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孤枕难眠

    千里之外的京城,紫禁城内。

    嘉靖帝站在御书房门口,看向了远方。

    不知为何,他的内心惴惴不安,心续久久不能平复,难道…自身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

    自从二十年前争贡之役后,东海没有之前那么平静,虽然禁海了许久,可是走私泛滥、海盗猖獗,伴随着东瀛倭寇的狼子野心,劫掠侵占之事愈演愈烈。

    “黄伴,子铠是否有回禀,那些参加科考的学子中,可有大用之才?”

    朱厚熜没有回头,听声音就知道是黄锦出现,黄锦是朱厚熜的伴读,一直陪伴在朱厚熜身旁,故朱厚熜一直称呼他为“黄伴”。

    “启禀陛下,刚刚传回消息。

    此次,子铠关注到了十余位才子,其中一个叫李春芳的学子学识最强,有状元之才。

    然而…还有一个学子有些奇特!”

    “哦,有何奇特?”

    “这名学子名为张居正,又名白圭,是荆州府江陵县有名的神童。

    上届科考名落孙山之后,此子一改之前的愤世不公,每日发奋读书,据说这次誓要考中进士。”

    “发奋读书本是读书之人应有之态,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等等,你刚才说…此子上届落榜?

    朕明白了,果然……朕担心的是真的!

    朝纲不振、除了朝臣舞弊不作为

    ,还有一个最为关键之处,你知道是什么吗?”

    朱厚熜目光炯炯看着黄锦。

    “内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黄锦赶紧躬身行礼。

    “你啊,你和朕相识多年,岂能不知。

    算了,告诉子铠,用隐卫…暗中护卫这些学子安全。

    同时明令吏部和礼部,明年秋闱科考必须公正严明,朕的尚方宝剑也不是摆设。

    朕…也不能闲着,该敲打敲打内阁那几位了,某阁老当的太逍遥,似乎忘了自己的本职了。

    只想着一门心思的培养自己的学生、弟子,难道……朕不需要优秀之人辅佐吗?”

    朱厚熜说完,一甩袖子,转身进去了御书房,黄锦冲着暗处做了两个手势,亦步亦趋跟了上去。

    片刻后,暗处人影闪动,一只信鸽展翅飞翔,向紫禁城外飞去,很快融入到夜色之中。

    夜色中,鸽子并不能远行。

    只见信鸽从紫禁城飞出,一路向南,跨了半个京城之后,在和西城交汇的一个院落,直接落了下去。

    黄子凯是黄锦的胞弟,因为黄锦得宠的缘故,他和二哥黄锈都听命于殿前。

    黄锈现在已是锦衣卫千户,带领铁卫全面护卫朱厚熜的安全,外围隐秘之事,基本上则都是由黄子凯带领隐卫秘密执行。

    堂屋中,已经掌起了

    白烛。

    黄子凯现在只是百户身份,他直属黄锈调度,不归镇抚司节制,说白了就是直接听命于皇帝陛下,所有隐卫又是由缇骑中的优秀选出,能力自然不一般。

    “弟兄们,不要整理了,随身物品都打包装好,一个时辰后,我等启程出发。”黄子凯看了一旁准备吃晚饭的弟兄,轻轻地说道。

    “大哥,我等刚回来半日,家门还没回,这……”其中一个锦衣卫新婚不久,心中有点儿不舍。

    “别啰嗦了,老五,听大哥安排,你我身为锦衣卫,听命行事就好。”

    光头老二看了小兄弟一眼,又看向了黄子凯,静等他的安排。

    “这次…你我兄弟轻装简从,直接到荆州府地,去暗中保护一个叫张居正的学子。”

    “大哥,没整错吧!

    我堂堂一个总旗,好歹也是七品武官,去保护一个学子。”

    这次说话的是疤脸老三,他有些儿惊愕。

    学子又没有官职,考上进士的话算得上是个官员,如果考不上,除了一肚子学识,其实啥也不是。

    有学问之人被人尊重,可是和当官比起来,有才华抱负的人比比皆是,可是能够造福一方百姓的官员,真的是少之又少。

    虽然黄子凯也有些不解,但是皇命难为,别说保护一名学子了,

    就是让他们去死,都是义无反顾。

    一个时辰之后,黄子凯带着十名精锐,骑马从西门出发,直奔津港,从那里乘船去往荆州府,如果走水路,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夜色中,一艘帆船出海,向南而下。

    荆州学府内,两位中年文士坐在棋盘前,其中一位执黑,棋路大开大合,勇猛无常,另一位操白,则是步步防守,谨小慎微。

    “卢兄,我听京城传来的消息,陛下正在暗查前期科考舞弊之事,你看是不是……”

    左侧面色微微发黄的中年文士,说道。

    “嘘声,国子监那帮人和礼部沆瀣一气。

    从根里已经开始腐烂,我等只不过听令行事而已,你需沉住气……不管谁来调查,一问三不知就好!”

    被称作卢兄的中年文士站起身,走到了门口,听了听外面没有什么动静。

    他回头看着对方,再次提醒道:“谨记一点儿,我等听令行事,其余一概不知。”

    或许听出了对方言语中的一丝杀气,黄脸文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连忙说道:“知道了,我知道了!”

    房檐之上,一个蒙面的灰色身影,倒挂金钟般挂在外梁之上,轻轻捅破窗户纸,将里面的毒烟吹进屋内。

    片刻之后,屋内俩人相继晕倒。

    灰色身影翻身落地

    ,推开门,像是狞笑一般,抽出匕首向两人靠近。

    “嗖”的一声,一支弩箭激射而来,灰色身影十分的警惕,回首用匕首格挡,“叮”的一声将弩箭挡飞。

    转瞬间,一黑一灰战在了一起。

    卧房里,张居正的影子印在了窗户上。

    他手里拿着《春秋》看得津津有味,张居正深知孔圣人的《春秋》据实写史,不褒不贬,有“微言大义”之意。

    亦有“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嘉靖朝表面上一片祥和,实则内忧外患。

    嘉靖帝牢牢把控黄锦,黄锦除了领司礼监之外还掌管东厂,时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俩人都是对嘉靖帝忠心耿耿,黄锦是朱厚熜儿时伙伴,陆炳更是救过朱厚熜的命。

    此时的锦衣卫和东厂,因为指挥使和厂公的关系亲密无间,相互间极为融洽,这也是为何黄锦可以指挥胞弟黄锈以及三弟黄子凯,俩人分别是锦衣卫千户和百户,这里面的含义很是深刻。

    然而,这一切张居正并不清楚,也和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他所想还处于最基础阶段,他只是想让科举透明、公正,算得上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嘉靖帝作为一个还不太糊涂的皇上,也在尽力改正不足,可是风雨欲来,不是想避就能避的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