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故事背后的故事

    2012年7月,我在淘宝开了一家名叫“CY故事”的小店,“CY”取自“创意”和“诚意”。本来只是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女青年对自己迷茫的未来做出的小小挣扎,没想到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关于这个小店最初的设想,是某天我闲得无聊,与要好的编辑水果聊天时的灵光乍现。说起来一点儿也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当时我只是想开一个有偿陪聊的网店罢了。对于多年给杂志社写小说的我来说,陪聊不仅能挣钱,还能收集素材,更能满足自己作为一个八婆的好奇心,多好!不过,幸好水果及时提醒我:“你确定别人会愿意付钱找你聊天?”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我越想越觉得这项服务有点儿像午夜情色电台节目,果断作罢!其实有些所谓的创意,不过是将一个寻常的念头调转而已—从想得到别人的故事,变成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别人,我的想法掉了个头,于是,就有了这个故事店。至于为什么是卖故事,说句老实话,因为我除了会敲点儿文

    章、挣点儿稿费之外就没别的手艺了。

    事实就是这样的,如果我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并且会算账,我可以开服装店;如果我会烧菜且有本钱,我可以开饭店;如果我胆子大且跑得快,我可以去摆地摊……总之,如果我会干别的,可能也不会有这个卖故事的小店。

    所以,这个店是这样一种产物:一个身无所长的大龄女青年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她在闲得无聊的时候迫切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她觉得应该有人也像她一样,好奇除了自己以及自己认识的人以外,那些陌生人是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我把从四处听来的故事写下来,然后标价一元上架出售,其实不付钱也能看,付款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我对每一个看完故事的人没有任何约束:如果读者看完故事之后什么也不做,我也不会做出任何抗议;当然也可以点击购买,花一块钱,为自己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任何一种感觉买单。

    小店开了一年,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

    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来跟我讲他们的经历或是听到的故事。时至今日,这个小店不仅完成了它的使命—展现了这个世界上各种人的不同人生,在开店的过程中,很多东西还被一点儿一点儿放大,故事店所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展现”部分人生,而是慢慢开始影响那些看故事的人,“影响”他们的人生。第一次觉得我的故事店对别人有了真实的“影响”是在某个深夜。一个男生在旺旺上给我留言,他说:“我不知道你们这个店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的前女友半夜给我打电话,泣不成声,我们已经分手很久了。”

    我无从得知他的前女友是看了哪个故事感同身受的,应该是关于爱情的吧。店里的爱情故事很多,分分合合总是相似的,很容易在故事里看到自己,为别人的故事流泪,最后也为自己哀伤。不知道有没有因为看了故事店里的故事而重新在一起的人(如果有,一定要去店里告诉我)?那个深夜的留言,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这些故事,也许真的是有力

    量的,所以,值得我坚持下去。

    再后来,故事越来越多,故事背后的故事也慢慢变得更多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收录进这本书里的《有些人你永远不必恨》,说的是一个女孩和她爸爸之间的恩怨。这个故事在店里反响不错,好几个人给我写了很长的评论,其中一个人这样写道:

    晚上在微博上看到,随手点开,直接击中泪点,然后独自在洗手间里哭……怕影响孩子休息,独自流泪直至深夜。早上上班路上在公交车上又看了一遍,依然无法抑制地哭了。我是单亲家庭长大,和主人公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是我的童年充满幸福。我凭着爸爸给我的十一年的童年记忆,独立、坚强、自信地长大,直至现在,虽然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年,每每想起也是满满的爱。我们都会长大,无论父母给予的是什么。主人公的父亲其实是爱她的,文末她毅然选择了原谅,让我觉得这世上哪有过不去的坎,祝福她,希望她能够找到疼她爱她的老公,希望将来老公的家人可

    以对她视如己出,她幻想的那幅画面也不是不可能,总之,祝一切安好……

    而另一条是这样写的:

    挺感动的,我爸爸对我很不好,去年父母离婚了,看了这篇文章我决定原谅他,所以刚刚打了个电话给他,决定不恨了。

    这两条评论我都第一时间发给了讲这个故事的女孩看。我想她看到这些一定不会后悔分享这个故事。她的故事,真正“影响”了别人的人生。

    如果非要说“CY故事”存在的意义,这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未来的期待呢?当然有,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千零一夜》,真人版。

    最后要感谢一些人:一直为故事店提供原创图片的狮子羊,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美工佐佐,一直在我找不到故事的时候为我提供素材的七月蔚蓝,以及这本书的编辑果子李……还有很多很多的小伙伴,你们都是故事背后的另一个故事。

    致所有读者:

    这可能不是一本多么深刻的书,但一定是一本能够让你想起很多人和很多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