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诱人于无形才是真功夫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要找别人帮忙做一件事情,比如设计一个小游戏,做一个简单的玩具,代买一些东西等,可是你又踌躇着不敢开口,害怕别人拒绝、推脱,而这个时候,如果那个人主动说,我帮你设计吧,我帮你代买吧,你一定很感激,很舒服,觉得对方特别善解人意,特别可爱,值得交往。等到以后,如果这个人请你帮忙的时候,你也会非常痛快,甚至不用对方开口,你就会自己主动提出来帮忙。
事实上,这很正常,人常说,将心比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际交往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复杂而庞大,但有的时候,想要有个好人缘,其实也非常容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足够了。
“要想让别人对你信服,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别人的心里感到慰藉,这样一来便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你效力。”芬兰着名心理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马里亚阿纳·林德曼曾经这样说过。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所有的暗示只有转化为自
我暗示才能够发生作用,那么,怎样让别人自动自主地将来自你的暗示转化成他(她)自己的想法呢?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站在他(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顺着他(她)的思路想下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他(她)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了解之后,才能顺势去引导他(她),让他(她)的思想和行动朝着你想要的方向靠拢。
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操作起来一点儿都不复杂,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并将换位思考当作一种习惯的话,想要改变别人的行动,“诱人于无形”其实很容易。
举个例子来说,你的一个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想要知道原因,想让他(她)想办法去补救,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疾言厉色地训斥他(她)一顿?歇斯底里地冲着他(她)咆哮?威胁他(她)说要扣工资扣奖金?这样做或许能让你的心里舒服一些,但对工作却于事无补,甚至因为你的斥责和威胁,你的下属会打心眼里不舒服,不愿意配合你找出出现纰漏的原因,更不愿意配合你做出补救,毕竟他(她)只是个员工,大
不了换个工作就是了,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公司和你这个上司。
所以,为了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你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和他(她)交流,你可以对他(她)说:“你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表现一直都很好,我还打算下周向公司建议提拔你为副主管,这一次,虽然你的工做出现了失误,但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或许,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方便的话,可不可以告诉我,我想也许我能够帮上忙。”假如你就是那个犯错的下属,听到这样的话会不会非常的感激?会!肯定会!心怀感激的他(她)多半会对你敞开心扉,将一切都告诉你,竭尽全力配合你去补救,去挽回,并且因为你的“宽容”,他(她)会对你更加忠诚敬佩,以后干起工作来也会非常的卖力。
对!事情就是如此的简单,换一种态度,换一个角度,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就会得到一份不一样的惊喜。
想想,要是你犯了错误,你的上司劈头盖脸大骂你一顿,你是什么感觉?即便你知道他说的全是对的,但你
会由衷感激他吗?你的心里能舒服吗?相反,若是你的老板根本就没有责备你,还递给你一个安慰的眼神,轻轻拍拍你的肩膀,你的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高明的人,从来都不会命令别人去做什么,而是会用非常巧妙的手段让别人主动帮助他去做事情,而且这件事情一定是他希望别人做的。
这说明什么?差别!
成功的人用暗示去指挥别人,别人还心甘情愿,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相反,庸碌的人只能被别人指挥,不知不觉被引导。
美国报业大王,***的“***”——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年轻的时候曾经请着名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为他创作过一幅有关交通安全的漫画,但纳斯特画出的第一幅漫画并不能让赫斯特满意,可那个时候,赫斯特的地位和影响力还非常小,他不可能要求纳斯特为他重新画一幅,除非纳斯特自愿。
为了让纳斯特自己主动重新画一幅,赫斯特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最后,他决定请纳斯特吃饭。那天晚上,两人一起共进晚餐,赫斯特不断夸奖纳斯特的漫
画,气氛非常融洽,纳斯特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这个时候,赫斯特却转过头,看着窗外的大街,轻轻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地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许多孩子在这里失去了生命,我觉得电车司机就像是恶魔,他们从来都不愿意为了正在玩耍的孩子踩一下刹车,就这样直冲过去。”听了赫斯特的话,纳斯特很吃惊,也很愤怒,他跳起来,高喊:“上帝!这太残忍了!先生,我必须重新画一幅漫画!”于是,饭后,纳斯特在宾馆中熬夜画好了一幅新的漫画,而这正是赫斯特想要的。
有的时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只要你懂得了人心,懂得了巧妙暗示的技巧,你也可以像赫斯特一样让别人主动、自觉、愉快地为你做事。
没有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更没有人听到“你该……”“你必须……”“你一定要……”这样强硬而咄咄逼人的字眼时会感到愉快,所以,如果你想要别人做什么却又无法说服他(她),那么就试试这个方法吧。
“诱人于无形”才是真功夫,真正学会了它,你将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