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医天下

    “莫要得意!”

    “先生只是见你一面,却别想让先生为你出诊!”

    “这儿那么多病患等着呢,先生绝对不可能为了你而破例!”小厮恶狠狠的说道。

    赵鉴人轻蔑一笑:“不要用你那浅薄的认知来揣度本公子的能力!”

    赵鉴人不再搭理小厮,轻步走进了百草堂。

    浓浓的药香扑鼻而来,只见堂内只有三人,一个刚刚喊他进来的小童阿南,一个被他包扎过的病人。

    最为一位,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老者,自然是扁颢了。

    “见过扁颢先生!”赵鉴人作揖道。

    “没想到公子这么年轻,却是能够学得如此精妙的数类包扎法。”扁颢轻轻点头,示意赵鉴人坐下。

    “敢问公子可是出身医药世家?”

    “非也,吾父是商贾。”

    扁颢皱了皱眉:“敢问公子可拜过医家之人为师?”

    “不曾。”

    扁颢终于抬起头,认真的看向了赵鉴人:“那公子是何处学来?”

    “自己研究出来的。”赵鉴人没法编出处,不然在医家首领面前太容易被戳破。

    扁颢眉毛一挑,没再追问。

    “公子此来何事?”

    “扁颢先生,学生家中有一病人腹部重伤,危在旦夕

    ,请先生出手救治!”赵鉴人请求道。

    “阿南,按照这副药方抓药。”扁颢将写好的药方递给阿南,然后微笑着目送病人离开。

    “回去记得好生歇息,三日内不要再过于辛劳了。”

    “多谢先生!”

    等病人走后,扁颢才说道:“公子当知老夫的规矩,看病无分贵贱,只分先后。”

    “门外这许多人已经等了一天的时间,老夫断不可能因为公子的亲属一人而离开!”

    “请公子另请名医吧。”

    “无妨,哪怕先生跟我走,也绝不会耽误大家治病,甚至大家会获得更好的治病条件!”赵鉴人自信的说道。

    扁颢皱了皱眉,神色不喜。

    百草堂小厮突然惊慌的闯了进来说道:“扁颢先生,门外突然来了一群人,像是要闹事的!”

    小厮恶狠狠的指着赵鉴人:“一定是这恶公子找来的人,想要强行掳走先生!我这就把他打出去!”

    “慢着!”

    “公子不像无理取闹之人,可有解释?”扁颢冷静的问道。

    赵鉴人作了个揖:“先生明鉴,学生只是花重金请来了咸阳城那些不给穷苦百姓治病的大夫。”

    “他们在药堂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来这儿替大伙儿看病。”

    扁颢眉毛一挑,饶有兴趣的看

    着赵鉴人:“你是想让这些人替了老夫的活,然后让老夫去你府上救人?”

    “正是!”

    扁颢还是摇了摇头:“小公子,你的确有点小聪明。”

    “但是规矩就是规矩,轻易不可更改。”

    “若是今日我为你破了这个例,那来日他人个个效仿于你,城中的药堂可不都乱了套了?”

    “小公子,回去吧。”

    小厮讥讽道:“听到没?先生让你走!”

    “别耽误大伙儿看病了,还以为自己多牛呢?”

    “赶紧的走!”

    “跟虫豸一样烦人!”

    扁颢皱了皱眉,冷冷的看了小厮一眼,不过得意的小厮根本没有注意到。

    赵鉴人也不生气,只是上前一步说道:“可否借先生笔墨一用?”

    “请便!”

    扁颢有些好奇,想看赵鉴人想干什么。

    只见李野很快递上了崭新的竹纸,看的扁颢等人眼睛一亮,虽然是医家首领,但是这竹纸还真没用上过。

    如今只有百家学宫和皇宫大规模在用,很多大臣花钱都买不到一张竹纸。

    小厮也微微瞪大了眼睛,不过还是满脸不屑。

    扁颢先生可是医家首领,写什么鬼东西班门弄斧有用吗?

    不过拖延时间罢了!

    赵鉴人深吸一口气,凭着记忆在竹纸上落笔:“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

    赵鉴人写的正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被后世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我说你小子就别浪费时间,赶紧滚...”小厮正嘲讽着,想要去拉赵鉴人的身子。

    却听扁颢一声厉喝:“住手!”

    小厮愣住了。

    “你,闭嘴!”

    “啊,先生,我?”

    “闭嘴!”

    小厮一脸懵逼,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只能愤恨的闭上嘴。

    而扁颢死死的盯着赵鉴人笔下的字。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

    赵鉴人如今没有文化成就值,自然无法兑换资料。

    可是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却是能背下许多的,因为他爷爷以前就是老中医,小时候还想让他接班,逼着他背了不少古医书。

    虽说不可能记全,但是耳濡目染下写个几篇还是没问题的。

    大概写了一刻钟的时间,赵鉴人几乎把脑子里对于《伤寒杂病

    论》能记住的全部默写下来了。

    当然这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糊弄一下扁颢却是够了。

    对于如今的秦朝来说,东汉末年所总结的医方和治病经验可以说非常的超前了,拿到现在就是医学至宝!

    “呼!”

    赵鉴人长长的吐了口气,他也不是什么学霸,能够默写出这么多字,已经很是难为了。

    这都是爱的力量啊!

    嗯,以后心晴心雨肯定不能嫁给别人,不然赵鉴人哪受得了她们被别人欺负?

    扁颢激动的拿起竹纸,详尽的翻阅起来:“好!好!好!”

    扁颢连说三声好字。

    “这位公子,不知此书是从何处得来?”扁颢有些狐疑,毕竟赵鉴人自述非医药世家,也无名师指导。

    “先生无需问来处,这不重要。”

    “我可以告诉先生,像这样的医书,我至少还记得十本!”

    扁颢顿时瞪大了眼睛。

    十本?!

    一本就足够医家震动了,竟然有十本?

    医书的价值主要在于培育医学人才,让一些略懂药理的人也能够借此治疗病症。

    若是有十本医书,岂不是说将医家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记录其中,可以传给世人了?

    那将天下人人皆医,人人可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