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

    履行责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自我良知的遵从,只有那些有良知的人,才会有勇气坚持。如果不能遵循良知的指引,去忠于自己的责任,哪怕力量再强大,也可能误入歧途。

    永远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普京用责任感打动了挑剔又暴躁的叶利钦,成了俄罗斯最受尊重的国家***。

    其实,早在普京还在克格勃工作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定位就非常明确。这个岗位不能声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只能以服从为命令,以完成任务为根本。所以他作为苏联***党员,在15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工作的意义,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对党的政治纲领的忠诚。哪怕是在他成为总统之后,依旧这样说:“我曾经是一个正常的苏联人。”

    进入政府部门之后,普京便一心跟着索布恰克

    工作。索克恰克是曾经教导他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政治工作的恩师,普京一直视他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指挥者,处处服从,时时遵循。

    1996年,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州州长选举中败北,随即遭遇政治对手的打击报复,面临着锒铛入狱的危险。此时的普京表现出了一个学生、一个部下对自己老师和上级的忠诚与责任。他追随索布恰克离开了圣彼得堡市政府,并说出了后来被俄媒体广泛报道的一句话:“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同年8月,普京应丘拜斯之邀前往莫斯科,在叶利钦政府身居要位。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索布恰克。

    普京的仕途并不平坦,当他终于坐到俄罗斯联邦安全会秘书这一位置的时候,他几乎已经积蓄了足以营救索布恰克的力量。他最终通过精心

    的计划,从芬兰租了一架飞机,在一个深夜,把索布恰克救了出来,并成功地送去法国,寻求到了政治避难的机会。做这件事,普京很清楚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叶利钦很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法律,将普京判以极刑。

    不过,普京并没有害怕,他于事后亲自向叶利钦坦白经过。叶利钦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普京却只有一句话:“因为他是我的老师。”

    叶利钦却笑了,他告诉普京,普京的作为表明他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后来索布恰克的事情见于报端,各种猜测与炒作不绝于耳,普京面对这个问题却只回了媒体一句话:“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这种果敢与忠诚,让叶利钦非常感动,更坚定了要培养普京为自己的接班人的决心。

    索布恰克在法国去世之时,普京已

    经成为俄罗斯总统,他再次力排众议,将索布恰克的遗体接回,并公开前去祭奠。媒体都这样说:“普京这种行为,只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是一个可以让人托付的大丈夫。”

    这种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做派令很多人钦佩。所以,在第一任总统任期结束时,人们便再次将支持票投给了普京。不过,好事多磨,第一次投票虽然是普京的票数最高,但投票率没有超过俄罗斯人数的50%,因而被判为无效。第二次投票时,普京最终以71.2%的支持率重回总统之位。

    普京站在人民面前,显然有些激动,他只用自己饱含深情的声音,再次简短而直接地告诉俄罗斯人民:“我向你们保证,我将以同样的模式工作。”这就是一种宣言,一种对自己位置的确定。俄罗斯人民顿时欢腾起来,而着名

    的汉学家奥夫钦尼科夫这样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民就一直生活在社会动荡中,偷盗、抢劫、凶杀、生活水平下降……一切都让老百姓感觉到迷茫。普京掌管国家权力之后,他依法治国,加强社会治安,逐渐改善社会秩序,这正是俄罗斯人民渴望的安全有序的社会……”着名的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则这样总结说:“普京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之人。”

    确实如此,普京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永远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来履行自己的责任,从而成为承担责任、敢于付诸行动的人。这种忠于职守的风格,是一种个人精神财富,让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也让俄罗斯快速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