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
淘宝上的衣服图片明明非常漂亮,拿到手里却令人极度失望;网站上相亲,明明看到对方的图片很漂亮,一见面却让人大跌眼镜;网上卖的产品明明好评如潮,可为什么拿到自己手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在网络中有非常多的虚假信息,稍不注意就容易上当受骗。
美国某知名的媒体在2013年5月12日发表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文章,这篇文章将现在网络中七种最常见的虚假信息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逐一的分析。
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统计,经数据显示,网络出现的交友信息中,大概存在着10%的虚假账户,几乎每年都有5000万左右美元因此而损失。国外知名在线交友网站Seeking Arrangement每天都要对存在于该网站的虚假账户进行删除,每天都会删除600个左右。而与他们合作的TCLogiQ公司,则要对所有的账号进行筛选并关闭,总共
有6万个账户已经被其关闭。
网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和虚假身份的人,如果信以为真,你很可能就会上当受骗。
28岁的俄国人考斯基在**上认识了一位美国女孩,名叫芭芭拉,从**上芭芭拉发布的相片看来,这是一位十分貌美又可爱的年轻女子。两人在网上聊了一阵子,考斯基就迫不及待想要飞奔到美国去看望芭芭拉。
三个月后,考斯基如愿以偿,顺利到达美国准备见见自己想念已久的女孩儿。在敲开芭芭拉的房门后,考斯基惊呆了,差点没昏过去。原来这位自称芭芭拉的人竟然是一位年近六旬,满头白发,满面皱纹的老太太。更让考斯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这位老妇见到他之后对他神秘地笑了笑,立即将他引入房门,还让他看了看自己藏在冰箱内的一具尸体。
考斯基一边发抖,一边跑了出去。原来这老妇真的叫芭芭拉,网上她发给考斯基的美女照片是她年轻时候拍的。现
在的她独身一人,几个月前,一名男性房客在她家猝死,为了避免被警方怀疑,她竟将其冻进冰箱里。联系考斯基,在网上和他谈情说爱,也是因为年纪已老,无聊空虚。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要面对各种各样扑面而来的信息,这里面夹杂着有价值的信息,也包括着种种有害的信息。
网络虚假信息不仅发生在网络交友平台上,同样还发生在网上二手货交易市场。
湖南的一位大三在校学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人要转手一个二手计算机配件,而恰好自己正缺这个配件,一直想去电脑市场上转一转,现在有这样的好事,真是捡到便宜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与其在网上砍价。对方声称自己是广东某大学的学生,由于毕业在即马上要离校,自己的计算机基本上不用,所以想处理掉。说明理由之后,卖家还给湖南这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计算机相关配件的详细说明与购买发票,湖
南青年并未产生任何怀疑。对方要求先付款,后发货,湖南青年马上要了对方的账号,把钱转了过去,在家只等着发货了。
可是,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湖南青年还是没有收到广东青年的邮寄包裹。打电话过去,语音提示这是一个空号,湖南青年瞬间明白自己是被人骗了。对方那么远,自己又是一个穷学生,怎么去通过自己的方式维权呢,湖南青年想了想,实在无奈,只有就此作罢。
对于这些充满诱惑以及无限可能的网络信息,我们一定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分析,由于网络信息虚假成分太多,因此而受到敲诈勒索的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面临着举证的困难。特别是很多网站没有进行登记备案和实名认证,有些还是通过代理IP上线,甚至直接在境外注册,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查封,更无法帮助相关人员进行侦查和破案。
尤其是在一些经
营性的网站,更容易出现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情况,黑客高手会制作虚拟网页,完全模仿交易网站的页面,让用户上当受骗。在这个法律监控之外的空间,还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水军”到处公开别人的重要信息,发布污蔑、诽谤的信息,这些情况,对于无辜的网民来说,真的如同灾难。
在辨别这些虚假信息的时候,我们要控制好自己,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高辨别力,不要受控于虚假的信息。
具体来说,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网络上的虚假消息有其基本模式,看到了,很容易分辨。
第二,在自身不熟悉的领域,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媒体报道的信息,可以看看是否有人转发,如何评论。
第三,媒体报道的信息也要甄别,有的时候记者本人也可能出错。
第四,如果总是用“据有关人士”“据悉”“据了解”而又无法指向确定消息源的,基本别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