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大众心理学》是法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1841-1931)的传世之作,同他的《****心理学》《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等一起,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对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已被译成二十余种语言,至今仍饮誉国际心理学。勒庞其人,不但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更被称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
《大众心理研究》的法语名是Psychologiedesfou***(《群体心理学》),出版于1**5年。作者认为人的群集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
理学定律”(lawofthementalunityof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群集时还会产生一处思想的感染,使得偏激者和群众的无意识思想通过一种神秘物作用要理互相渗透。勒庞总结说,当它成为集体时,任何一种虚弱的个人信念都有可能被强化。
《大众心理学》一书早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大学者梁启超的关注,《新民丛报》曾连载梁启超的《国民心
理学与教育之关系》一文,介绍法儒李般(LeBon)氏所着国民心理(ThePsychologyOfPeop***)。甚至连蒋中正都曾读过勒庞的《革命心理学》,还写了阅读笔记。吴旭初、杜师业翻译成《群众心理》,在1920年9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关于这两位译者的生平,可查到的资料很少,只知道吴旭初曾留学法国;杜师业是浙**田人,清末的举人,法政学堂的教授,青田首任知事,国会众议院议员,大总统府政治咨议,《时事新报》总主笔,在民国时还当选过国民代表。
同时,勒庞的其他代表作也全部得以译介。当时,很多学者,比如周氏兄弟、梁漱溟等都多次引用过勒庞作品中句子。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词典》里,有“群众心理”一个词条,其中就
涉及到勒庞,原文如下:
群众心理:个人单独的行为较之在群众中的行为往往有显着之差异,故群众心理颇值研究。旧时心理学家只知注意个人心理而不重视群众心理,其意以为群众心理不过个人心理之集合而已,实为大谬。近代始知群众实另为一心理的单元(PsychologicalUnit)具有混合体之作用,决不仅为一集合体也。如塔特(G.Tarde)鲍尔文(MarkBaldwin)黎朋(GustaveleBon)诸人,于此方面颇多发明。群众成为混合体之条件,在其具有共同之兴趣(Commoninterest)。
到了1927年,在国内,正是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周作人再次在文章中提到勒庞:
我近来读了两部书,觉得都很有意思,可以发人深省
。……其中的一部是法国吕滂(G8226;le-Bon)着《群众心理》,中国已有译本,虽然我未曾见,我所读的第一次是日文本,还在十六八年前,现在读的乃是英译本。无论人家怎样地骂他是***,但他所说的话都是真实,他把群众这偶像的面幕和衣服都揭去了,拿真相来给人看,……我是不相信群众的,群众就只是暴君与顺民的平均罢了,然而因此凡以群众为根据的一切主义与运动我也就不能不否认,这不必是反对,只是不能承认他是可能。
如果你想弄明白为什么以理智、严谨着称的德意志人会为***疯狂;为什么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凑成一个民族会变得残暴、无赖;为什么几千年农耕养成的中华礼仪之邦,会经历****,其根源又在哪里,读读此书,或许能有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