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手边的,少想天边的

    歌德说:“一切实干家企图把世界置于他们的手掌之下,一切思想家则企图把世界置于他们的头脑之中。”而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大部分人多是想得更多,而做得却很少。这种想象若干问题,但并不着手去行动的人,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失望加失败。所以,德谟克利特才说:“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澳大利亚奇人尼克·胡哲自出生就没有四肢,由于身体的残疾,他上学时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为此他也曾感到绝望。直到有一次,他听到一个曾是孤儿的成功者的演讲,这才终于意识到那些和痛苦不幸抗争的人才能给其他人带来希望。于是,他立志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在很多正常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别人的质疑,他没有用语言去争辩,而是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会了刷牙、写字、游泳、冲浪和打高尔夫球。在被连续拒绝52次后,他终于获

    得了一个面向公众演讲5分钟的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自那以后,尼克先后在25个国家发表了数千场演讲,用他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鼓舞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对于未来计划得非常详细而完美,可是在完成未来计划的时候,却很少见到切实的行动。这种手边的不做,脑里想象的却与日俱增的行为,最后就变成了现实与想象的脱轨,给人生带来无尽的失意与落寞。

    对普京来说,他绝对不允许这样只想象不行动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因为,他一直认为实干比一切想象都重要,不想天边遥不可及的,一心做好手边的事情,才是可成就大事者的生存之道。这应该是普京的一个个性优点,也是他可以成就大事的关键所在。

    1998年的时候,俄罗斯政府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乱象丛生,回天无力。当时很多政府要员都看到了这一乱象,特别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问题得不到良好解决,致使国家快速衰退。很多人甚至生

    出远离政治的想法,在找到出路之后,便早早辞去政府职务。1999年,普京临危受命,坐上了总理之位。他一上任,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没有做任何官员继任之后的人际拉拢,更没有不断的宴会演讲,甚至连那些昔日讲不出所以然的会议也直接停掉,他最先提出的就是解决眼下俄罗斯的混乱现状。

    敌对势力的不断侵扰是当时俄罗斯内乱的重要源头。普京不但制订了打击****的计划,而且为了鼓舞前线的官兵们,亲自去往前线慰问大家。俄罗斯的冬天不仅天气恶劣,而且飞机都没有办法正常起降。但普京却并不愿听从机长的意见,回自己的办公室去等通知。他在未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出现在前线的机场。当前往迎接的人看到普京时,已经吓得说不出话。因为普京亲自驾着战斗机,身穿迷彩服,从飞机上走下来,随身只有一个人陪同。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总理来说,不但前所未有,就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足以打动任何人。

    普京这种

    不畏危险、不惧困难的个性,这种注重行动而不坐在办公室畅想未来的行为本身,让所有好高骛远的人都能总结出一个道理:普京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想得少,做得多。这就如同普京自己所说的一样:“不能为了任何人都不明白的荒谬理想而工作,应该始终以现实为基础,为如今生活的人,为明天和后天生活的子孙后代而工作。”

    普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职总统以来,他给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可是他所收获的却是一个正逐渐走向光明的全新俄罗斯。

    沉默可以让人忽略你的存在,可是有力量的沉默却会让人感觉到惧怕,因为你不知道这沉默的实力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不知道这胸有成竹的沉默要达成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虽然他不说话,可并不代表他不去行动。这样的行动要远比那些聒噪不停的人更迅速、更快捷,甚至会让你来不及反应。

    普京的沉默就是如此,他不愿和任何人讲自己的理想,也不愿在任何地方描述自己的雄心壮

    志。就连总统任职这样大的场合,他也只有那句: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就是普京,不多说话,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最关键、最重要的点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普京一起工作过的情报人员这样说:“他是个多面手,非常能干……具有敏捷的、卓越的行政管理经验,是个优秀的组织者。”

    当然,这种冷静、沉着、务实的个性,与普京克格勃的工作经历有关,但同时也与他心怀现实的志向有关。取悦别人不是他的风格,夸夸其谈更不是他的特色。唯有着手身边事,一心为着未来行动,才是普京最为欣赏与追求的。

    这种品质,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熊猫一般可贵。诱惑越多,理想越高远,人们就越会生出不现实的想法。想得太多,就会忘记自己应该做的事,从而变成一个空想家。从现在起,约束自己的想象,做好手头的事。要时刻谨记:没有最基础的铺垫,就不会有高远的未来之路;没有最根本的行动,就谈不上未来无限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