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发挥每样东西的功效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强迫性囤积症”,就是指人们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无论如何不愿意丢掉旧东西,于是造成物质的堆积。
确实,不断购买却不丢弃就会造成这种物质的冗余,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而解决方法有二:一是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丢弃;二是控制自己的购买欲,减少购买。这两者中,显然后者更重要。
林斯雅在我们朋友圈里算是个另类,因为她很少添置新东西。身边人时不时换台手机,换套家具,换个新包,但是她却一直秉承着自己一贯
的原则—东西还能用时,绝不换新。
大家都在买新手机时,她还在用旧手机;大家换了第二台新手机时,她还在用旧手机;一直到大家换第三台手机时,她才换掉旧手机。她就是在这种态度下,严格控制自己的购物行为,杜绝铺张浪费,将空间、时间和金钱,全都留给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跟林斯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朋友圈里那群无节制购买的人:手机刚用几个月就换新的,衣服好好的就不穿了,家具稍有损坏就全都不再用了,重新添置。这种行为造成了
物质的浪费,更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使生活平白无故变得复杂起来。
现在人人离不开手机,手机俨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全都成了它的奴隶,为它投入时间、金钱、精力,可电子产品更新太快,手里的新机还没焐热,新版本新型号的就出来了。
于是我们的目标,又成了赚钱去买这个新版的。等买到了新的之后,过不了几天新的就又会成为旧版的,于是又想着去买更新的。就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消磨尽质朴的本色,只留下庸俗的躯壳。
极简主义
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空杯的状态,一只水杯,里面若装满了水,新鲜的水灌不进来了,时间一长,原有的旧水会因为不流动而易形成腐生菌,只有将旧水倒掉,时时空杯状态,新水才会涌进来。
极简主义的精髓意义中,正是要人们以这种空杯姿态生活。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如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你如何度过一样,物质对你而言真正的价值,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
一本享誉全球的世界名着,如果你放在书架上从来不读,那它对你
来说就是一堆写着字的废纸而已。
一部价值好几万元的单反,如果你只是拿在手里摩挲把玩,那它对你来说和几百块的傻瓜相机也没什么区别。
一行复杂的代码,在程序员眼中,可能是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而在外行人的眼中,却是一串串没有价值的符号罢了。
只有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每一样东西各自的功效,而与控制购物相结合的物尽其用,就是要做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旧物寿终正寝,无法再承担起它的责任之后,才购买新的来替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