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甲骨之学

    自殷墟古物出土而甲骨之学随之产生。甲骨之学的第一步,就是殷代文字的研究,它使得过去纯粹凭借《说文》的文字学不得不有所修正。

    我国文字学向来仅以《说文》为准则,等到金石之学发生,学者就已有些儿引用金文来订正许书得失的,到甲骨文出世,人们又将它和金文比较研究,不但可以纠正许书的错误,还可以证明字源。

    这可分几点说:

    (一)考知原始文字的形体和文法。研究甲骨,方知原

    始文字,凹而下陷,模仿鸟兽足迹。其行款读法,或左,或右,或下,或上,并没有一定的规则。

    (二)证明所谓籀文即古文。许书所谓籀文与古文不同,是错误的,例如许书“四”字古文作,籀文作,今卜辞中四字正是作。

    (三)得知古象形字,一字有多种写法,笔画原来没有一定。

    (四)与金文互相发明。有些甲骨文与金文完全相同,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元、天、

    方、且、王、中、平”等字。有些金文不能认识,得甲骨文而后认识。如甲文“子”字作,而“巳”字作或作。因之金文中过去所不能解释的“乙子”“丁子”“癸子”,现在都能释为“乙巳”“丁巳”“癸巳”。

    (五)纠正许书的错误。《说文》中的古文,如一下出弌,二下出弍,三下出弎,中下出,册下出,都是甲文与金文所没有的。又籀文如马下出,车下出,也是甲文金文的笔误。篆文也有弄错的。

    如斗字,篆文,许注“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

    但卜文仅像两手对打的形状,不见兵杖之形,许说错了。又如“福”字,许注“备也,从示畐声”。但卜辞中作,从,乃尊也,会意,非形声字,许说误。又如邑字,许注“国也,从口从”,今卜辞作,即象人席地之形,非从,许说亦误。

    (六)说明文字的变迁。如将甲文、金文、篆文、隶书排列来观察,可看出逐步演变的痕迹。研究甲骨文从清

    代孙诒让开始,而以罗振玉、王国维为最着。

    其次则***、商承祚、徐中舒、罗福成、唐兰、徐永梁、吴其昌等。

    他们的研究,渐由文字学而走向史学方面,如王国维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殷周制度论》等。这门学术的着作,如王国维之《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全集》,罗振玉之《殷虚书契考释》,***之《甲骨文释》,均甚重要。初步研究则以检阅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