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漫不经心的孤独

    你孤独吗?

    该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不,不用回答。他的气息、眼神,无一不在诉说着孤独。

    他是张国荣,也是阿飞。

    《阿飞正传》,让张国荣第一次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终于不再只是提名。作为香港影评界高度赞赏的经典之作,王家卫凭此一朝成名,而对于张国荣来讲,不单单是名利双收,更是升华了他的艺术地位。

    镜头与对白,将归属感和漂泊感渲染到极致。荧幕外的每一人,默不作声地体味着由心而生的共鸣,不知为何,看着阿飞,好似看着自己。

    1990年,王家卫盛邀张国荣出演《阿飞正传》。导演的眼光向来最为精准,阿飞这个角色,让他来演绎,再合适不过。孤傲叛逆,看清了很多人和事,也随之一并看轻了。

    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背景,张国荣饰演的旭仔阿飞,英俊挺拔,是上海移民,与亲生母亲素未谋面,自幼由养母抚养长大。母亲的遗

    弃,让他由爱生恨,以致对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人,皆是一副冷酷心肠。

    苏丽珍和咪咪将他视为此生挚爱,先后与他同居。自以为天长地久,殊不知,冷漠的男人不会怜惜女人的热忱。爱得死心塌地,落得同样的结局,相继被他抛弃。

    不知爱是何种滋味,如何去珍惜。倾心与他的人,是悲哀的,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被自虐式的孤寂捆绑着。不是不想快乐,只是压抑久了,习以为常。

    得知自己私生子身份的阿飞,决意前往***,他的生母在那里,见一面就好。可惜,他有心相认,生母却无意再有瓜葛。当他愤懑离开的那一刻,多少人跟着心碎了。

    有些人的落寞,是矫揉造作,而他,轻而易举的攻占了旁观者的心房,跟着他沦陷。

    整部电影,也不全是幽怨。

    阿飞让苏丽珍看着自己的表,只需一分钟的时间。一分钟而已,她想着并不要紧,便听了他的话。分针滑过一格,一分钟到了

    。

    他郑重其事地说:“1960年4月16号下午3点之前的一分钟,你跟我在一起。我会记得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个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他转身离开后,苏丽珍说:“他会不会因为我而记住那一分钟?我不知道。可是我却一直都记住那个人。后来,他真的每天都来。我们就是从一分钟的朋友变成两分钟的朋友。没有多久,我们每天见面都超过一个钟头。”

    爱情,开始的悄无声息。苏丽珍与阿飞的不同,便在于对感情的期待。她渴望天长地久,并肩白头,他却截然相反,何必憧憬长长久久。他如飞鸟一般,腾空而起后,一直飞,片刻不停。

    对苏丽珍如此,对梁凤英亦是。过客罢了,就不要妄想厮守今生。苏丽珍来找阿飞,梁凤英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大抵最佳姿态是决绝离开,可她忍着难过,还是留了下来。他说

    过,“走了就不要再回来”。

    有一场梁与苏的对话,甚是令人感伤。

    梁凤英苦笑着说道:“其实我不应该来的,我不应该给你一个痛快的机会。不过我始终觉得他爱我多一点,说到底他是因为我而离开你的。”

    苏丽珍淡然道:“这种事,早点知道比晚点知道要好。现在哭的是你又不是我。我已经没事很久了。”

    陷入爱里,糊里糊涂,对他的爱却甚为明了。不敢去强求,唯唯诺诺,轻声轻语,唯恐失去他。爱得卑微,爱得没了骨气,多半也没有好下场。

    他辜负了两个女人,他也被一个女人辜负,天道轮回,如此公平。

    好不容易,有了生母的消息,只身来到***,想方设法与她见一面。她呢,拒不相见。心碎的尤为彻底,来不及相认,已然诀别。

    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彷徨迷惘,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到何处去。心中没了根基,整个世界都浮躁起来,不喜安稳,喜漂泊。聚散随缘

    的道理,他深以为然,却依旧抗拒不了席卷而来的荒凉之感。

    孤单,让他无处躲藏,只好任由其摆布,随着隐秘的痛颠簸。

    他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爪子的,它只能一直地飞啊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着地一次,也就是当它死的时候。”

    后来中枪,靠在绿皮火车旁一动不动,当一切尘埃落定之际,幡然醒悟--“以前以为有种鸟一开始飞一直飞到死的时候才落地,其实它哪儿都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从来就没有真正活过,该有多可悲。心下怆然,默认了一切。

    与《阿飞正传》结缘,是在1990年,他三十四岁。较之他人,人生不过走了小半程,还远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可于他此生而言,余下的时光屈指可数。

    漫不经心间,颓废、迷离一一显现。世事如此,人心冷暖如此,他被命运如潮涌般推着向前走,遍历周折,内心愈发通明,也愈发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