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919章 绝唱流传

    一个还没怎么着就开始磨刀霍霍的人,不得不说他其实是一个蠢材。李治给他的是学习机会,不是招徕人马,搞窝里斗的机会。这方面,李显误会了。但是李治又不拒绝他这么做,这也很好理解,换了殷元,他也不会拒绝的。因为,年轻人总是要拼一把的,也许有戏呢!

    也许,如果李治不为了后代最后在努力的话,还能够多活几年,但是他没有。不到六十岁,他去世了,说实在的,不算是早夭,但是回顾他的一生,病痛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痛苦,也是遗憾。

    李治去世,殷元和李恪两个六十几岁的老人还活的好好的,甚至全程在葬礼上看着,这位他们的弟弟,大唐的帝王离开。

    于是在李显登基期间,殷元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有一代人的辅政大臣。他已经伺候了三代李氏的君王了,对于朝政的事情,实在是已经不想过问了。所以,他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插手任何事情。只不过,他担任太尉,明显是为了稳住朝堂,尤其是军队。

    这个时候,薛仁贵已经去世了,不然的话,有他在就好了,殷元只能亲自去安抚了一遍所有的将士,甚至亲自布局,防备一旦出现什么事情,能够及时应变。

    李显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自己的党羽,对抗武后,而且他好像对朝中的元老李恪之流也缺乏好感。倒是,他对自己的皇后和老丈人他们,非常的信任。

    殷元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殷元觉得他李显太不明智了,毕竟武后代替李治治理天下已经很多年了,接不过重任,光靠搞权力斗争,显然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殷元曾经也提醒过李显,但是李显却没有改正。他似乎忘记了李治的临终所托,一意孤行。

    李恪觉得他是没什么救了,为了避免再一次祸害自己,索性回自己的琉球去了,别想再拖累一次自己。

    这时候,武后送给了殷元一件礼物,那是一个十分精致的编织物,看起来十分精致,听说是武后亲手做的。送给了殷元,看起来有些大费周章。

    这件礼物送进来之后,殷元只是看了看,然后就放下了,因为兰陵公主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快走完她这一生了,自己没有功夫搭理她。

    于是,在殷元陪伴兰陵公主期间,武后废了李显,快的让人觉得就好像是做梦一样。而李旦,成为了武后的傀儡,一切倒是和历史上一模一样。

    殷元送走了兰陵公主,这个陪了自己一生,虽然是公主却很少任性的女人,可以说大唐的公主,她是最好的典范了。

    殷珣在兰陵公主丧事结束之后,马上就拿起了火铳,很显然他准备为他母亲的家族努力。而殷元却很镇静,让他乖乖的回家待着去。结果,殷珣和殷元的其他几个儿子都愤愤不已,结果殷元暴怒之下都给打了一顿。

    这时候,武后准备给殷元封王,给他最大的尊容,似乎也是

    为了感谢殷元的成全。但是,殷元不愿意接受,而且他已经在准备下一步的措施了。

    殷元当然明白武后送的礼物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想示意让殷元放下,成全自己罢了。结果,殷元没有表态到市区忙了,武后就把该做的事情都给做了。

    殷元找来了狄仁杰,和他两天两夜没有出门,最后狄仁杰在近乎癫狂之中,终于走出了们,手里捧着一堆手稿,那是他自己的手书,是自己和殷元两个人两天两夜的成果。

    这被狄仁杰捧着离开的东西,就是大唐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包括了很多决策的机制。自然天底下所有的法则都会有人能够找出来漏洞,但是天下的事情,不就是一步一步的变得先进起来的么!

    于是,朝堂上关于立宪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了一股巨大的浪潮。

    在一个封建王朝的巅峰立宪,收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但是殷元毅然决然的做了。而且,他必将为这件事,做这一生最后的一搏。

    武后知道,如果立宪,以后自己并不是没有可能站到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去,但是那已经是宪法之下的君王,尽管还是特权阶级,可是能够享受到的权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殷元深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事的道理,所以并没有一步迈的很大,而是保持了一贯的徐徐图之。君主,总有最高的否决权,这保证了封建王朝君主的地位,但是内阁的设立,却实实在在的限制了王权。

    这个时候内阁的组建,殷元已经走了人选,那是一个包含各个阶级的内阁,所以可以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

    武后本来觉得这是一个笑话,王朝的受益者绝不会同意的,但事实证明他们不同意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如今的朝廷已经被殷元搞得风气大变了。

    如果突然出现君主立宪,那一定是一件做梦一样的事情,但是有殷元这么多年的铺垫,这件事就容易了很多。

    朝中几乎一边倒的同意立宪,而武后,终于坐不住了。

    武后亲自来到了芳草园,在园子里看着里面的风景,内心却五味陈杂。

    殷元走了出来,看了看武后道:“太后,您是第一次进我这别业吧?”

    武后摇头道:“当然不是,早年间的时候,这芳草园可是京城盛景,人家说门口的画是曾经阎立本罕见的山水画,所以来这里的人很多。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所以偷偷的跑进来过。那时候看起来,这里就好像是人间仙境。”

    殷元笑道:“那么,今时今日呢?”

    武后道:“今时今日,就算是天下再怎么好的风景,在我眼里也没有什么意义。”

    殷元道:“哦,这是为何?”

    武后笑道:“你怎么还是这么喜欢装糊涂,你自己做了天大的事情,难道你竟然不知道么?”

    殷元笑道:“是啊,天大的事情,我竟然真的做了。”

    武后道:“现在看

    来,先帝果然是最了解你的人,他说你是个天真的人,果然如此。”

    殷元道:“可是,你不得不承认,我把很多天真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武后笑道:“是啊,看起来是天底下最天真的事情,但是你做到了。”

    殷元看了看周围道:“你,没有带大军包围我这里吧?”

    武后皱眉道:“你说这话就没意思了,天底下怎么会有人用兵围了你呢,除非是不想活了。年轻的时候名震天下的将军,后来虽然远离战场,但是一直任何一场战事中都能够洞悉先机,可以说,天底下这些年的杀戮,大都是因为你。而且,你还制造了天底下最可怕的兵器。如果我不认识你,也许听你的名字,见了你之后会被吓死。”

    殷元笑道:“太后说笑了,我已经老了,杀人这种事情已经不行了。那天,儿郎们送走了兰陵,义愤填膺的准备找太后要一个说法,我去收拾他们的时候,他们四散奔逃,最后有那么几个,我竟然硬是没打着。”

    第九百一十九章 绝唱流传

    也许是武后想到的场面太滑稽,于是她笑道:“我想,他们本来应该乖乖的站在那里挨打的。”

    殷元点头道:“本来应该,但是他们没这么做!”

    武后看着对方道:“你呀,还是这个脾气。你应该让他们去做他们的事情,也许就不用今天你苦心孤诣了。”

    殷元道:“你也说了,我这一生杀了太多的人了,一路上人头滚滚的看腻了,所以,我准备给我的这辈子积点德,干点不杀人就能做成的事情。”

    武后笑道:“果然,这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殷元笑道:“反正,会不会死人现在无非就是握在你手上罢了,我不过是抛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和平的办法,至于别人到底会不会用,我确实是无力掌控的。”

    武后道:“看来,我应该再送你一件别的礼物。上次送的礼物,太不值钱了。”

    殷元摇头道:“礼物我收到了,而且我很喜欢,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可以放手。毕竟,李氏跟我的关系实在是太深了,而且我的孩子体内流着李氏的血脉。几十年前,我和吴王相知,后来又和先帝成为了师生,这种关系,也是一生不能忘的了。所以,为了先帝,为了李氏的子孙,我必须保护李氏的子孙。”

    武后无奈道:“虎毒不食子,这话你应该听过吧!”

    殷元道:“你应该知道,我从来都不喜欢赌博,你何必让我去赌这么大的一把呢!”

    武后明白了,殷元还是在防备自己向李氏的子孙拿起屠刀,说白了,李氏对于殷元来说意义重大,他不会愿意看到李氏的鲜血流下的。

    武后点头道:“我明白了,看来,我今天来,仅仅有事为了一顿饭罢了!”

    殷元笑道:“当然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武后最终还是掰

    不过殷元的手腕,所以只能妥协。而殷元,做了更加坑她的一件事就是,让她成为了第一个内阁的首相。这就意味着,再去图谋帝王的位置,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那个位置,始终是她所求,最终还是没达到。

    武后哭笑不得,不过还好,自己还是能够做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尽管做不了帝王,但是遗憾始终会小一些的。

    李恪听说了君主立宪的事情,很快觉得这是对皇权的制衡,所以对于殷元产生了很大的不满。虽然他一直都知道,殷元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种人,而且他以往做过的很多事情,最终导致了这么一种结果,而不是一蹴而至。但是这临门一脚他要是做了,那就是做了,那就是对不起老李家,对不起他了。

    李恪来信责问殷元,让殷元亲自去给他解释清楚,但是殷元没有去,只是回信告诉他,别着急,自己很快就去给他一个交代。

    程处默以七十岁高龄离开了人世,长安三侠,最终就只剩下了殷元了。

    长安,能留恋的旧人已经不多了,家人成了殷元最在意的,所以,他倒是不太愿意到处跑了。在家里呆了两年,殷元觉得,自己应该去见李恪了,然后完成人生最后一次远游。

    于是,殷元带着大生,两个人再一次南下了。一路上走的很慢,也看了看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如看了看小裹儿,她也变成了老太婆了,高鉴也老的不好看了。三个人互相看看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只能唏嘘长叹了。

    乘船上了琉球,殷元一路走向了李恪的王宫,一路上也没有人接他,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

    走着走着,李恪自己待不住了,坐着马车赶来的时候,殷元正热的在大树下面用一把破扇子扇风。并且,感慨的向大生道:“大生啊,大生,你说袁天罡那个老道,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梦,你在梦里,我也在梦里,那个赶过来的人,也在梦中?”

    李恪瞪着殷元道:“你的确在梦中,因为你要不是做梦,是不可能见到我的。”

    殷元嘿嘿一笑道:“别墨迹了,我们已经到了赶时间的时候了。不是着急赶赴前程,是后面的岁月正在追赶,或者说,是黄土正在顺着你的身体向上埋。”

    李恪无奈道:“你这个土埋半截的老家伙,嘴怎么还是这么臭。”

    殷元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李恪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接殷元回了王宫。

    李恪没有问过殷元,殷元也没有刻意的解释。事到如今,已经没有解释的必要了,而且两个相知相惜的人,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好好的解释。

    所以,李恪当然明白,殷元这么做,并没有害李家的心思,而且到底谁对谁错,这很难说,只能等历史来证明了。

    殷元很快就拐带了李恪,第二年,两个人又赶回长安去。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有人说,程

    处默的身体,渐渐的越来越差了。

    这是一个不适合远游的年纪,稍有不慎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人的最后一面。所以,他们俩决定,回到生长的长安故土,再也不离开了,守着家人,和天下普通人一样,含饴弄孙,等着大限将至就是了。

    殷元已经很久没有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孤寂了,毕竟在大唐他什么都有,自然不需要孤寂来陪伴自己。

    就算是一场梦,这不是噩梦,就算是一场游戏,殷元也已经入戏了,这就够了。所以,别的什么,他已经不想了。

    回到长安之后,殷元和李恪、程处默,还有一些老朋友总是见面,每次都很开心。有时候,他们几个老人会成天的住在一起,忘乎所以。

    再也没有什么事情,会打扰到殷元的安宁。但是有一天,同样已经老迈的蒋文清告诉他,铺设的铁轨已经成功了,机车也有了,虽然跑的不是很快,但是已经有了,就可以以后再慢慢的改进了。

    于是,殷元在晚年,见到了工业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带着很多人上了火车,做了第一批的乘客。

    而在不久之后,殷元和李恪,真的就眼泪婆娑的送走了老朋友程处默。长安三侠,只剩下了殷元一个人。

    而殷元,恰好是一个长寿的人,他先后又送走了李恪和武后。家里他的夫人们,兰陵公主去世之后,苏纨去世了,后来李姝总是生病,但是总是没有离世。而高棠和方鲤相继离世,殷元总是每一次都有一种自己也该走了的感觉。

    晚年的时候,大都是薏娘陪着殷元,芳桃离世也很晚,临终的时候问了殷元一个问题。

    “我快要走了,你不要骗我,你是我的公爷吗?”

    殷元霎时间悲从心来,却还是点头道:“我当然是,我永远都是。”

    于是,芳桃含笑九泉,这个被殷元视作一体的女人离开以后,殷元大病了一场,但是还是没有离开人世。

    晴空之下,老人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被旁边一个在旁边掏鸟窝的孩子吸引了,看了看他道:“兔崽子,你给我下来,小心摔了,你是谁家的孩子?”

    那孩子跑了过来道:“太爷爷,我是殷诚家的孩子。”

    殷元笑道:“哦,你太奶奶是芳桃啊!”

    那孩子道:“听说,太爷爷个太奶奶是从小长大的,对吗?”

    殷元点头道:“当然是,你想听的话,我告诉你。”

    那孩子摇头道:“我不想听,我想听您的故事,外面的人都知道,很精彩的。”

    殷元道:“那是外面的好事者胡说,还是我来告诉你实话吧!”

    那孩子点头,高兴的拍手道:“好啊,好啊!”

    殷元一阵恍惚,然后咧开嘴开怀大笑了一阵道:“从贞观八年开始吧,你可听好了……。”

    任何一段故事,最终都会结束,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故事无人知晓,有的人的故事却成了绝唱。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