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生,别那么多攻略

    上一次去泰国,我提前两个月做足了功课。

    因为是第一次去曼谷和普吉,又拖家带口率领着一众老小。我从十一月底就开始在各大海岛论坛里潜水,筛选出别人介绍的精华路线,研究那些行程的亮点和槽点。我刷天气、刷景点、刷禁忌,查机票、查酒店、查路线,最后终于整理出了满满三大页的旅行须知。

    有网友抱怨大皇宫附近有宰人的Tutu车司机,3000米以内20泰铢的路程,他们敢要200元。你上了车再想下来就难了。

    还有网友说,在泰国千万不要去广场喂鸽子,一开始你问她是不是免费,她说是,等你开心地投了一地以后,她就会凶巴巴地来找你要钱。

    还有人写路边有小贩给你水果试吃,千万别下意识地接手,就是不吃也不让你放回去,必须掏钱买了。

    当然,还有一些这个餐厅一定要来吃,不吃你就不算来过泰国;那个景点你必须要去,一定要摆拍照片;这座庙宇特别有名,进门的时候要先上桥,过桥的途中一定要径直向前,千万别回头,等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我越看越毛骨悚然、心惊肉跳,在打印的地图上用鲜红的惊叹号标注了每一个注意事项。最后放眼一看,好像没一个地方让人放心。可是那时候,我已经毫无退路,家里的其他人都在欢天喜地地买防晒霜、沙滩裙和游泳圈了。

    就这样我扛着所有的压力,带着满满的担忧上了路。那些鲜红的记号时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到一个景点,我都要不厌其烦地提醒每一位亲友,这个千万别摸,那个一定要走。因此那次旅行,我和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清楚地知道沿旅店左边的胡同直走是通往大皇宫的街道;我清楚地知道如果穿短裤参观会被推销买200泰铢的纱笼,但其实你可以砍到一半;我也清楚地知道在考山路上的任何一家餐厅吃饭,结账的时候都必须再口算一遍。

    都说人的气场是相合的,你的举手投足都是提防和不信任,没有人会不明就里地凑上前来。那一路我们确实规避了线路里的许多陷阱,没

    有人上当受骗,也没有人犯忌惹事。但我们也没有遇到让人津津乐道的泰式热情,所有人都是礼貌地恪守着各自的界限。

    如今回想起来,也许是相由心生,那种高压心境下的我想必脸上也都是紧绷的神情,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用审视提防的目光一板一眼地向外扩张。

    我们从来不敢主动和别人搭讪,也不会漫无目的地游走闲逛,大部队在我制定的路线上按部就班地推进,在我划定的金刚圈里小心谨慎地活动。稍有逾越,就会被我犀利的目光击中。就这样,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行程,除了最后送机的师傅迟到了五分钟,其余任何环节都没有纰漏。

    我一直以为,那次旅行相当成功。我们的行程完全复制了出发前我制定的旅行攻略。那上面的每一个景点我们都参观了,每一家餐厅都品尝了,每一个陷阱都精明地擦肩而过了。所有人都对我赞不绝口,说我准备工作充足详尽,行程安排合理科学,一切都精确到了完美。

    节后,大家都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热热闹闹的羊年就这样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过去了。我们没人再提到那次旅行,即便是我偶然想起,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也还是那一大堆鲜红的惊叹号。

    转眼又到了春节。可是老公的假期迟迟没定,我年前又急着开公众号发稿,无心规划新的行程,可儿子一直想着普吉岛的碧海蓝天。既然上次的印象不错,那就再去一次泰国,只是这一次我们的范围拓展到了曼谷、苏梅和清迈。春节前的工作量猛增,一直到了十二月底我们才侥幸买上了机票,更不要说研究旅店和景点了。

    出发前几天,全家人才收到了各自的泰国签证。我这才惊醒过不了多久,我将要再次踏上那片热土。可是这一次,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空。苏梅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和普吉很像吗?清迈有没有公交车?当地的治安怎么样?

    我在出发前一晚下载了当地的地图,定好了往返接机送机的车辆,抄下了想去的几个地方的英文名称。然后开始收拾衣物,打包行李。我发现这一次的

    感觉特别奇妙,因为不了解,我的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兴奋和向往。我甚至没来得及翻看网上的图片或风景照,就这样,飞机带着懵懂而无畏的我们再一次降落在了素瓦那普机场。

    因为匆忙,把落脚点定在了考山路附近的民宿。司机拐了几道弯,停在了一处精致的二层庭院门口。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酒店大堂,门童领班,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和一只卷毛的泰迪热情地迎接了我们。鞋子就脱在了门口的台阶上,几盆鲜艳的热带小花使劲支棱着脑袋绽放。后院就是我家的两个房间,有一个居然还带个微型的瀑布泳池。把我们激动得连连叫好。

    因为谁也没有做攻略,自然谁也没有权威的话语权。大家不用看一个人的眼色,听一个人的指挥。于是商议着放好行李就出门走走。出发前,毫无头绪的我只**着头皮向旅店的小姑娘求助。她大大的眼睛立马眯成一条缝,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上边有各条街道的名称和方位,距离景点的距离和时长。实在不行,还有出租车公司和旅店前台的电话可以提供帮助。

    顺便,她还推荐了附近的一家连锁餐厅knua,拍着胸脯说味道超棒。我俩都开心地笑了,是那种眼睛看着眼睛的笑,曼谷正午的阳光透过纱幔打在她的脸上,印出重重叠叠的花影,可是眼中那清澈自在顾盼生辉的光芒无处遮挡。

    老妈偷偷拉着我的袖子问:“是不是个陷阱?”

    我说:“忘了那些见鬼的陷阱吧!就算是,我们也要找地儿吃饭啊。先观察观察呗。”女孩听不懂我们的交谈,只好低下头继续和小狗玩耍。临走时,她特意送我们到了门口,一路指着我们要去的方向。

    就这样,我们举着一张写满字母的名片开始寻找传说中的餐厅。很快就有路人热情地凑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那时街口一个卖炸鱼的小贩,二十多岁的样子,被太阳和炉火烤得满面油光。我递过去名片,他眯起眼睛扫了一下,然后抬手指着斜对面一间淡蓝色的门脸不住地点头。我们被他关切的目光一

    路护送到了餐厅门口,进去前,我感激地冲他挥了挥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探下身子把头凑近胸口那个焦黄翻滚的油锅。

    无论是狭小的街口,还是拥挤的马路。只要有行人出现,汽车和摩托车都会停下来安静地等待着行人通过。

    在苏梅岛上的酒店住的房间景观不好,临街又吵,在前台登好记,行李就直接拉到了独栋的小别墅里。

    在清迈遇到了学汉语言文学的一日游导游阿贤,他无怨无悔地帮我们加了长颈村的景点,还提醒我们不要在景区外乱买。

    没有繁杂冗长的攻略,没有如履薄冰的担忧,每一步都是新鲜流动的。这一趟,我才在重重迷雾中看清了泰国。这里有热情的市民,也有奸猾的商人,民风淳朴又香艳撩人。

    此刻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去年的那次旅行特别失败,我们像木偶人一样固执刻板地从每一座城市里走马观花地略过,不肯放下一丝的戒备轻松自在地和它哪怕有一刻的融合。我们害怕犯错,于是连了解的机会也错过。

    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我们的人生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提示和引导。

    20世纪,美国进行了一场为期40年的心理学研究。他们集结了两组儿童,人数相同,大概是250人。这期间,美国派出了最精尖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大学教授对这一组儿童的所有行为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与干涉,将各自毕生经验悉数传授。每一个孩子只要有任何问题产生,都会直接与这些专家面对面地沟通。另外一组任其自由发展。

    40年过去了。公布的实验的结果是两组儿童的犯罪率惊人地相似,每一组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留有案底,两组成员的薪资水平、家庭状况都几乎相似。这项实验看似没有任何成果,最后不了了之。过了一段时间,细心的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比对,竟然发现,没有人为干预的那组儿童他们的能力和心智发展指数甚至更高。

    我们的生活好像也是如此。前辈们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了无数的人生哲理让你画地为牢。

    那条“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

    远的利益”,让你每次和同事打交道都心惊肉跳如履薄冰。

    那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让你畏首畏尾,难有作为。

    还有“做不了主角就只能是龙套”又逼你硬着头皮往前猛跑。

    那些攻略既是保护,又是束缚;既是拐杖,也是枷锁。还没上路,就带着沉重的包袱和一肚子的牢骚,怎么能真正乐在其中呢?一段旅途精彩的不就是神秘莫测又无法预知的下一秒吗?

    你真的需要提前知道出门的时候必须先往左走吗?也许右边有更美的风景。就算真的走错了那又怎样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啊,不断地试错,才能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寻找,才能不断地接近。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Tal Ben曾经诚恳认真地对他的学生说:“我真的希望我的学生能多经历失败,并希望你们能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诠释。而不是像别人那样一味逃避,费尽心力地降低出错率。我们通过纠正错误来使我们的信仰上升,能力提升,自信上扬。因为up and down才是人生健康快乐的基本形态。”

    面对困难,即使失败,也比什么都不经历要好。因为你与这世界的每一次交锋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就像我们的肌体一样,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无菌的真空中,失败就像是病毒的侵入,让肌体对病毒产生出抗体才能在下一次的博弈中占到上风。

    况且,在战胜困难和挑战挫折中,我们会更好地认知自我:原来我是一个很渴望成功的人,原来我的韧性如此之强,原来实际受到的痛苦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与痛苦那么多,原来失败也没有那么糟糕。

    我们就是这样通过失败来获得免疫力的,学习失败,从错误中累计经验,这就是日后成功的捷径。

    我们初初开始的人生,实在没必要时时睁大了眼睛,绕开所有的旋涡和陷阱。在蹒跚踉跄中,我们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各是什么。不要盲从于那些舆论与攻略,放开手脚让自己面对挑战,迎接困难。敢于体验,敢于试错,才会是那道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