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挣脱束缚,破茧而出
你的父亲长什么样子?你的母亲长什么样子?你的爱人长什么样子?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肯定能马上给出答案。但,如果有人问你,你自己长什么样子,你还能迅速地给出答案吗?
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你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你的爱人是怎样的人?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的脑中肯定也会蹦出一连串的形容词,威严、沉默、慈祥、勤劳、美丽、贤惠等,但,如果有人问你,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立即给出答案吗?你又能找到几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
人们常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都是自己,但同样的,最不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看起来,这似乎是自相矛盾,但事实上,的确是如此。人的确对自己非常了解,包括脾气、禀赋、喜好、内心真正的想法、身体的各项反应、不为人知的种种习惯等,但有的时候人又真的不明白自己,不然,也不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了。
姜环是个非常出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肖像画。他为许多人画过相,上至王侯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论是谁,只要是找他画过相的人,无不对他的画技交口称赞,说他画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就好像真人一样。
有一天,姜环的朋友问他:“你的画技这么好
,为什么不给自己画一幅肖像呢?”姜环听了,摇摇头说:“我做不到。医者不自医,画者不自画,因为太了解,所以我画不出自己的神韵,因为是画自己,太在意,所以,能够影响我的因素也太多。”
是啊,就像画家说的那样,医者不自医,画者不自画,每个人在建立自我意象的时候总是太在乎,总是会受到太多的干扰,正是因为太了解了,所以,千头万绪,反而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神韵,不容易认识并接受真正的自我。
“我是谁”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有太多的人问过,可是真正找到答案的人却很少,人生在世,必然会与许许多多的人有所交集,上学的时候要和同学、老师打交道,在家的时候,要和父母、亲人打交道,上班之后要和同事、领导打交道。现实社会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大圈子套小圈子,小圈子套小圈子,大圈子和小圈子又互相交织,一个一个圈子的交织,交织到最后,就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牢牢地将自己束缚在中间,挣不脱也出不去,甚至在网中乐此不疲,在这层层束缚的左右和干扰下,想要刻画出一个最真实的自我又是何其的艰难。
好吧,或许说什么真实的自我你感觉别扭,那么,我们就换个简单的说法,事实
上,所谓刻画真实的自我,实际上就是进行自画像。这种自画像并不是用现实中的笔画出来的,而是用潜意识的画笔画出来的。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潜意识没有喜怒,没有自主思维,它的“行为”完全受到我们本身的思想影响。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人的思想总是变幻莫测的,当我们因为想象、苦恼、逞强、自负等种种原因出现思想偏差的时候,我们传递给潜意识的信息也会出现虚假的情况,而潜意识本身又是不会辨别真伪的,如此一来,它反馈给我们的自画像自然也就跟着失真,或者被夸大,或者被贬低,或者被扭曲。
并且,来自于思想的暗示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对它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所以,想想吧,如果你的想象偏离了现实,如果你的暗示偏离了真实,后果会如何?是的!你的潜意识中将出现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而这个不真实的自画像反过来会深深地影响你的潜意识影响你的人生,甚至左右你的生命轨迹。
简而言之,潜意识就像是一个孩子,你告诉他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你给他吃什么他就会吃什么,他从来都不懂得判断。假如你经常告诉他:“我想成功,但我命中注定一文不名”,那么他就会顺应你,帮你弄假成真,让
你一文不名。如果你常对他说“我身体不好,我浑身无力”,那么他一样会顺应你,让你的身体失去力量。
着名的独木桥实验我们都曾听过:
某心理学家带着十名志愿者来到一间黑暗的屋子,走过了屋中的一座独木桥。
走过去之后,心理学家将屋子中的一盏灯打开了。灯光很昏暗,但却足以让他们看清屋子中的情形。原来,屋子中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座窄的只有一脚宽的独木桥,桥下,十几条鳄鱼正浮出水面,张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地盯着木桥,似乎在期待有人从桥上落下来。
看到这样的情景,十个人都吓坏了,当心理学家询问,谁还愿意再次从独木桥上走过去的时候,大家都沉默了。良久之后,才有三个人表示愿意尝试,但真正走过去的却只有一个人。另外两个,一个走了一半就趴下了,一个刚上桥就趴下不敢走了,其他七个人更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心理学家笑了笑,将屋子中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在明亮的灯光下,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水池的上方罩着安全网,也就是说鳄鱼是不可能伤害到独木桥上的人的。当所有的人都认清这一点后,心理学家再次询问谁愿意过桥。这一次,成绩比上一次好,有一半的
人过去了。
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人:“为什么你们还不敢过去?桥下装有安全网。”剩余的人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他们问心理学家:“你能保证安全网就不会破吗?”
心理学家哑然。
事实上,实验者们这样的心理很正常,无可厚非。当不知道危险存在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给自己勾勒一幅安全美好的画面,一往无前地走过去,但当知道危险存在的时候,哪怕是明白危险只是一种假象,人们还是会不断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危险发生时的情景,暗示自己危险发生后的恐怖后果,比如被鳄鱼吃掉。而这些假想的恐怖后果恰恰正是他们裹足不前的真正原因。
“精神分析之父”——着名的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潜意识的力量需要不断进行心理暗示才能被激发,进而帮助你在脑海中形成美好的画面并去实现它。”
心理暗示,尤其是自我暗示本就是一种工具,是沟通意识和潜意识的工具,它能根据人的主观意愿描绘出种种不同的画面,成功的人会经常勾勒成功的画面,而失败的人勾勒最多的永远都是失败的画面。然而,实际上,一切的画面都是作茧自缚,挣脱了束缚、破茧而出的人会成功的化成美丽的“蝴蝶”,而挣脱不了的则会成为茧中的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