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荷花脸皮还薄,被李妍年这么一打趣,唰地一下整个人就跟热锅里刚煮熟的虾子一般,红得滴血。

    李妍年继续猜:“未来姐夫是谁啊?看样子应该还是我也认识的人……齐大哥?”

    荷花受惊地抬起头来,一双水汪汪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她。虽然没说一个字,但她的表情已经完全出卖了她。

    “哦~~~~”李妍年露出一副我懂了的表情,意味深长地拍了拍荷花的肩膀,“齐大哥动作挺快啊,荷花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婚事啊?”

    荷花到这时候才勉强克服了心中的羞意,低声道:“齐大哥说再等我两年……还太小了。”

    李妍年乐得哈哈大笑:“哎哟他还知道要等你两年啊,行,那我就更放心了。荷花姐,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现在周叔田叔他们都搬到作坊里住了,你一个人在麻子沟里住着我可不放心,要不你白天还是跟着周叔他们一起,晚上住作坊里,或是跟着齐大哥一块儿回麻子沟也成。你觉着呢?”

    不谈婚论嫁,荷花的神情还是挺正常的,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想先住在作坊里,跟着周叔他们学手艺。”

    李妍年倒是完全没有想到荷花会对烧瓷有兴趣:“你跟周叔他们说过了?他们也同意?”

    荷花点点头,眼里满是李妍年从未见过的神采:“嗯,跟他们说过了,田叔愿意收我做徒弟。我想过了,有着一门手艺傍身,就算是以后穷了病了,也能有个活路养活自己。”

    她心里还压着一句话没有告诉李妍年,她欠她的实在太多,既然李妍年要高品瓷,拿她就奔着这个目标,多多少少为她出一份力。这也是荷花能想到的,最好的报答方式。

    既然老周他们都没有意见,李妍年就更不会

    有异议了。荷花说的那句话她也很是赞同,这世道,最饿不死的就是手艺人。

    说起这个,也不知道张家村那边的毛竹副产品线开发得怎么样了。李妍年决定等哪天有空,还是得去张家村那边看看情况。

    一个月后。

    天才蒙蒙亮,李家村的村民们却已经趁着太阳还没有大出的时候纷纷出动,挑着担儿,提着桶儿,到祠堂边上的湖里打水浇地。

    碰上相熟的人家,也都热情地互打招呼:“老七,你地里的出苗了吧?刚刚路过你家田地,绿油油的一片,长得挺好。我家的就**了,到现在都没看见出苗。”

    “谁让你们家种得晚?早让你们家去猎户家借番薯种了吧,偏不信,你这晚了七八天才种下地的,能跟我们家的一样?”

    “你当我不想啊,谁让前头种的荠菜还没收完呢,好歹也是辛苦种了半个多月的,能说拔就拔?我现在担心的还是咱们村的水,你刚去打水没见着咱们村这湖,水已经少了一半多了?这贼老天可真是邪性,开春到现在就没下过一滴雨,你说天再这么旱下去,湖里的水一见底,咱们这地可咋整?我就怕咱们地里种的赶不上收……”

    李老七呸呸呸了几声:“老天爷已经够邪性了,你就别乌鸦嘴上来凑热闹。咱们这伺候庄稼的反正就是看天吃饭,死马当活马医,好赖也试他娘的一试。再说猎户家的不是说了吗,种不好地的也能编篮子席子跟他们换粮食。要不是我这手糙,一天编不了几个篮子,我还真乐意天天上山砍竹子去。反正你看着吧,这天再旱,咱们村只要勤快点肯做的,这荒年也饿不死人。”

    和他闲聊搭话的人想想还的确是这个道理,和李老七又闲扯了几句,两人便各自

    忙着给自家田地浇水去了。

    李老七说的编篮子正是李妍年新开发的一个商机。除了村里人编惯了的菜篮子和竹席,李妍年还给李家村和张家村擅长编织的村民制定了编织任务,什么隔热垫、脏衣篓、收纳箱等,等他们自己摸索出编织方法了,再传授给村里其他人。材料也不仅仅局限于竹子,像村里到处都能见着的干草揉软了也是很合适的编织材料,而且比毛竹还更好打理。这些欧风muji风等偏性冷淡风的软装家居饰品,编制容易不说,在系统上卖出售价还不低,商业价值简直是大大的。

    考虑到手工编制耗时长,李妍年给村民开出了席子一张换一斗大米,菜篮子五个换一斗大米的价格,其他几样编制品也是按照大小和编制难易程度价格不一,但总的来说,还是要比挖野草草药划算多了。况且在土气越发干燥,山中已经挖不到多少草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编织业大军当中来。不管是李家村还是张家村,只要会一点编织手艺的,顿时都成了村民争抢的香饽饽,恨不得吃住都能在人家里,一天就把人会的那点花样给学全了,鞍前马后的那个伺候劲儿就不用说了。

    李妍年这边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顾家别庄上总算传来了个准信,逸王爷扣着人过完中秋,又过完重阳,实在是找不着其他拖延的借口了,再加上嫡女赵芳的婚事在即,他也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跟涂氏再起什么冲突,秉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和稀泥宗旨,终于首肯赵旭离开别庄自立。

    赵旭在信上说他已经收拾好东西,明天就能到李家村。虽说这话他前头几封信都已经提过好几次了,却回回落空,李妍年还是没忍住高

    兴,又上二楼把他的房间给收拾了一遍。

    幸好这次逸王爷是说到做到。

    看着只拎了个小包袱站在自家门外敲门的赵旭,李妍年眼露惊喜:“你真的出来了?快进来,吃饭了没,饿不饿?要是饿我给你下碗面条啊……”

    赵旭来之前刚吃过饭,但听见李妍年提到面条,嘴里唾液就止不住地分泌。

    “那就来一碗吧……”他举着个手指,弱弱地说道。

    李妍年自然没辜负他的期望,仓库里存货随便一翻,就给他折腾出了一碗超豪华的海鲜面。

    赵旭闻着熟悉的泡面味,感动得几要落泪。

    看着眼前这个不顾形象也不顾热汤烫嘴,只顾着狼吞虎咽的俊美少年,李妍年嘴角一抽:“慢点吃,你在顾家别庄上是一直挨饿么……”

    赵旭吸溜一把面条,烫得直呼气,囫囵吞下才答道:“饿是没饿着,就是味儿不对,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李妍年:……

    还真是她的错,一天能磕掉十包辣条的少年,已经在重口的路上越走越远。清粥小菜,自然是满足不了现在的赵旭了。

    “这回回来打算住多久?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不打算继续刚才那个话题,李妍年问道。

    要是别人这么问,赵旭会觉着对方并不欢迎自己,有赶客的嫌疑,但问的人是李妍年,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打算等明年乡试开了,去试试科举的路子……”

    “考科举?”李妍年很是惊讶,“可你的身份能参加科考吗?”

    赵旭一听见前半句还以为李妍年不觉着他有那个实力,心里还有些小委屈,其实自己一直读书都挺用功的,毕竟庶子争宠不易,表现自己的路子来去也就是那么几条。不想淹没在人堆里,就得自己争气。

    听完李妍年

    的问话,他才知道自己是误会对方了。

    “能的。科考本就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皇室宗族里子弟大多能蒙祖荫吃老本,一辈子有朝廷养着,吃喝玩乐不惹是生非的,一辈子也就这么喜乐安康地过去了,所以没人闲得慌那么上进地去跟平民子弟抢科举名额。再说我们这些人生来就已经是这个位份了,再上进,把官家的位置摆哪儿?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推恩令,除了承袭王位的嫡子还能混吃等死做个闲散王爷,其他王室子弟朝廷不再出份例供养。要想不饿死,总得自己找个出路。”

    李妍年算是听明白了,赵旭这是打算做王室里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啃老,还是挺有想法挺有志向的一个年轻人嘛。

    她向赵旭投去赞许的目光:“既然准备考乡试,那咱们也得好好准备起来了。你需要哪些书?我留意着都给你买回来。纸墨笔砚你也不用操心,家里现成的都有……”

    自己已经受过李家许多恩惠,这个时候再退让反而显得虚伪了。赵旭温润笑笑,掏出早上出门前赵瑞给他的一百两黄金,直接递给李妍年:“知道你不喜欢银票,直接换成金子了。你先替我收着,有需要的你直接拿去用就是了。”

    一百两黄金!逸王爷这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挺豪啊。不过一想到这些钱就是赵旭的全部家当,李妍年伸出去的手顿时软了,并不太想接。

    赵旭看出她的迟疑,满不在乎地说道:“你还是收下吧。本来早上离府的时候我都没打算拿赵瑞的钱,但看着涂氏看见银票出手那点肉疼的样子,我一想到这是赵芳的**钱,当然是不收白不收,多解气啊。”

    说的好有道理,李妍年竟然无言以对,到底还是把钱给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