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则
《西游记》一部定性①书,《水浒传》一部定情②书。勘透方有分晓③。
【注释】
①定性:此处指令人凝定心性,导入正轨,不再想入非非,心猿意马。
②定情:此处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义。
③勘透:深刻领会。勘,察看。分晓:清楚,明白。
【译文】
《西游记》是一部能够使人凝心定性的书,《水浒传》是一部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情义的书。只有读透了它们,才能领略到它们的要旨。
【评点】
《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他本是一只野性难驯的猴子,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敢下幽冥挑阎王,
敢上九天欺玉帝。后来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开始也是不肯驯服,一味惹祸,逼得唐僧不断地给他念紧箍咒;逐渐地,他就变得安静下来,甚至开始讲说佛法。
那日唐僧四众行至一座高山,唐僧心惊,发生了一场师徒对话。悟空问:“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吗?”行者道
:“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好玄妙的“再不作声”,因为师徒二人两心照印,是真的各自解得玄秘奥妙的《心经》,好比佛陀的拈起一枝花来,不说话;大弟子迦叶也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从这时开始,孙悟空保着唐三藏历经磨难,也把自己的心性打磨得琉璃净透,端庄稳重,心也得凝,**得定。这个正果,不是说封了“斗战胜佛”之后才算是得了,而是现在还在和魔斗战不休的时候,已经得了。
人的一生,也好比一只猴子的闹天宫,无限野心;长大成人后,迫不得已
遵从种种社会规则,但是一颗心仍旧野性难驯,被社会屡屡教训;到后来,参透了世事,洞明了人情,晓得了万法唯心造,智慧升起,终于凝心定性。
《水浒传》里个性迥异的一百单八将,走过不同的人生道路,经历相异的人生际遇,最终会合在一起。在这片乱世江湖里,一次次战争就是一个个的大戏场,上场的是兄弟守望相助、同生共死的感情戏码。宋江带领的水浒众将受了朝廷招安,却屡受奸臣欺负。奸臣又防宋江作乱,干脆要将他下毒害死。他服了毒酒,觉得身体沉重,又挂念在别处做官的李逵,若得
知这种情况,必定造反作乱,于是把李逵诓来,骗他也服下毒酒,然后告知真相,李逵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回到任上,果然毒发身死,临死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和哥哥一处埋葬。”读到此处,怎不泪下?这种兄弟情分,在书里随处可见,《水浒传》着实是一部定情书。
人的情、性如风卷柳絮,起伏难定。若是能够勘透两本书的主旨,以此为模范,学着定性、定情,便能够在世间行走沉稳,行事不谬误乖张,出离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