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时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任何商品都有属于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并不是说商品的售价越贵,商品就一定好,购物时也并不是要选贵的,而是要选对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最好的商品,售价肯定都不是最便宜的,相信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那么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够选出“最好”的商品呢?商品的好与不好,判断标准其实在消费者自己的手上,只要想购买的商品令自己满意,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个商品是“最好”的。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可实际上买东西的人也不傻,“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都懂,贵的东西自然也有它贵的道理。贵东西的“好”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传统意义上的好,通常被认为是商品的材质、质量、做工、设计等等方面比较优越,所以被人们认定为“好”商品,这类“好”商品一般售价都很贵。这只是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的“好”商品,可是现代社会对于“好”商品的理解
则截然不同。
现代“好”商品的要求比较广泛,两件材料、做工、设计都一模一样的衣服,售价可能相差甚远,因为它们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的品牌。一件品牌服装的售价要远远高于普通服装,人们购买商品多花的钱其实并不是花在了商品本身上,而是花在了品牌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款式、质量一模一样的服装,放在精品店和放在商场里的售价完全不同,精品店里的衣服往往要比商场贵很多。这是因为精品店通常都开在城市繁华地区,而且店里的装修都比较考究,服务员接待顾客时的服务更加周到,消费者进到精品店里体验到的服务和环境的费用,自然也要算在商品上,所以精品店里的商品卖得贵也不无道理。
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衡量商品的好与坏不能用一根固定的标尺来衡量,必须要从多角度进行考量。东西越贵越好本身没有错,只是对于这个“好”的标准,在不同的消费者看来就不
一样。如果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不仅享受不到“好”商品带给自己的享受,反而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小敏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而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小敏的父亲每个月收入2700元,除去每个月的日常开销之外,每个月最多只能给小敏提供1000元的生活费。刚刚读大学的小敏,看着周围的同学个个身上穿的都是名牌,自己却一身土气,觉得特别自卑。
一次,小敏跟自己的室友出去逛街,室友花了700多元购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站在一旁的小敏羡慕不已。望着自己脚上100多元一双的运动鞋,小敏觉得非常羞愧。跟室友逛街回来之后,小敏决定省吃俭用也要买一双和室友一模一样的运动鞋。下定决心之后,小敏整整一个月只靠吃泡面度日,总算是如愿以偿地买了一双和室友一模一样的名牌运动鞋了。
可买名牌运动鞋还只是小敏错误的第一步,接下来小敏开始奢望自己能够拥
有一套名牌运动装,于是她又开始了“省钱”计划。通过不吃饭省钱,最后小敏终于凑够了买衣服的钱,但是自己却饿到晕倒了。
小敏为了追求名牌,饿到晕倒,这件事情远远比她穿不起名牌更让人觉得可笑。其实,不穿名牌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相反,为了穿名牌而饿到晕倒才让人耻笑。很多女人都崇尚名牌商品,但是追求名牌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如果牺牲了自己得到了名牌,你可就亏大了。
名牌商品说白了同样是商品,名牌的鞋子与普通的鞋子作用都是一样的,穿上名牌的鞋子我们同样需要用脚来走路,所以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放弃贵的、选择对的很重要。名牌商品的质量与信誉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些名牌商品都是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因此价格自然也很昂贵。不过,购买名牌商品也有一些小窍门。
首先,买名牌商品不一定要买当季新品,一般来说当季新品的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没有
任何折扣。喜欢购买名牌商品,可以选择名牌商品打折的时候购买,这样一来就会省下很多钱,有些时候,打折的名牌商品的售价甚至比仿品的价格还要低。千万不要觉得名牌商品打折的情况很少,其实很多名牌专柜都会在换季的时候进行清仓甩卖,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白菜价”买到名牌商品了。
其次,选择名牌商品要考虑商品的价与值是不是相符。对于名牌商品的消费,必须学会将钱花在刀刃上才行。购买名牌商品,一定要选择质量优越或者功能好的,如果价格和品质与普通的商品相差无几的话,那么又何必花那么多钱去购买名牌呢?购买贵的商品,一定要符合划算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让钱发挥最大的效用。
无论选购什么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性价比,只有性价比高的商品才有价值。购买贵的商品要理性,不要将商品价格的高与低视为衡量商品好与坏的标准,价格代表着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没有价值,花多少钱都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