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筵席敬酒

    酒席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但如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而不想或是不能喝,该如何拒绝呢?

    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娶丧办,请客喝酒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交场合当中,若不能饮酒,难免会破坏气氛,甚至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奚落”。

    面对劝酒方种种巧妙的话语,既要不喝酒或少喝酒,又要避免让劝酒的人觉得我们是故意不给面子或者扫兴,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极高的应对技巧。在劝酒时,人们往往会借用一些关乎伦理、感情等方面的大道理,让人觉得不喝便“过意不去”,这时不妨用对方抛出的大道理予以回击。

    小徐的朋友志刚,人虽然不错,但是有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的毛病,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

    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得不喝实在是对不起这些称赞,不喝就不配做“朋友”。

    在一次酒席上,志刚又上演了这个伎俩,劝小徐喝酒,可小徐怎么也不想喝,就巧妙地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这样一说,志刚也碍于情面不再劝了。

    既然志刚劝酒时说“不喝就不是朋友”,小徐也明白地表示: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一般来说,劝酒的人往往认为不管酒喝与不喝并不是最重要的,双方口头上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才是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关乎“仁义”的大道理予以反击,劝酒者也会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再为难人。

    各种应酬的场合中,拒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面对重要的客户或是所求之人向我们敬酒时,拒酒更是难上加难。此时,拒酒的话必须

    说得巧妙,而且令人信服,才能避免破坏宴席的气氛。可以说,在酒桌上,既要达到少喝的目的,又要维护对方的面子,这称得上是一门艺术。除了上面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一、转移话题。我们可以适当地恭维一下对方,找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把目标从喝酒上转移出去,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千万不可生硬地转变话题,这会使对方不高兴。

    二、一般来说,面对酒席上的贵客,不喝是不可能的,只有尽量少喝,因此就要避免主动出击,否则敬来敬去,不知什么时候能休止。

    三、假若确实喝不下烈性酒,可将酒杯端到嘴边做个象征性的动作。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但不可举空杯,这会让主人难堪。

    拒酒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拒绝的话,不妨这样说:

    一、强调后果,表示感谢。比如:“感谢你

    对我的一片盛情,我酒量小,原本只有一杯,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已经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希望你能体谅。” 这样说显得朴实、真诚,也说明了后果和隐患,劝酒者一般也不会再勉强。

    二、突出事实,说明情况。这就是说,拒酒时,要说出令对方无懈可击的拒绝原因,再辅助以得体的语言,能令劝酒者就此放弃。比如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久别重逢的老同学要和我们痛饮三杯,不妨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适,正在吃药,医生不让喝酒,只好请你多包涵。以后还有相聚的机会,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这样一说,劝酒方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劝酒,都要在拒绝的时候注意到以下几点:

    第一,拒酒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要拒绝得太过生硬,让对方

    失了面子,要面带笑容,言语委婉,切忌说出“我就不喝,看你能怎么样”这样生硬拒绝的话。

    第二,不要说“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这样反而给了对方话柄,对方很可能说:“是啊,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第三,面对热情的敬酒时,首先要举止大方,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或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倒在地上,这样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四,要明白在酒席上要懂得拒绝,不要强出头,特别是对于那些好强的人来说,因为劝酒的人经常会用激将法来让人难堪,比如:“才喝两杯就不行了”“你行不行啊”“不行别勉强”等。这时,有的人听了这些话就会感觉不服气,一杯一杯猛喝,最后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事实上,往往没人在意你喝了多少,遇到这种事不如就笑笑坐下,此时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酒席散去没人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