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八止辇受言

    【原文】

    汉史纪:文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②,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者,置之;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解】

    西汉史上记:文帝每

    出视朝,但有郎、从等官上书陈言者,虽正遇行路之时,亦必驻了辇,听受其言。纵使所言没有道理不可用,但置之不行而已,亦不加谴责;如其言有益

    于生民,有补于治道,则必亟加采择,次第行之;又每每称道其所言之善,盖不但采取之而已。

    尝闻人君之德,莫贵于听言。自秦禁偶语,天下以言为

    讳矣③,是以底于灭亡而不悟也④。观文帝之虚怀听纳如此,虽大舜之明目达聪、成汤之从谏弗咈⑤,亦何让焉!

    【注释】

    ①本则故事出自《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②郎:秦汉时负责宫廷禁卫的近侍官。从官:皇帝的侍从官员。

    ③讳:回避,顾忌。

    ④底:尽头,终极。

    ⑤咈:违背,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