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人的世界里取舍有度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聪明的默克尔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在男人的“世界”里游刃有余,进退有度,从而攀登上德国政坛的高峰,俯瞰世界。

    成功永远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勇往直前地争取,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却鲜少有人能够做到,在某些时候,一时的舍弃比争取更重要。

    2002年德国大选,默克尔最终放弃与施托伊伯竞争候选人,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但就是这次退让反而让默克尔的政治形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几乎联盟党内的所有人都在为她喝彩,众人所敬佩的,不仅仅是她钢铁般的意志和冷静的头脑,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的宽容与大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以放下的东西就是执念,很多时候,人们明明知道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也不愿改变最初的抉择,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肯转弯,这便是执念在作祟。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这样的体验:在逛街的时候,看中了一件商品,正在犹豫是否要购买的时候,这件商品却被别人买走了,就在失去的这一瞬间,我们会突然对这件商品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甚至可能在长久的时间里不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并沉浸在不断的懊悔之中。

    事实上,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真的如此喜欢这件东西吗?恐怕并非如此吧,如果我们确实如此喜欢,当初又怎么会有所犹豫呢?这种情感不过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执念罢了。

    竞争总理候选人实际上就是默克尔的一种执念,她也会不甘心,她也想要破釜沉舟地试一试,要知道,这一次的放弃,将会让她向政坛高峰冲刺的脚步整整慢下四年,她的人生又有多少个四年呢?

    但默克尔最值得敬佩的就是,在关键时刻,用理智挽救了命运,最终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退一步海阔天空。

    试想,如果默克尔认不清现实,依旧咄咄逼人地与施托伊伯一争高下,那么很可能联盟党最

    终将坚持推选施托伊伯作为总理候选人,如此一来,作为党主席,默克尔与联盟党之间将会产生难以弥补的裂痕,而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很可能也就走到尽头了。

    中国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说的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做事有长远计划的人,不会只计较自己的获得,而会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舍弃。他们知道,有时候吃亏并不是一种灾难,只有在经历了一番舍弃之后,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文笔优美,工作更是负责。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领导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能随时接受领导的调遣,其他人都不愿意帮忙。

    他做的工作似乎都挺费力不讨好的,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一样;后来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工作,包括取稿、跑印刷厂、邮寄

    ……只要有人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原来他在出版社干“苦力”的时候,把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流程都摸熟了,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现在,他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

    我们这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却不想着提升自己。我们怯懦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接受失败,而这种怯懦最终只会将我们逼入绝境,最终一败涂地。

    真正的智者未必拥有一切,但却必然懂得适时地放弃;真正的勇士不是战无不胜的人,而是敢于承认失败的人;真正的胜利不是掠夺一切,而是能够进退有度,以舍换得。

    在德国政坛,这个原本属于男人的“世界”里,默克尔总是显得平

    凡无奇,却又令人无法忽视,她的成功正是在于一切都“恰好”,无论是勇往直前的争取还是顾全大局的退让,都能做到恰到好处。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有取有弃,才能看到生命里的另一种美丽。懂得进退的真谛,才能够享受自如的人生!人生有度,胜在适度,败于过度。任何东西,适度的才是最好的,一旦超过某个范围,哪怕是好事也会变得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我们想要收获更多,就必须学会取舍与进退。人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单纯的玩乐,一旦超过了身心的承受极限,都会使人劳神费力,放松也随之变为劳苦了。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必然是懂得节制的人,能够进退得宜,取舍有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讲求一个“度”,无论是进退取舍,都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度”里。正所谓“过犹不及”,争取得过多,不懂退让,反而可能对自己的前途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