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不是谁想发生的
不知为何,舒桃总觉得自从自己回京以后,好像一直都被景秀雅牵着鼻子走,不管是做什么都会被对方抢先一步。然而,现在王太医都已经死了,她再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只能看宫里的消息了。
那李三虽然无赖,但是终究是个有孝心的人,估计他回去后就会告诉袁福自己的消息,如果没猜错的话,明天一早自己的事情就会被景秀雅所得知,如此自己刚好可以进宫与景秀雅见面。
凭景秀雅对舒家军的畏惧,她即便是找到了自己也不敢把舒桃怎么样,如此声东击西,房凝和敏阳的人才能行动,只是如果计划一旦行动就无反悔之意,敏阳也会受罚。
就在二人沉默的时候冷言也匆匆赶了回来,本来还想着向舒桃道歉,却没想到嗜血已经回来了,身上还粘满了血迹,冷言一看见他二人此刻的样子,就知道一定是王太医出了事。想到这三个人皆是沉默不语,谁都清楚,接下来就只能看景秀雅是否愿意上钩了。
“你们都出去吧,我想休息一会。”舒桃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如此说道,此时外面的天已经蒙蒙亮,可是几个人都
一夜未眠,若是进展顺利,估计明日就会有消息传出来。
二人出去后嗜血见他眼中杀死全无,就知道是那边的事情顺利,一想到自己眼睁睁看着王太医惨死,他便觉得是我自己办事不利。
“你说的对,她和我们不一样。”冷言突然淡淡的说道。嗜血听后只是会心一笑并未说其他。
与此同时,景秀雅将敏阳收监后本来以为自己高枕无忧,凭着她对舒桃的了解,知道她迟早都会来找自己算账,有两个孩子在自己的手上,她不怕舒桃不会向自己求饶。可是皇上病重和公主获罪的消息天下皆知,却始终没有看见舒桃的身影,景秀雅不由得有些生疑。
自敏阳获罪后舒槐就再也没有和她的人见过面,后来他在宫人的口中得知敏阳被关进天牢秋后问斩,舒槐不禁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让她去找王太医,才牵连了敏阳,因此每日都活在内疚当中。
晌午,太监照常给舒槐送吃食过来,看着昨天一口未动的饭菜无奈的摇了摇头,一脸的可惜样,临走前忍不住说了他一句。
“这皇上和公主如何是天家的事,和你们这些寻常百姓
有什么关系,你前些日子受的刑法都好了,忘了疼是吧?虽说是被关着,可是明显已经忘了你的存在,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却自己要死要活的,你知不知道,即便是在这宫里,每天又有多少人是饿死的。”
说完,那太监将昨天的饭菜端了出去,舒槐一个人坐在地上,这人的话并没有让他振作起来,反而是提醒了舒槐,这皇上病重是天家的事,他只是让敏阳去找王太医弄清皇上的病情,如何就赔了性命。
就在舒槐不解的时候,屋里的窗户响了一声,舒槐立刻提起精神向旁边靠了过去,谁想到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敏阳身边的贴身婢女采莲。舒槐先是一愣,公主府的人应该全都离开京城了才是,为何她却还在此地,难不成是舒桃回来了。
“公子莫慌,是我。”采莲一进屋就看见舒槐十分惊讶的看着自己,瞧他一身狼狈不堪的样子还以为是受了刑罚,谁想到上下大量了一眼后却没见到新的伤口,她这才明白,舒槐一定是知道了敏阳的事情才会如此。
“你怎么会在这?”舒槐反应过来满心期待的问道,采莲自然明白他
的意思郑重的点了点头,舒槐得知舒桃归来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但是也因此加深了他对敏阳的愧疚。
“娘娘现在住在宰相府,倒也还算安全,只是公主获罪后宫里的眼线一多半都没景秀雅秘密处决了,我不得不亲自过来。”采莲甚至舒槐如此狼狈是为何事,所以才主动提起来,说到底他们这些人都是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敏阳的事毕竟是谁都不想发生的。
“娘娘想让我问问你,知不知道王太医是怎么回事。”说着,采莲望了望外面,透过窗缝舒槐看见刚才的那个太监正守在外面,原来这人也是敏阳的人,难怪采莲说混进来就混进来。
“王太医怎么了?”舒槐这才反应过来,看着采莲此刻的脸色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王太医也是朝中老臣,敏阳出事如果问题不在他身上,那么只怕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昨天夜里,王太医被人杀害了,线索到这也就断了,娘娘让我问问你,皇上的病情你知道些什么?公主的暗士行动前可曾和你说过什么?”采莲如此问道,舒槐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那人只告诉过自己宫中马
上就会有行动,叫他找机会逃离,对于计划和皇上的状况却只字未提。
采莲见状无奈的叹了口气,线索到这就已经断了即便是舒桃恐怕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逼宫容易,可是计划一旦实施,救出去的不是皇上,只是一具尸体,到时候所有参加过行动的人全都成了造反之人,依着景秀雅的性子势必要斩草除根,这长街是注定要经过一次鲜血的洗礼了。
“我听宫人说,这几日景秀雅一心都在朝政上,舒桃既然已经回来了,看来应该是朝中大臣的手笔,皇上哪里没有前几日看的那么严,进去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许你能靠近在外面看看情况。”过了一会舒槐轻声说道,采莲听后点了点头也只好这样了。
她好不容易混进宫来总不能空手回去,早一日弄清楚宫里的状况,也就能早日行动。那日在府上房凝几人的话她听的一清二楚,可是她知道,舒桃是不会放弃敏阳的,公主能不能活着出天牢,就看舒桃这一次的成败了。
说完,采莲就从窗户溜出去向皇上的寝宫而去,舒槐看了看桌子上的吃食,终于吃上了多日后的第一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