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敏感的自己,感恩它的赐予
收拢好你的敏感,保护好这性格的天赋,总有一天,我们会感谢敏感的自己,并与这敏感的性格握手言和。
1
坐地铁的时候,总有一些漂亮的女人拿着手机让我们扫码,她们会千篇一律地说:“我这里是做一杯奶昔瘦身的……有兴趣可以扫下我的二维码,关注我。”但凡遇见这样的邀请,我都会冷漠地拒绝。
但是凡一走向我时,却与众不同。她这样介绍自己,“Hi,我的朋友,我建了一个女***馆,平时会分享一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女生关注的,里面有瘦身秘诀、健身方式的分享,你可以参与我的生活吗?”
更重要的是,凡一很美,气质很好,所以我立刻加了她。果不其然,她没有像其他的奶昔促销员一样,日夜发早晚安,也没有强迫我来参与她的奶昔计划,她在自己的朋友圈晒自己的马甲线、晒自己的美好生活,偶尔她会发一些对生活的感触和畅想。
之后,她会给我留言:“我知道你写文写得好,我刚刚的那段感触,你看看是不是一个成熟的观点,期待你会给我一些好的意见。”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交流中日益欣赏,成为朋友。至今,我仍然不是她的奶昔减肥参与
者,但我是她一步步走向成功和美好的见证者。
我曾问她:“为何不敢在地铁上邀请他人扫码呢?”
“大概觉得那种方式太莽撞了,毕竟微信是个人隐私,我不想贸然打搅,其实,我是个很敏感的人,我一直认为这是性格的缺陷。”
比如,她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会突然停止某个对方看似不感兴趣的话题,会在意朋友圈朋友的状态,会为自己一个人孤独无人鼓掌而沮丧。她在意细微的感受,在意每天的穿着,她很想为自己而活,但她更会牺牲自己的感受,来成全他人。
“别人说缺点的时候,我都会联想到自己,他们是不是在暗示我?”
“我发现一些朋友从不给我的状态点赞,我认真地回答他们,他们却不会回复我。”
“看电影的时候,我特别投入,会为一句台词哭很久,身边的朋友却无动于衷,问我哭点为何这么奇葩。”
听到凡一讲的感受,我只好感慨:“亲爱的,你太敏感了!”
后来,凡一看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她觉得自己之所以容易感到不快乐,也是性格敏感的罪。于是,她搜了知乎,发现上面有各路“大神”给出的治疗敏感的秘诀,每一条秘诀都很理性
,可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改变,真的就能让我们的本性可移吗?
或许有的人的反射弧很长,长到无动于衷,可是,我们真的把自己变成那个愚钝而麻木的人,生活又会因此无趣,并失去很多快乐吧!
为什么要嫌弃性格中的敏感呢?
敏感的真正内涵是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毕竟,感性和理想相比,大多数人更欣赏感性,理性可以让人相安无事地活着,可感性却有着一种神秘的爆发力,让人创造无数个世界。我们的敏感没有错,假如不敏感,凡一就无法用她独特的邀请方式,让我扫码,并成为她的朋友。
2
有的人认为性格敏感,往往带着负面的意味。可事实上,敏感的人并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很容易知道事情的对或错。
我一直认为敏感是一种天赋,需要被呵护的天赋,敏感让人多了一层自知,而且,敏感的人多半不会让其他人陷入两难,而这正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凡一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她的表达方式向来含蓄而艺术化,让人觉得很舒服,比直接来得更愉悦。我们总说,要神经大条地去生活,生活才会少一些波澜,可神经大条的人注定无法成为某个领域最优秀的代
表。当我们大多数人都去学习如何拥有钝感力时,我却偏偏渴望呵护自己身上不可多得的敏感,毕竟它才是我创作的源泉。
翻开那些着名演员的自我评价,或者阅读一些导演的自传,我看到他们对自己最多的评价就是忧郁,一种与生俱来的忧郁。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最多的莫过于--独立和坚持,除此之外,敏感其实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语。
梁朝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男演员,他生性敏感,心思细腻,忧郁的气质是他的代言。正是多了这层敏感,他反而能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内心,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据说,戏已经结束,他常常还投入其中,无法自拔。这敏感,是他的天赋,也是他演员的宿命。
每次去观赏凡高的画,我都有一种奇特的情感,这分明不是画,而是一个画家的心--每一笔都是情感,都是倾诉,他的画是偏激而有灵性的。他曾割掉耳朵向爱人求婚,他曾画下凡人看不到的星空,他在情感上、生活上屡屡挫败,他的敏感被一次次夸大,他只好把痛苦收拢在画中的世界。这敏感,是他的艺术,也是他生命的辉煌。
3
敏感的人更容易沟通,因为情商高,善于倾听
。当你表达对一件事物的理解时,敏感的人会有更强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敏感的人才能幸运地拥有它。
身为作者,每天都会有读者向我求救,或给我讲他们的故事,我都会耐心倾听,然后给他们提一些自己的见解。我好像特别懂他们,我说出来的话也能安慰到他们,事实上,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很脆弱的人,但感谢那脆弱的敏感让我明白哪些话才能安慰到他们,哪些言语恰好会刺伤他们本就受伤的心。
或许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对别人的经历感同身受,但我们依然愿意与人倾诉,对方的善解人意和敏感,会让人觉得很舒服。所以,没有必要排斥敏感,要学会享受其中。
我去做公益演讲的时候,也有一些中学生或大学生会给我留言或倾诉他们的敏感,这敏感让他们多少有些不甘平凡。我都会鼓励他们,好好利用这敏感,千万不要让这敏感成为坏情绪的来源。看电视时,看到感人的情节,想哭就哭,看到街头人们在泼水节上狼狈穿行,想笑不妨就大声地笑出来。
收拢好你的敏感,保护好这性格的天赋,总有一天,我们会感谢敏感的性格,并与这敏感的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