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都是偏执狂
偏执源于一个人的自信,源于坚强的意志。越是偏执的人,就越容易成功。那些站在成功顶峰的人,无一不是偏执者。
认定一个目标,然后偏执地走下去,只听对目标有益的建议,不接受无意义的打击和阻碍,这恐怕是在任何一个成功者身上都能看到的“偏执者”标签。***就带着这样的标签。
在嫁给克林顿时,***不顾亲人阻挡、好友相劝……但***还是嫁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阿肯色州,为自己的人生下了一个赌注。
此外,她还坚信克林顿会成为总统。“这真是一个荒唐的想法!”曾经最器重***的老师这样说道。***不管,她执着地信任着克林顿,告诉他:“就算全世界不信你,我信你。”
用梁漱溟先生的说法就是:“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个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的确,***信任克林顿,就是懂得他的优秀,明白他的野心,清楚他的实力。所以,即便是所有人对克林顿的想法和行为提出质疑,***仍理解他,支持他。
哪怕万人阻挡,***依然我行我素。有时,成功者确实需要***这种偏执的勇气,如果***不偏执,仅仅是人云亦云,没有强大的精神后盾,又怎么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呢?
安迪·格鲁夫,是美国路人皆知的企业家,他
以出众的成就(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的领导者)、骄人的财富和管理方面的见地最为知名。他曾经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信奉偏执的力量。商业成功包含自身毁灭的种子。你越成功,就有越多的人想吃你一口,再吃你一口,直到你一无所有。
当然了,格鲁夫口中的偏执狂并不是一种临床的病态,不是人们常理解的固执,而是一种警觉的状态,一种集中精神。虽然偏执会带来痛苦,带来孤独,带来诸多方面的压力,但偏执也能带来力量,让你不会随风倒,不会轻易迷失。
20世纪40年代,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小村庄里,在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诞生了一个奇怪的男婴。
说他奇怪,那是因为他似乎基因变异,从小就让大家觉得他脑袋有毛病,他总喜欢胡思乱想,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他却总要刨根究底,就算老师也有很多时候难以作答,有时老师刁难他,故意出他的洋相,他就成了大家嘲弄的对象。
幸运的是,这个小男孩智力超群,求学路上倒是顺畅,到了而立之年,他从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遗憾的是,他特立独行,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着世界,希望在正常中找出不正常来,生活也就磕磕碰碰,不那么得志,十年过去了,事业上也看不见明显的起色。
20世纪
80年代,他已届入不惑之年,来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开始从事研究工作,但依然不改曾经的偏执,敢于坚持和主流迥异的观点。这一年的4月8日,对他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他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
他喜出望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把这种固体物质命名为“准晶体”。他发现“准晶体”后,耗时几个月,千方百计试图说服他的同事,但一切皆是徒劳,同事们不但没人听他的解释,因为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大家都以为他是疯子,甚至要求他离开研究小组,因为大家都觉得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地影响到了小组的正常工作,直接危害到各位成员的名和利。
他百般无奈,只有返回以色列,可照样受到无数的嘲弄,甚至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本想疯子去了美国,他们可以安静了;没想到疯子还是被遣回,这位疯子又要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他们的生活又会发疯,他们的工作又被扰乱,他们的名利又被搁浅。
这个被称为“疯子”的男人,近乎麻木地接受着嘲笑和非议,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去寻求支持,终于得到好朋友亚瑟的帮助,准备将“准晶体”的有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在
刊物上。
可是,不管亚瑟怎么推荐,文章还是频频遭到拒绝,一些编辑甚至说他们不要如此无聊、连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懂的人做的所谓的研究,耽误编辑的宝贵时间和争名夺利的机会。
直到1984年,论文终于在一家小刊物得以发表,虽然刊物的影响范围小,但还是朝化学界扔了一枚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他的故事被许多老师选来做反面教材,这些老师们教育学生不要不学无术,不要胡思乱想,要扎扎实实立足试验,尊重科学常识,才不会闹笑话,才能出成果,做贡献,从而功成名就。
更让人寒心的是,一些化学界权威人士也纷纷站出来,公开质疑他的发现,尤其是着名化学家鲍林嘲弄他说:“你是在胡言乱语,根本没有什么准晶体。”
然而,面对质疑和嘲讽,他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准晶体”把他导向了一条不归路,执拗的他,似乎下定了决心一条路走到黑。
他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专注研究“准晶体”,终于渐渐地消除了科学界的质疑,并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而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同时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可应用于制造眼外科手术微细针头、刀刃等硬度较高的工具;准晶体材料无黏着力并且导热性较差,其应用范围还包括制造不粘锅具、柴油发
动机等,应用前景广阔。
他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准晶体”的发现也成为科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因此挑战了“常识”,挑战了当时的权威体系,体现了科学精神的核心——怀疑的力量。
他就是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了“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对于那些像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一样成功的科学家,或者像***一样成功的政治家……偏执在他们身上,就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他们走向梦想、实现梦想的试金石。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经受不住外界的压力和阻碍,选择在半路停下来,或者尝到一点儿甜头就无比满足,不再前进了。于是,他们离所谓的“科学家、政治家”等梦想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偏执是不按常人的思维出牌,是沉迷于一处,执迷不悟,一股劲地钻下去……这样的人,内心的激情像熊熊烈火,奋力燃烧着。即便在常人眼里,他们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甚至是疯子……但那又怎样呢?成功只会向偏执的人招手啊!
所以,我们不要去嘲笑别人的“异想天开”,而是要学习他们的偏执,学习他们执着的精神,学习他们面对嘲笑不急着去辩解、去争论,而是淡然处之,继续前进的心态。因为,时间会向所有人证明,谁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