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别怪上帝,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

    是的,东罗马是悲催的,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东罗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非常悲催的。东罗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邻,但自身势力也削弱了,还没来得及复兴,就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强邻。处于四战之地的东罗马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悲催的历史。

    强大的塞尔柱帝国突然分裂成许多小国后,东罗马又遇到了复兴良机,但遗憾的是,它由于种种原因让复兴机会悄悄溜走了,导致周边一个极不起眼的另一个突厥部落抓住时机崛起,最终将其消灭。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游牧突厥部落的一支,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呼罗珊地区(即阿尔泰山一带)。他们是众多突厥部落中势力非常小且处于边缘地位的一支,臣服于其他强大的部落才得以生存。

    13世纪时,为了躲避蒙古铁蹄的蹂躏,他们辗转迁移到黑海南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依附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并信奉***教。鲁姆苏丹国在阿拉伯帝国分裂后兴起,并发展成塞尔柱帝国——统治中亚的大帝国。塞尔柱帝国将奥斯曼土耳其人与东罗马紧邻的西北边境地区萨卡利亚河畔,作为藩属守卫边界,抗击东罗马人。不难看出,奥斯曼土耳其人是作为抵挡东罗马的炮灰而存在于西亚的。

    公元1288年,奥斯曼出任土耳其部落的埃米尔,即酋长。奥斯曼雄武有略,野心勃勃,一继位就向外扩张势力。他看准历史时机,不仅想方设法攻掠同族酋长们的领地,还侵略长期战乱的东罗马小亚细亚。因为东罗马内忧外患,已经外强中干,尽管还维持着小亚细亚西北角地区的统治,但其统治力量已经极度虚弱。加上东罗马一直实行重税政策,小亚细亚的人民也并不真心支持他们。奥斯曼兼并邻近部落后,攻占美朗诺尔城,将其改名为卡加希沙尔,作为首府,并于1300年自称苏丹,宣布建国。

    奥斯曼是个天才的组织者,他把部落成员训练成一支组织严密、颇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将掠夺的土地分封给将士,鼓励他们勇敢战斗。公元1301年,奥斯曼土耳其人侵占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经过逐步蚕食,占领了东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领土。1317年,奥斯曼进攻布鲁沙城。布鲁沙是东罗马在小亚细亚西北部的重要城市,由于城垣坚固、防守森严,战争持续了9年之久。公元1326年,当布鲁沙城投降时,奥斯曼已经生命垂危。布鲁沙的陷落标志着东罗马人在小亚细亚一角统治的崩溃。

    奥斯曼人定都布鲁沙,控制了通往欧洲的咽喉要道达达尼尔海峡,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基础,而且为向巴尔干扩张铺平了道路。奥斯曼死后,这个国家就称为奥斯曼帝国。

    公元1326年,吴尔汗继位,其英武有为、远见卓识不让其父。他即位后,厉行进取,继续向外扩张领土。1331年,他从东罗马手中夺取尼西亚城,1337年

    攻占与君士坦丁堡近在咫尺的尼克米底亚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东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全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

    在积极开疆拓土的同时,吴尔汉还特别留心政事,进行军队建设和政治建设。其中影响巨大的是,吴尔汗对军队进行改编,建立常备军——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和正规的新军。

    新军最初由战俘和奴隶中的青少年组成,以后随着对外扩张需要,逐渐变为征集巴尔干地区的少年充任,经过严格训练,成年后补充到新军。新军官兵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可以提升为军事、行政长官。不过,他们要终生服役,过集体生活,不得结婚。奥斯曼帝国对新军官兵施以特殊的严格军事训练,数年持续不断,其中包括精选的科目和一般科目,如军事理想、军事知识技能以及阅读、写作、举止风度、身体素质等。吴尔汗依靠这支强劲的军队,不仅夺取了东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领土,而且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东南欧。

    当时,东罗马已沦为二等国家,不仅领土大为缩小,而且政治上也四分五裂,内讧迭起,连年混战。1321年,东罗马皇帝安德洛尼克二世取消了他的孙子安德洛尼克三世的王位继承权,祖孙之间兵戎相见,战争一直延续到1326年,以安德洛尼克三世取得王位继承权而告结束。

    1341年,安德洛尼克三世死后,其子11岁的约翰五世刚一继位,贵族约翰·坎塔丘济那就在色雷斯自立为帝。双方内战不休,各自向外乞援。1344年,约翰·坎塔丘济那把女儿狄奥多拉嫁给吴尔汉,以求得奥斯曼人的援助。吴尔汉乘机派6000铁骑,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插足欧洲事务。

    1349年,吴尔汗再次应坎塔丘济那的请求,派遣2万骑兵助其抗击塞尔维亚人的入侵。于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渐渐伸入到东南欧。1354年,奥斯曼人乘势占领了博斯普鲁斯海峡靠欧洲沿岸的加里波里半岛,不再返回亚洲。后来,东罗马曾想利用塞尔维亚人迫使土耳其人退回亚洲,但未能实现。坎塔丘济那与吴尔汗的翁婿关系也遂即告终。这样,加里波里就成为奥斯曼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1359年,苏丹穆拉德一世即位后,继续向色雷斯进军。在奥斯曼人的迅猛攻击下,东罗马境内一些名城相继陷落。1361年,阿德里亚堡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同时,一批又一批土耳其人,源源不断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定居在巴尔干。1367年,苏丹穆拉德一世移都阿德里亚堡。不久,奥斯曼军占领整个色雷斯,切断了东罗马君士坦丁堡和巴尔干半岛其余部分的联系,使东罗马陷于孤立。

    这样,东罗马仅仅保留着君士坦丁堡一隅,国境蹙到无可再蹙的地步。1363年,东罗马皇帝约翰五世被迫乞和于土耳其:承认了土耳其在色雷斯的主权,自贬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一

    个属国。

    到此时,东罗马已经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但如果它的皇帝够励志的话,也绝非没有复兴的希望。因为奥斯曼人的扩张遭到了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双方激战了半个多世纪,奥斯曼帝国才控制除了君士坦丁堡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外的巴尔干半岛。如果东罗马抓住机会,在半个世纪内积蓄实力,那么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的臣属国地位还是不难做到的。

    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绝大部分后,上天也给了东罗马复兴的机会。正当奥斯曼帝国扩张之势锐不可当,大有席卷东南欧、征服东罗马之际,帖木儿帝国在中亚细亚兴起。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势力受到了帖木儿帝国的威胁。这两个***建立的帝国大打出手,双方于1402年7月28日在安卡拉决战。而决战结局对东罗马相当有利,奥斯曼帝国战败,被迫降为帖木儿帝国的藩属。而帖木儿帝国在洗劫小亚细亚,恢复了塞尔柱诸小国君主的王位之后,带着大量战利品,胜利地返回了首都撒马尔罕。

    奥斯曼帝**事上的惨败引起了帝国内讧。安卡拉一战,奥斯曼苏丹巴叶济德被俘身死,国内大乱,诸王子争夺王位,连年混战。几乎同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直到1413年,苏丹****一世即位,奥斯曼帝国才结束国内的无政府状态。此期间,如果东罗马皇帝励志图强的话,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因为苏丹****一世才干一般,在位期间也没什么建树。可惜,东罗马统治者并没抓住机会复兴。这决定着东罗马走向灭亡为期不远了,因为历史多次给其复兴时机,而它多次视而不见,一旦奥斯曼帝国恢复元气,那么东罗马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1421年,穆拉德二世继任奥斯曼帝国苏丹。他是个有才华、有野心的人,雄心勃勃,立志要灭亡东罗马,占领君士坦丁堡。为了实现此目标,他不惜用重资铸造新式大口径火炮——臼炮,准备攻城器械,改编军制,建造新式船只战舰,储备甲胄、弓箭、弹药,组建庞大舰队,筹措粮草,研究制定各种攻城战略方案,以便彻底摧毁东罗马,称霸欧洲。

    君士坦丁堡整个城市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北濒金角湾,南临马尔马拉海,东面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小亚细亚遥遥相望,只有西面三角形的底部与陆地相连。

    君士坦丁堡曾在历史上多次遭到攻击,虽然从来没被攻克过,但是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不得不将城池的防御工事做得相当严密。君士坦丁堡易受攻击的西面陆地修筑有两道城墙,外城墙高七八米,每隔50至100米筑有一座城楼;内城高12米,在相当于外城塔楼中间的位置筑有高20米左右的城楼,城外是18米左右深的护城壕。在金角湾入口,东罗马军用铁索封锁港湾的入口水域。君士坦丁堡的地势险要,城墙坚固,防守森严,虽然东罗马此时

    只有8000雇佣兵和20艘战舰的城防力量,但要想攻破它也非易事。

    1453年4月,继位不到两年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亲自统率12万步兵、2万骑兵、1万别动队、300艘大小战舰,从水陆两路浩浩荡荡扑向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志在一举灭掉东罗马。奥斯曼陆军从西面逼近城堡,海军在海上遥相策应,将城堡团团围住。

    4月6日,奥斯曼军首先从西线发起攻势,左翼5万,右翼10万,苏丹****二世率精锐的加尼沙里兵团坐镇中军,在大红色夹金丝的华丽帐篷中运筹帷幄。

    这是关系东罗马生死存亡的一次攻城战。东罗马皇帝此前虽然无视多次复兴的历史机遇,但在此时已经别无选择,不得不督率城内守军奋力抵抗。在东罗马末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指挥下,君士坦丁堡上空硝烟弥漫,疾矢如雨,奥斯曼官兵始终未能越过护城的壕沟。

    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见君士坦丁堡军民抵抗的意志很坚决,意识到利用常规的攻城战术难以攻克,便命令重炮轰城,掩护步兵进攻,加大攻城力度。在隆隆炮声中,数万奥斯曼将士手持大刀长矛,携带树枝、滚动着大木桶冲向护城壕,企图填平壕沟。东罗马守军以密集的火力封锁护城壕,又击退了奥斯曼军的多次冲锋。

    这一次,无论是奥斯曼帝国,还是已经气息奄奄的东罗马,都使出浑身解数,力图赢得战争。

    奥斯曼人见强攻不下,一面组织火炮继续轰城,轮番佯攻,一面在地底挖掘地道,以便从护城壕和两道城墙下面穿过,直通君士坦丁堡城里。但是,地道还没有挖通,就被君士坦丁堡的军民发现,用炸药将其炸毁。

    之后,奥斯曼军又发动了新的攻势。在密集炮火配合下,奥斯曼军推出数十辆装有轮子的活动堡垒,投入战斗,集中火力攻击圣罗马努斯之门(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之一)。这种活动堡垒外面以三层牛皮包裹,不怕火烧,里面装备有用滑**纵升降的攻城云梯。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战车接近城墙,从而攻进城内。

    经过多次激战,奥斯曼军仍然没能攻破城池。与此同时,奥斯曼海军也遭受了挫折。东罗马的4艘热那亚军舰击沉了数艘奥斯曼军舰,冲破包围圈,进入马摩拉海,为君士坦丁堡城送去了大量武器弹药、粮食军需物资。

    怒不可遏的****二世,**疏忽职守的舰队司令。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二世召集将士分析敌情、研究对策。他们认为,东罗马在金角湾的防线比较薄弱,如能在那一带偷袭成功,将会使东罗马措手不及,陷于被动。但是,金角湾入口处防守严密,而且又有铁索拦河封锁,舰队无法越过。最终,****二世采纳了这样一个建议——借道热那亚商人控制的加拉塔据点潜入金角湾。为此,奥斯曼人以保障热那亚在加拉塔的商业特权作为交换条件,买通

    了贪婪的热那亚商人。

    4月22日,奥斯曼军先在加拉塔的陆地上用坚厚的木板铺设了一条道路,木板上又厚厚的涂抹上大量的牛羊油脂,以减少摩擦。然后,把船只用滑车吊到陆地上的木板路,由牛拖曳着前进。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有70艘轻型船舰通过这条滑道,从陆上进入金角湾。随后,奥斯曼人迅速地在金角湾上架起一座浮桥,在岸边筑起炮台,控制了整个金角湾,使君士坦丁堡腹背受敌。

    奥斯曼舰队突然出现在金角湾内,让东罗马人惊恐不已。他们匆忙从西部防线抽调兵力,以加强金角湾防线。虽然军事形势对东罗马越来越不利,但君士坦丁堡的守军仍然顽强抵抗,击退了土耳其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因为东罗马已经没有任何退步了,存亡就取决于保卫君士坦丁堡是否成功,而君士坦丁堡曾多次成功击退敌人的围攻。

    5月27日,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分批检阅陆海军将士,亲自做了鼓舞军心的总动员,号召他们奋力攻克君士坦丁堡,并许诺他们在破城后可以在城中为所欲为,肆意掠夺。已经占领金角湾的奥斯曼军军心大振。

    5月29日拂晓,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下达总攻命令。一时间,万炮轰鸣,火光冲天,炮弹如冰雹向城堡倾泻,数万名奥斯曼将士扛着云梯,喊杀震天地冲向城垣。与此同时,马摩拉海和金角湾方面的奥斯曼海军也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尽管遭到东罗马守军的顽抗,未能登陆攻进城去,却牵制了东罗马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奥斯曼西线的进攻。

    在君士坦丁堡西线,在苏丹****二世亲自督战下,精锐的加尼沙里军团的将士很快攻到城边。在城墙上、云梯上,他们和东罗马守军展开了殊死的白刃战。东罗马军拼命厮杀,勉强支持。不料,在圣罗马门以北的一段城墙被炸开,奥斯曼军潮水般从缺口涌入城内。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仍企图组织临近军队增援,但已来不及了,东罗马守军已陷入溃乱状态,沦落为奥斯曼军砍杀的对象,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

    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眼见大势已去,急忙脱去皇帝服饰,夺路而逃,但在混战中被奥斯曼人杀死。但是,君士坦丁堡军民却仍然顽强地与奥斯曼人进行巷战。直到当天深夜,奥斯曼人才占领君士坦丁堡全城。残存的东罗马军以及君士坦丁堡的居民,都被奥斯曼军俘虏,最终被卖为奴隶。历时一千余年的东罗马就此灭亡,立国有两千二百多年的罗马帝国最后的一支后裔灭亡。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终结。

    1457年,在君士坦丁堡被攻克的4年后,征服者奥斯曼帝国苏丹****二世从阿德里亚堡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并将该城改称为伊斯坦布尔,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从那时起直到1930年,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