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奇异国度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除了正史上记载的王朝,还有许多隐藏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的国度,等待着后世学者的研究和考据。在这一章里,就让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去探寻几千年前那些神秘国度的离奇身世。
在本章中,您将了解到:
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楼兰
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精绝国
炎黄子孙的外亲——西陵国
中华文明的另一摇篮——庸国
来自异世的文明——古蜀国
——
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楼兰
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方,有一片常年风沙肆虐的沙漠,里面埋葬着一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绚丽诗篇的国度——楼兰国。在千百年前,它是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有着灿烂的文明。而如今,楼兰城的遗址静静地躺在沙丘下,留给人们的只是奇特的雅丹地貌、漫天的风沙和神秘莫测的罗布泊。
1900年3月29日的早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睡眼惺忪地从帐篷里走出来,望着眼前的沙漠发愣,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他麾下的探险队员们正在拆帐篷、收拾一些散落在地上的工具、将食物装入皮囊挂到骆驼的背上。这是因为,今天是他们不得不离开罗布泊起程返回的日子。就在前一天,他们已经完成了对罗布泊游移项目的探测,但却遭遇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更前一晚的宿营后,有一个队员把全队用来挖水的铁铲遗弃在了宿营地没有带走。这就意味着,在茫茫沙漠中,整个探险队将无法使用工具从沙地里获得赖以活命的清水。
斯文·赫定把这名队员训了一通,无可奈何地命令他回去寻找,但到现在,这名队员还没有回来,可以说是一夜未归。
形势变得有些严峻,如果中午时分还等不来这名队员,全队就只好中止这一次罗布泊的探险,这当然不是斯文·赫定愿意看到的结局,但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望着眼前忙碌着的身影,斯文·赫定从身上摸出最后一支雪茄,点燃后抽了两口,随即陷入回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到中国的新疆地区探险,就在5年前,1**5年2月,他就已经率领一支庞大的探险队进入罗布泊,打算进行一番考察,但就在深入罗布泊还不足10公里的时候,一场巨大的风沙袭击从天而降,探险队被困在风沙里进退无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队员扛不住身体的脱水,相继倒在地上死去。斯文·赫定凭借着自己多年探险磨炼出的坚强意志,带领剩下的队员和风沙搏斗着,寻找脱困的出路。幸运的是,他发现了一只徘徊在低空的水鸟,便指引全队跟着这只水鸟前进,终于到达了一处水源,才算是脱离了险境。
斯文·赫定把这段经历详细地记录在日记中,在提到罗布泊沙漠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不过,对于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探险家来说,他当然不会真正地畏惧罗布泊,1**9年9月,他在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贝尔的资助下,又带领一支探险队来到了中国新疆,这一次,他们从叶尔羌河驾小船进入塔里木河,顺水到达若羌绿洲。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900年2月,探险队随后再次向罗布泊挺进。
一阵呼喊声打断了斯文·赫定的回忆,他循声望去,那个倒霉的去寻找铁铲的队员,他的助理埃尔迪克像一阵风似的跑入营地,手里拿着一把铁铲。不过,让他欣喜若狂的不是找
到了铁铲,使得探险队能继续走下去,而是他带来的一个好消息。
“先生,我有一个巨大的发现,相信您会感兴趣的。”埃尔迪克跑到斯文·赫定身边,一迭声地说。原来,他从原先的宿营地找到铁铲后就连忙往回赶,但途中又遭遇了一场小型的风沙,这让他迷失了方向,只找到了一个低矮的地方躲避,待风暴平息,他站起身来时不由得惊呆了——眼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屋的废墟。
埃尔迪克以为自己遇到了“海市蜃楼”,但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废墟,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残垣断壁,还有遍地的碎陶片和浮露于地表的佛珠、铜钱等东西。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好带更多的东西回营地,便从地上收集了一些木雕的残片,随后匆忙而去。
斯文·赫定听完埃尔迪克的讲述,又拿过那些木雕残片仔细端详起来,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他意识到,这个意外很可能给自己和探险队带来一个极其重大的考古发现。他用颤抖的手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这果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将铭记这一伟大的日子:公元1900年3月29日,这是一座充满传奇与智慧的人类文明宝库又一次回归历史舞台的日子。”
不过,伟大的发现总是伴随一些小插曲,斯文·赫定在盘点完探险队剩下的物资后不得不沮丧地承认,他们所剩的水已十分有限,而匆忙前往发掘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只好带领全队踏上了归程,而把考察古废墟的计划推迟到了以后。
1901年3月,经过一年的筹备,斯文·赫定再次重返沙漠,探险队沿着去年的道路,一路小心摸索,向着心中的那座古城出发。经过几十天的跋涉和寻找,就在全队上下都疲惫不堪、眼看着就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地穿越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区域时,他们发现了许多古代的烽火台,而那条烽燧线一直延伸到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湮没的古城,而那里,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那片废墟!
由于这一次的目的很明确,探险队立即在泥塔底下支搭帐篷,在古城内十三个地点开始挖掘,经过一个多星期,他们获取了大批汉魏时代的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和一些带有雕工精美的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最重要的文物当属中国魏晋时期的木简和残纸,要知道魏晋书法真迹流传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探险队在遗迹里的一次发掘所获就达一百五十余件。
不过,这些都还不能算什么奇迹,斯文·赫定把这些文物带回瑞典,邀请德国着名的语言学家希姆莱研究文物上的文字。希姆莱在一些佉卢文简牍上发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词——“Kroraina”,他经过严密的论证,终于断定,斯文·赫定到过的那片废墟就是在西域历史留下过显赫声名而后来又奇异地销声匿迹的古代王国——楼兰!
这个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此后,斯文·赫定发现的那片废墟成了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着名的考古圣地之一,那里出土的古文物也成为欧美国家和日本探险队激烈争夺的对象。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两次到楼兰考察挖掘,又在废墟附近发现了十几座城址、寺院、住宅;1909年3月,日本大谷考察队的橘瑞超在废墟四十多公里处发现了
另一座古城,获得了又一震惊世界的重要文物——前凉西域长史李柏的信稿。
20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半封建社会,当时软弱的北洋政府对于外国考古队名为科学考察实为盗挖文物的行径只能沉默和退避,直到北伐战争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才于1927年正式组织了考察队,由着名考古学家黄文弼主导,对楼兰古城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挖掘。考察队在古城里发现了七十多枚有西汉纪年的汉字文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木器、陶器及丝绸、麻织品残片。
就这样,楼兰这个被沙漠湮没千年的古王国,因为后世探险队员的一次无心之失,神秘的面纱从此揭开,古楼兰的轮廓渐次清晰,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深入,它更向世界展示着一件件惊人的奇迹。
1979年,中国和日本合拍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借此机缘,新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得以乘坐直升机到达已经被沙漠吞噬了的楼兰古城。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带领的考古队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土阜顶上,发现了古人活动的遗迹。于是考古队员开始在此发掘。不多时,他们发现了埋葬在底下的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惊喜之余,加快了挖掘进度。几个小时后,一具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出现在考古队员们面前。
这具女性干尸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她头戴尖顶毡帽,上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颈部围着毛茸茸的皮裘,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从她的脸庞可以看出死时比较年轻,脸庞姣好,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浓密的金发卷曲在肩后。她面容平静,给人的感觉倒似是在沉睡,而不是失去了生命。和考古队同行的日本人利用现代技术对女尸的面容进行了还原,当照片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女尸生前是一位面容秀丽无双的女子。于是,考古队给这具女尸冠上了一个极富寓意的名字——“楼兰美女”。
女尸出土后,国内许多权威机构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对墓地的木材、毛发、羊皮等材料做的“碳14”测定,科学家们认定——女尸的入葬年代距今约3800年。这是一个很让人惊叹的尸龄,在自然的状态下,女尸能保存得如此完好,足以载入人类的科技史。而根据对女尸入葬物品的研究,科学家们又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葬俗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而跋希人和新疆的塔吉克人同属古伊兰人的序列。所以这次的发现,给科学界研究古楼兰的人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楼兰美女”的出土在当时引发了世界级的轰动,此后,***带领的考古队又给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发现。
考古队在一片沙丘上发现了一根木棍露出的小尖,根据这一点,科学家们判断出沙丘下说不定有什么发现。经上级批准,驻守新疆的解放军紧急支援发掘工程,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用手推车一车车地将黄沙推走,半个月后,一处由四十二座墓组成的墓葬群出现在考古队员面前。而其中六座太阳形的墓穴让人惊讶不已,墓穴由七圈排列有序的木桩环结,外面是呈放射状的列木,每条放射形列木长达十米。六座巨墓,六个“太阳”面向蓝天,伫立在黄沙中。墓穴里的主人皆为男性,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随葬品都是一包麻黄枝和一个草编的小篓。经“碳14”测定,“太阳墓”与“楼兰美女”同样有着3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让科学界陷
入了长久的争论。所有的考古发现,要么在3000年前,要么在汉晋之后,那么罗布泊文明与楼兰文明近2000年的断裂是怎样造成的呢?楼兰这个神奇的国度,再一次让全世界沸腾了。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有居民一万四千多人,士兵将近三千人。
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张骞数年之后返回中原,他将在西域的所闻所见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听说大宛马品质优良后,异常欣喜,就迫不及待地多次派使节前往大宛、康居一带求购。楼兰处于运送这些马匹的必经之路,在汉武帝的威迫下,他们担负起了向这些汉使提供食宿以及粮草的繁重任务。楼兰王国是个小国,而且当时西域处于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之中。因此,楼兰既不敢得罪汉人,也不敢得罪匈奴人,他们往往得把一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侍子(人质),一个送到匈奴,冒着儿子被杀掉的危险,在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汉使要出使西域各国必定要经过楼兰境内的白龙堆沙漠,楼兰王国也担负起了向汉使提供向导和饮用水的任务,因汉使多次虐待向导,楼兰开始拒绝服从西汉的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在匈奴的唆使下,曾几次攻杀汉使,掠夺财物,使得西汉皇帝非常恼火。于是,汉朝大将军霍光就派属下傅介子去杀楼兰王,到了楼兰后,傅介子拿出许多金银锦帛,假意要送给安归。楼兰王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傅介子对各王公大臣说:“安归负汉,是大汉天子派我来杀他的,应该立他的弟弟尉屠耆为王,谁如不从,汉朝的大军马上就到!”各王公大臣见安归已死,而且汉朝大兵压境,反抗只是徒丢性命,只得默认了这个事实。
安归死后,汉昭帝即诏立曾在汉朝做侍子的尉屠耆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尉屠耆归国后,为了摆脱匈奴人的控制,立即率领国人南迁,并改国名为鄯善。至此,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楼兰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作为一座城市,它仍然延续了下来。
随着汉军在与匈奴交战中的胜利,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楼兰古城内“使者相望于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贩夫走卒穿梭其间,喊着叫卖的调调;小孩的打闹声、夫妻的斗嘴声,晚饭时家家户户冒起的袅袅炊烟遍布古城……
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成为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但是,西汉王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
原群雄开始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也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的。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地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猜测,一为楼兰毁于干旱,一为楼兰毁于洪水。持前种观点的人认为,楼兰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使水利设施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一千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三千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才缓解了楼兰的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暴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看来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但是这里却没有战争的痕迹。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与此相对的猜测是楼兰古城毁于洪水。有人认为,在1600年前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繁多的植被,飞禽猛兽出没于此,生态环境与现在相差极大。这一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与楼兰古城平行且只有二十二公里左右,若是楼兰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是,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导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开荒需要大量烧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浅。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环绕。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抬升湖水,导致水位上涨,向西蔓延至楼兰城,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下沉,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使楼兰古城毁灭。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城成为沙漠中的废墟,不可逆转的现实是,辉煌的楼兰古城永远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漫漫黄沙遮盖了昔日绿洲上的城市,人们只能从那残存的遗迹中,追忆那流传千古、不绝于世的神奇传说,叹惋那沉睡千年的惊世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