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光宗耀祖,一门双举人

    幸好佟家当家的是个明白人,加上族中资源本来就是他在掌管分配。

    人家耿先生乐意把这份功劳按到佟五头上,这难道不是佟五努力挣来的?既然是他自己挣来的,那么就该他享受这份回报。

    不管佟五他爹和他庶弟再怎么心怀不甘,总归没有人敢去碰他这份功劳。

    夏去秋来,满街桂花香的时节,秋闱开始。

    这一次小娘带着三郎和小郎都去了府城。

    她爹和她哥都要下场考试,娘亲一个人在家里还不知道担心成什么样,她过去陪着,不管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有人分担。

    乡试三场,每场考试三天,中间休息一天。

    耿学峰还好,毕竟年轻身体不错。耿父就有些吃力了。

    头两场考下来他整个人憔悴得不行,第三场考前耿母都想劝他别去,但还是忍住给他收拾好了考篮。

    提心吊胆等了三天,每天耿母都要去考场外面坐着,生怕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丈夫就被抬出来了。

    最后一天散场的时候,一大早小娘就跑去把郎中请到家里好吃好喝的供着。

    郎中也知道耿家父子俩都去考试了,有心卖他们一个好,便老老实实的等着。

    耿学峰出来的时候都是头晕眼胀的,他还强撑着等他爹

    一起回家。

    没站多会儿,就看到佟三被佟五扶了出来。

    “三公子这是?”

    “快撑不住了。学峰兄,我暂且不和你说话,先送了我三哥回去再说。”

    要说胖点还是有好处的,佟五虽然也一身皱巴巴的很是憔悴,但精神状态比佟三强多了。佟三那样子看上去跟要断气似的,连走路都不行,脚步虚浮。

    幸好佟家家仆早就候着了,看到他家公子一出来,便有两个健仆过来把公子们直接背上马车。

    再等了一小会儿,就看到他爹被人搀扶着出来。

    情况还好,虽然面色苍白,但精神不错。而且被搀扶出来也不是身体有恙,纯粹是被人给撞伤了。

    佟家原本说要留一个家仆给他们,送耿家父子回去。被耿学峰谢绝了。他娘和妹妹都在,自己也还行,一家人还把他爹弄不回去么?可哪知道他爹这么倒霉,居然被撞伤了腿,脚踝那里肿得老高,都不太能沾地。

    幸好他娘在周围邻居间口碑不错,人缘也好。吆喝了一声,便有邻居小伙子来帮忙,把他爹轮换着背了回去。

    耿母一见丈夫这脚,又是心疼又是生气,最后自己找地方背着哭了一会儿才算平静下来。

    耿父的脚问题不大,只是脱臼了

    ,但旁边肌腱拉伤,恢复至少还要两三个月。

    撞到他的是一位老秀才,头发都白了一半。

    “估计这次没考上他也没法再考了。”斜靠床上,耿父叹气,“我看他已经快要油尽灯枯。其实就算不考这个举人,凭着秀才的功名,在乡下开一间蒙童馆,也能把日子过下去的。”

    “你当谁都跟你一样?那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心里想的念的,就是光宗耀祖,不让他来考,那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

    耿父继续叹气:“可不就要了命了么。”

    那人出来之后就踉跄而行,在要出考场之时没站稳,眩晕而倒还连累了耿父。

    “学峰,你去看看是不是城里哪一家的。”

    “是不是又怎么样?”耿学峰不是没有同情心,他只是不喜欢这种太一根筋的人,感觉很难打交道,“人家见我去了,怕还以为是上门讨要药费呢。爹,你还是自己在家安心养病吧。”

    耿学峰一边说话,一边坐在花台边儿上削木头。

    还别说,一刀一刀削下去,真解压。

    他在给他爹做拐杖,可惜就只有足踝伤了,不然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弄一辆轮椅出来。

    听到他“大逆不道”的话,耿母差点拿水瓢敲他脑袋,回头还跟女儿嘀

    咕,儿子是不是考傻了都。

    好不容易等到放榜。

    他爹果然如自己所料,在十名上,她哥就差了点,吊到了尾巴上,而佟三不幸落榜。准确说,佟家这一次全军覆没。

    这点佟家大老爷早就有所预料。

    佟家这一辈里面,若说有谁能中举,那肯定是佟三了。但他短板也很明显,就是体质太差。这一次考下来差不多丢了半条命。

    第三场考试的时候下雨,夜里寒冷刺骨,他没抗住,第二天答题时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能囫囵走出来都是命大。

    不过经历了这次考试,他自己心里也有数了,这三年里好生调理身体,未必不能在下一场上榜。

    就算是上榜的耿学峰,也没打算去参加第二年京城的会试。

    这次乡试已经掏空他所学,来年会试肯定没戏。

    他打算好好的沉下心来学三年,等三年后一鸣惊人。

    耿父也是这个想法,他自己无所谓,中了举人就能候缺选官了,佟三老太爷答应过他,只要能得到举人的功名就可以帮他运作个小官。他也不求位极人臣,能当个小官养活一家人就足够。

    隔了几日,佟三养得差不多了,跟着弟弟佟五一起来见耿父。

    两人带来一个消息。

    “大儒穆先

    生在萧山开办了一个学馆,我兄弟二人打算去那边读书,想问学峰兄是否同去。”

    耿学峰考虑了下,果断答应同去。

    他爹的学问虽然不错,但是毕竟不是古人,自己都还不敢保证能考上,自然暂时无法指点儿子了。

    穆先生不同,他少年便中了进士,后来因为要侍奉双亲而辞官不做。再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让他绝了仕途之心,发誓一辈子要教书育人。

    能有这样的名师指点,比他闭门造车强多了。

    此去读书一走就是三年,他们还得提前做很多准备。三郎挺羡慕哥哥们,但他也知道,人家学馆跟县里的学馆不同,没有一定的功名和资历是不可能就读的。

    他与其羡慕哥哥们,不如努努力,争取早一点下场考试,追随哥哥的步伐,成为他的助力。

    等耿父腿脚稍微好点后,他们一家又回了耿村的别庄住。

    这边环境好很多,适合养病学习。耿父明年春上要去京城参加会试,腿伤是必须早治早好。他们耿村别的医术不行,老族叔治疗跌打损伤,那是城里医馆的郎中没法比的。

    耿家人回去的事儿并没有特意跟村里说,但是他们回去之后,还未进村,就看到村长和族老们已经迎到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