟的人,不妨主动些。千万不要傻傻地坐等资源上门。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了,在彼此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对于有效资源,有人可能比你更加需要,从而捷足先登。当我仍在犹豫徘徊时,人家可能已经得手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主动热情地将自己投入到人际关系网建设中去,抓准目标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