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时候,先做好眼下的事情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太多的风景枯燥重复,一遍遍在我们的眼前上演,第一次看会有新鲜感、好奇感,第二次看感觉自己有所成长,汲取经验,第三次看,不由得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己走的路是对的吗?”随着看的次数持续增加,我们的疑惑渐渐加深,充满迷茫,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并没有走错,而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本就如此,乏味无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做好眼前的事情,穿过看到的荒景,就会看到美不胜收的景观。

    人有时总会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这是通往成功必备的,而在这种情形中,我们最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做好自己眼下能做的事情,当其完成时,便会峰回路转,拨开云雾,看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也是如此,汉宣帝在刚刚登基的时候,便想修葺祭祀先祖的庙宇,让其显得更加气势恢宏。可这却遭到了两

    名大臣的极力反对,这让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都十分害怕,皇帝刚刚继位,便有人敢反对他的诏书,这岂不是让皇帝颜面尽失?大家讨论一番,立刻联合上谏,合力弹劾这两位大臣,并捏造了罪名。皇帝看后龙颜大怒,没想到有人如此大胆,立即下令将这两个人逮捕下狱,并宣判了死罪,只待秋后问斩。

    二人中有一位是名镇四方的大儒,精通古典书籍,而且性格耿直,从不阿谀奉承,对人公平公正,从未想过自己会受到这么大的侮辱。他心中迷茫,心灰意冷,不知自己的道路该怎么走,不知在这生命最后的时光中自己该做些什么。

    而另一个与他关在一起的只是一个小官,并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这个小官乐观向上,他早就对大儒仰慕有加,过去只因二人地位差距过大,无法相见,想不到因这次飞来横祸,二人居然有机会身处同一间牢房,心中一阵窃喜。他不由想道:“原来没有机会拜访良师,如

    今这样的机会在眼前,我应该好好珍惜,向他请教一番。”

    小官想及此处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求教之意,大儒不由唉声叹气,双目无神地对他说道:“如今我们都已被宣判死刑,将死之人读书讨论还有什么用?”小官闻声辩解道:“你不应该因未来出现变故就放弃人生,谁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我们与其在这里迷茫,虚度时光,不如探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好眼下的事,未来或许就有转机。明天永远是虚无缥缈的,而现在却是真实存在的,活在当下足够好。”

    大儒豁然开朗,内心受到了触动,连一个小官都如此想,已享受过荣华富贵、权力名誉的他又何必迷茫纠结呢?从那时起,二人总是席地而坐,大儒每天向小官传道授业,解答疑惑,而小官则全神贯注地听讲,然后询问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

    二人常常彻夜长谈,有时讨论到精彩的情节,两人总会对视而笑。不过这样的画面在狱官看来一头雾水

    ,不明白两个将死之人有什么可开心的。处刑日期将至,汉宣帝来到狱中探望二人,想看看他们状态如何,是否悲伤忧愁,每日面壁悔改,只是没想到看着二人读书欢笑,甚是开心,内心不由赞叹二人的圣贤之才,不忍杀之,便将案子延期处理。

    尽管二人依然身处监牢之中,但内心澄明的他们没有任何束缚,做着自己眼前能做的事情。两年缓缓而过,二人却毫无察觉,每日的读书谈论让二人的知识功底更加深厚,思想更加超前,学业上更加精益求精。

    直至有一天,汉宣帝因庆祝汉朝的繁荣突然宣布大赦天下,这个消息对于大儒与小官来说是天大的福音,二人得以出狱。不过鉴于他们的优秀才能与在监狱中的积极态度,皇帝并没有将二人逐回家乡,而是让二人重新效力朝廷,弥补当初的过错。大儒就此成了谏大夫,为太子做老师。因为他为人正直豁达,上课知情达理,深得太子尊敬,夏侯胜的故事

    很快传开,被天下学子钦佩,再次扬眉吐气。小官黄霸则被提拔为扬州刺史,在外做官,在位期间政绩卓着,步步高升,最终成了汉朝位高权重的丞相,安民心,治天下,营造了汉朝盛世。

    虽然夏侯胜在监狱中迷茫失措,但受到了黄霸性格的影响,做着目前可以做的且有意义的事情,在黑暗恐怖的狱中深处传出琅琅读书声,人生也就此得到了升华。正是二人的豁达扭转了乾坤,从死神的手下逃出,成就了天下名师、汉朝名相的荣耀。活在当下,做着应该做的事情,自然可以走出迷茫,看见光明。

    点透人生

    人生总有那么几瞬,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事,为了什么而奋斗,为了什么而拼搏,迷茫地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该向哪个方向前进。这时的我们不应慌乱,不应焦躁不安,摒弃一切负面因素,思考当下该做的事情,解决当下想做的事情,若是眼下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又何谈走出迷茫,走向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