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就是这句!
萧景耀沉默的看着赵长宁,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法反驳。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八王爷是风光霁月之人,即便无缘皇位,但也努力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国为民不惜身。可近来发生的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却也让他不得不多想。
赵长宁这番话,可以说将萧景耀心中的那点小侥幸都给浇灭了。
他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说道:“这些都是没有证据的事。”
“我不在意他的这些小九九,但是他不能拿湖州千万百姓的性命来博这虚无缥缈的民心。”赵长宁语气冷冽:“现在,所有人都等着他这位云州之主引流救命。他偏要在这个时候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告诉大家他为引流之事付出巨大,甚至不惜和云州的百姓官员们对着干。”
“长宁,你怎么能这样想?”萧景耀蹙眉,他觉得或许这其中有他不知道的内情。
赵长宁讥讽一笑:“你倒是忠心耿耿。在你心里,是八王爷更重要,还是湖州百姓更重要?”
萧景耀沉沉的看着赵长宁,最后说道:“云州之事,我会派人调查清楚,若是八王爷真的存有私心,
我必然力谏。”
“最好不过。”
就在这时,桂莺从外面走了进来。她先是一愣,而后快步的走到赵长宁的身边,低声说道:“公主,胡叔叔那边传了消息过来。”
说着,她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赵长宁。
赵长宁打开一看,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她将这份书信展开放在萧景耀的面前,淡声说道:“好好看看,这是湖州萧家军内部胡献所调查出来的。”
这调查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此前赵长宁让他调查的湖州百姓被人蒙骗,渲染湖州灾害是为君者失德,是萧家军数万将士冤死的事情。这些和她料想的一样,背后确实有八王爷的手笔。
萧景耀眉头微蹙,胡献竟然将这件事情隐瞒不报?
“这些人都到我面前刺杀来了,隐藏起来的人还会少吗?这偌大的湖州,有多少百姓受到这样的蒙骗,有多少人认为这次旱灾是为君者失德?有多少人,为萧家军不平!”
赵长宁语气越发冷冽高昂,一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萧景耀,宛如质问。
一旁的桂莺心中胆颤,无措的看向萧景耀。
“这件事情,我会调查清楚,绝对不会让
那些百姓被有心人蛊惑。”萧景耀沉声开口,神色中也全是严肃。
他要救湖州百姓,要救萧家军。但也不容许萧家军变成别人手中的利器!
目送着他快步离去,赵长宁却好像没了力气似的坐在座位上。调查?这些事情就算调查了又怎么样?湖州百姓等得了吗?大赵的旱灾等的了吗?
“公主……”看着赵长宁紧蹙的眉头,桂莺惴惴不安。
公主这是又和公子吵架了吗?公子才刚刚回来,两人都还没来得及好好说话呢!
赵长宁摆了摆手,将一旁的窗户给打开。桂莺顿时打了个喷嚏,说道:“公主,现在天气凉着呢!再过段时间入冬了,更冷。公主还是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莫要病了。湖州的天气本就冬冷夏热,这赈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今早我还看见卓琬姐姐在给公主和安王缝大衣,这个冬天若是回不去了,天寒地冻的也不怕外头雪凉。”
“你说什么?”
赵长宁一顿,突然抬起头看向桂莺。
看着她突然严肃的神色,桂莺愣了愣,默默的回想着自己刚才说的话,呐呐道:“我说再过段时间入冬了。”
“不是这句。”
“这赈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今年冬天怕是回不去了。”
“也不是这句。”
“……天寒地冻的也不怕外头雪凉。”
“没错,就是这句!”赵长宁眼睛一亮,忍不住拍了拍桂莺的肩膀。
“公主,这话怎么了?”桂莺懵懵的眨了眨眼睛。
赵长宁没有回答,而是说道:“你去把湖州历年冬天的天气记录找给我。如果有整个大赵的天气记录就更好了。对了,再去找几个常年生活在湖州的老百姓。”
“是。”桂莺点了点头,转头就要出去。
正巧这个时候卓琬端了夜宵进来,见桂莺火急火燎的样子,不由问道:“这是怎么了?大晚上的,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事。”赵长宁摆了摆手,突然有些好笑。
她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也鲜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让她失态。可刚才她确实是激动了。
在她那个世界,久旱逢甘霖是必然的。一个地方,即便是干旱,也不可能长远的干旱下去。若是她能够通过那些天气记录,寻找规律。再结合她前世学习的那些知识,说不定可以判断出来
这一次的旱灾为什么会来势汹汹。再根据气流之类的因素影响……
她失笑出声,做久了这大赵的长公主,还真将前世学的东西都忘光了不成?
她轻呼口气,突然轻松起来,说道:“时辰不早了。这段时间,你们也跟着我没日没夜的忙活着。早些歇息吧!之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们。”
“是。”
“是。”
卓琬和桂莺对视一眼,虽然不解但还是恭敬的行礼退下。
这才多大会儿的功夫,公主这心情怎么突然又好了?
不明所以的两人齐齐叹了口气。
次日一早,陶谦和柳元出发前往云州调查,并且说服八王爷尽快推进引流之事。随行的侍从整理东西,卓琬也起了一个大早,特意下厨做了最拿手的点心,细细的装进食盒当中,递到了陶谦的面前,说道:“陶学士,这一路颠簸操劳,还请保重自己的身体。这是奴婢做的京城点心,希望合陶学士的胃口。”
这段时间,陶谦忙里忙外,整个人消瘦了不少。她看得真切,就连吃的东西也是草草了事。
陶谦看向卓琬,面色温和的点了点头,拱手说道:“有劳卓琬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