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这是基建开始的模样

    气温多样,土壤多样,落差比较大,正好适合做实验。

    从这里到县城的距离也不远,马车只要一个时辰,加上上下山也要不了两个时辰。

    山脚下靠近河流边上是一大片平地,但是土质不适合种植,所以县城里的富户一般都把庄子建在这里。

    耿母财大气粗的买了一块建庄子的地,又把山上那块地也买了下来。

    热火朝天建设了快四个月,才按照小娘的要求,把这一处室外实验室搭建起来。

    苎麻的种植并不太需要小娘操心,毕竟种植苎麻并萃取纤维纺织成布裁剪制衣,是老百姓本就拥有的技能。

    小娘的作用,不过是整合资源,指导他们进行规模性种植。

    一个人种植出来,数量可能只能提供自己一家所用,说不定还不能满足需求。

    但是一个县一半的人都在种植,那么产量就会形成规模,也会有人主动的去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如何更好的提取纤维进行纺织。而最后的结果,应该还不错。

    除了苎麻外,小娘建议他爹推广土豆的种植。

    毕竟这里山区丘陵为主,水土也不是特别好,种水稻产量还不如他们耿村的三分之二。与其死拼这个,不如另辟蹊径。

    土豆种植产量

    高了,也可以拿去换粮食回来。而且土豆一年可以种两季,直接利用山地丘陵,建成梯田,大小都能利用上。

    最好再把玉米也培育出来,这种作物更适合这样的地形种植。

    有了耐旱耐寒,对土壤地形要求不高,还产量挺高的这两种粮食作物,老百姓的日子就能过下去。

    日子好过了,家里才有余力养孩子,发展其他。

    一个县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经济支柱,肯定是没办法发展的。

    苎麻算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经济作物,而且这种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门槛又低的,才是最适合这个贫穷县份的。

    小娘的重心在改良粮种上,基建就交给她爹去考虑了。

    毕竟历史学教授,别的不说,历史上的各大重点发展变化转折时机他都是有过研究的。

    至于耿母,苎麻如何才能卖出高价,就是她这段时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家里两个大人和姐姐都在忙,三郎除了读书外,也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小郎快两岁了,被教得很好。他知道家里才到这边,很多东西要从头置办,阿娘忙得都脚不沾地了,姐姐更是差不多直接住到了庄子上。他人小不能帮忙,就学会乖乖的听哥哥的话,做一个

    不让家长担心的乖孩子。

    从建立了麻园之后,耿母的日常就多了一项,隔三差五的会带着人去麻园视察。

    她对种植不太了解,但身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出身的商界大佬,对于棉麻制品的利用,她太了解不过了。从麻园延伸出来的加工坊,就是她拿手的领域。

    而且种植苎麻有个好处。苎麻是多年生植物,只要保护得好,能安全过冬,基本上不需要每年都重新种植。她以前参观过一处古麻园,就传承了两百多年。

    在农庄用地再往下游走大概三里多路,有一处荒地,土地质量比上游还差,但地势却有优势。耿母拉着耿父去看过后,就决定在这里修建纺织厂。

    之所以叫厂,而不叫坊。是因为耿母打算把苎麻加工的全部相关工坊都整合到一起,在这里形成规模作业。

    从苎麻运下来的粗加工,到分类送到相关工坊,再到各部位的二次加工,以及最后的精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直接将这一片包裹起来。

    东边和北边这一片都是纺织相关的工坊所在。南边靠近水源地则是造纸坊。利用苎麻的麻壳麻骨造纸,纸张虽然不是那么洁白,但比起市面上的大部分纸张要好很多。

    西面则

    是工人住宿的地方。还有一片坡型空地,用来晾晒堆放运下来的苎麻原料。

    这些都很耗钱。也不知道耿父是如何去跟上峰沟通的,州府那边居然还给拨了点银子下来,至少能把大致的框架搭建起来。

    当然,这些钱远远不够。耿母便建议,用修建工坊来抵徭役。除开正常的开渠修堤等系列基建不能落下外,其他无关紧要的修建都暂停了,全力以赴建设工坊。

    这期间,耿母还主动出击找县里的富户集资。也不是让他们白拿钱,而是认购股份的形式,把各个工坊分割开来,让他们自主认购。

    以三年为期限,三年后若是不想要了,可以拿走应得的分红和投资额。如果他们之间愿意互相交易也行。

    当然,最初的时候商户们并不乐意,但碍于县令夫人的面子,每家少少的给了一些。还有几个自认有门路的,跑去州府那边告了耿父一状。

    原本他们以为耿父肯定要被上峰责骂,谁知道没几日,便有几个大商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合作。还在契约上注明,他们只有分红权,没有经营管理权。

    这等操作简直让县里的商户们眼睛下巴掉了一地。等他们试探着想要认购的时候,才发现

    留给他们的份额已经不多了。

    这时候就看谁下手更快。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先到的吃肉,后到的喝汤,再多望望,只能闻味了。

    很快,所有的资金到了位,而第一批苎麻原料也被运送了下来。

    这一批原料并不是今年新种的,基本上是以前的老麻,收集到一起后运下来。所以量也不多,正好可以试试工坊的运转性能。

    半个月后,第一批成品完成。

    因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让原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这些苎麻产品的产量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而在不久之后,土豆的丰收,更是让老百姓们对这位新县令更加信服了。

    现在他们上工,都是揣些土豆蛋子直接放火上烤,或者拿个瓦罐煮来吃。

    稻谷和麦子则留下来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再煮。

    土豆本来既能当菜又能抵饱,还方便携带。就是储存上得精心一点,如果存放不好,变绿了或者生芽了就不能吃。

    之前还闹了几件人命案子出来,就是家里老人舍不得把存放坏的土豆扔掉,偷偷摸摸煮来吃,结果毒倒了一家人。

    闹了两三次之后,再也没人敢这么做了。家里的土豆存放也被放到了最要紧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