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什么东西都要拿起来咬一咬,如果妈妈不注意阻止,很容易不小心吃下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悲剧就会发生。

    一天一大早,我们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一名喝了爽肤水的1岁半幼儿。原来孩子妈妈早上洗脸后,一边给脸上拍爽肤水,一边逗孩子玩,突然孩子妈妈放在卧室的手机响了,孩子妈妈就跑开去接电话了,顺手把爽肤水瓶放在了茶几上,连盖子也没盖。那个透明的玻璃瓶引起了孩子的好奇,他拿起那个瓶子,摇了摇,发现里面有水,他可能闻着瓶子挺香,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好喝的饮料,就把瓶口放到嘴里吸起来。

    等孩子妈妈打完电话,过来看见孩子正在喝爽肤水,急忙夺下孩子手中的瓶子,一看瓶子中的爽肤水已经被喝掉一些了,赶紧用手指抠孩子的喉咙,给孩

    子催吐。等孩子吐了几口水出来后,孩子妈妈就赶紧抱着孩子下楼,开车来了我们医院,因为当时儿科还没有上班,所以被安排到了急诊。急诊的医生仔细检查了孩子,发现孩子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就让孩子妈妈给孩子多喝水清洁口腔,不用进行什么治疗。

    不用进行治疗?孩子妈妈有些不相信急诊医生的说法,于是她又挂了儿科的号,打算找个专业的儿科医生给孩子再看看。她刚好挂的是我的号,当她走进我的诊室,她怀中的孩子正在哭闹,她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起事情的起因来,强烈地表示了她对急诊医生处理方案的怀疑。

    我看着那个孩子,孩子张开大嘴哇哇哭着,脸上都是眼泪,手不停地挥舞着。孩子妈妈则在旁边不停地说:“医生,你快帮我看看,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能没事吗?”

    我给孩子检查了一番,没

    发现什么明显异常症状,心里也挺纳闷:按道理来说急诊医生处理的方法没什么错啊,难道孩子还有其他的毛病。我正打算让孩子查个血常规、尿常规,突然看到孩子把头使劲往妈妈怀里蹭,想到孩子不会是饿了吧。于是,我问孩子妈妈:“孩子早上吃过饭了没?”

    孩子妈妈被我问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早上六点多一出事我就赶到医院来了,哪里顾得上吃饭啊。”

    我对孩子妈妈说:“我觉得孩子这样可能是饿了。我建议你赶紧去给孩子买点吃的。”

    “饿了?”尽管孩子妈妈对我的判断十分怀疑,但她还是抱着孩子赶紧去买吃的了。半个小时后,孩子妈妈抱着孩子回来了,孩子好奇地扭着脑袋四处张望,精神状态很不错。

    我给孩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了孩子没什么问题,就告诉孩子妈妈她们可以回家了,孩子妈妈抱着孩子对我

    三番四次地表示感谢。

    这类例子在我们医院有很多,孩子误服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变质奶、电蚊**、502胶水、避孕药、干燥剂、爽身粉、烟头、体温计里的水银,等等。其中药物误服或过量的占了近一半。

    当发现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清除毒物——催吐,父母可以立即用手指、鸡毛、筷子等去刺激孩子的咽喉来催吐。然后立即带着孩子去医院,记得带上孩子误服的东西及孩子的呕吐物,帮助医生确诊病情。有的孩子说不清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又说有误服的,按急诊原则一律马上洗胃,因为时间是处理中毒的关键。

    对3岁以下的患儿,尤其是对已经昏迷的患儿和误服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的幼儿,最好不要自行催吐,以防发生窒息。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对症喂孩子一些东西,帮

    助毒液稀释。

    如果孩子误服腐蚀性液体,应立即喝牛奶、豆浆;如果孩子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橘汁等;如果孩子误服强酸,应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黏膜;如果孩子误喝了碘酒应赶紧喝米汤、面糊等淀粉类流质,以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如果孩子错喝了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应立即多喝浓茶,处理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误服了糖果、饼干内的干燥剂:对于透明的硅胶干燥剂,因其没有毒性,可由粪便排出体外,所以不需做任何处理,当然如果孩子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就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对于氯化钙干燥剂,因为有些轻微的刺激性,喂孩子喝水稀释就可行;对于氧化钙干燥剂,因其遇水后会变成强碱,有腐蚀性,应立即喂孩子喝牛奶或蛋清稀释,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