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关于夜啼,前面在讲解小天心穴时已经有了简单的介绍。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容易出现夜啼,4岁以下的幼儿也有出现,如果夜啼时间长了,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啼哭当成是一件正常的事儿,要及时医治。

    夜啼一般是由脾寒、心热、惊骇、积滞引起的,按摩时先参照基本按摩法,然后再根据原因增加对症的按摩穴位。

    基本按摩法如下。

    1.清心经100~300次。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指腹在孩子的中指由指尖向指根方向做直线推动。

    2.清肝经100~300次。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指腹自孩子食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

    3.补脾经100~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旋推。

    4.捣小天心50次。

    操作:小

    天心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家长用中指指腹或者食指的第一指节在孩子的小天心处做有节奏的叩击。

    5.分手阴阳30~50次。

    定位:掌侧腕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自孩子的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

    6.掐揉五指结。

    定位:手背五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处。

    操作:家长先用拇指揉动五指结3~5遍,然后再用指甲掐五指结3~5遍。

    心热受惊

    如果孩子是上半夜啼哭,多是由心热受惊引起的,可能是母亲在孕期时过多食用辛辣、烧烤之物,致使胎儿受热,也可能是出生后养护不当,给孩子穿得过多、捂得过严,以至于火热之气结于心脾,内热烦躁不堪而啼哭。这种夜啼的常见表现是:入夜啼哭,面色、嘴唇发红,口鼻出热气,看到灯光哭得更厉害,大便

    干,小便颜色也深。

    推拿时可增加下面两个穴位。

    1.揉劳宫100次。

    定位: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指尖所指处的中间。

    操作:家长用中指指端在孩子的劳宫穴上旋转揉动。

    2.清天河水100次。

    定位: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食指、中指指腹自孩子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引起的夜啼多发生在下半夜。脾胃虚寒的病因可能是母亲本身就是虚寒体质,或者孕期贪吃生冷食物,或者喂养调护不当等使孩子受寒。孩子发病后的表现是:面色青白,手脚冰凉,喜欢伏卧,腹部发凉,吃得少而且便溏。

    推拿时可增加下面两个穴位。

    1.推三关50~100次。

    定位:在孩子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左手握住孩子前臂,右手拇指自手腕横纹沿

    前臂外侧缘直推向肘关节。

    2.揉一窝风100次。

    定位: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凹陷处。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一窝风处揉。

    惊恐夜啼

    惊恐引起的夜啼多是孩子在夜间突然啼哭,好像看到了异物。因为突然受到惊吓所以非常不安,面色发红或发白。惊恐夜啼的孩子往往哭声响亮,没有节奏,忽高忽低,时急时缓,唇色也时白时青。此类夜啼的发生多与之前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一旦改变习惯就会引发孩子心理的恐慌和排斥,从而夜啼不止。

    推拿时可增加下面两个穴位。

    1.掐老龙5~10次。

    定位:中指指背,靠近指甲根处。

    操作:家长用指甲掐老龙穴5~10次。

    2.掐揉精宁5~10次。

    定位:手背外劳宫旁,第四、五掌骨之间。

    操作:家长用右手拇指在孩子手指的第四、五掌骨骨缝间掐揉。

    需要注意,体虚

    的孩子要慎用精宁穴,以免克消太甚,元气受损。

    积食夜啼

    积食夜啼的主因是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孩子的表现是哭声尖厉而突然,就像做了噩梦一样喊叫,有时会伴有踹被子的动作。孩子晚上乱折腾,喜欢趴着睡。白天吐奶比较频繁,有轻度便秘,大便酸臭,手和腹部比较热。

    推拿时可增加以下两个穴位。

    1.清大肠经300次。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虎口直推向指尖。

    2.摩腹5分钟。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操作:家长用手掌或者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在孩子的腹部轻轻地顺时针摩动。

    家长要用心学习推拿方法,帮助孩子改善睡眠状况。另外,对于有夜啼习惯的孩子,要避免让孩子受惊。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以防积食。同时,还要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