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得湿疹,可能是特应性皮炎

    家里才为贝贝过完满月酒,贝贝的脸上就开始出现红斑,到社区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湿疹,给开了一些药膏涂抹,没多久就消下去了。可没过几天,湿疹又出现了,家人就把原来医生开的药膏继续给贝贝涂抹,抹了几天又消去了。

    后来湿疹又反反复复出现好几次,但每次抹抹药膏都能消下去,所以贝贝的父母也没太在意。直到贝贝再一次出现湿疹,而且这次抹药似乎没那么管用了,因为脸上痒,贝贝总喜欢把脸在大人身上蹭,而且孩子臂上出现了对称的两块干皮,过了一周后,孩子背上、手臂上、胸前都出现了干皮,吓得家里人赶紧带着孩子来了我们医院,挂了专家号就诊,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也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Besnier体质性痒疹、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与哮喘和过敏

    性鼻炎一样,同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范畴。因为特应性皮炎好发于双侧肘窝、腋窝部等四肢屈侧部位,民间俗称“四弯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引发该病的因素众多,但医学界普遍认为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

    之所以许多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会被当成患湿疹来治疗,是因为特应性皮炎早期的表现确实与湿疹非常相似——面部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还会出现对称性红斑及鳞屑,严重时出现**、小水疱、糜烂及渗出等,常伴有很明显的瘙痒,等等。

    一般来说,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了特应性皮炎,除了要具备皮肤瘙痒这一点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中的3个或3个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围绕颈一周,注意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花粉症史

    ,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发生特应性皮炎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湿疹。

    5. 2岁前发病。

    因为特应性皮炎症状较重,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治疗过程较长,再加上剧烈瘙痒使得孩子心情烦躁,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

    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的区别

    与湿疹相比,特应性皮炎的症状要重一些。湿疹的皮疹大多局限在孩子身体的某个部位,如脸颊部、手背等;而特应性皮炎的皮疹范围常常波及孩子的头皮、耳根,严重时可蔓延至躯干、四肢包括手背和足背,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颈部、肘窝、腘窝会逐渐出现典型的肥厚、苔藓样皮疹。

    与湿疹相比,特应性皮炎更容易复发,而且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常持续3个月以上。

    特应性皮炎的患儿皮肤都特别干燥、粗糙,而且60%~70%的患儿患有哮喘、过

    敏性鼻炎,或有特应性皮炎的家族史。

    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往往有面色苍白、眼圈发黑、鱼鳞病、弥漫性头皮屑、唇炎等特征。

    特应性皮炎的护理工作

    父母要保持房间的清洁干净、通风透气,防止过度使用空调而使得室内温度太低,必要时使用加湿器。

    给孩子穿全棉,吸水性强,柔软的衣物,不要给孩子穿羊毛类、化纤、化工染料等制品的衣物,经常看护患儿的人也要避免穿上面这类衣物。

    因为患病使得孩子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再加上慢性炎症及长期外擦皮质激素治疗引起局部皮肤易患性,使得孩子皮损处微环境有利于细菌及真菌生长,所以,父母要注意用26~36℃温度的水来清洗孩子的皮肤,急性期每日用温水沐浴1~2次,慢性期可每日沐浴1次,不要过度清洁,也不要使用碱性沐浴露。父母要注意孩子饮食营养是否均衡合理,提供的

    食物应以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糙米,少**致面粉和杧果、菠萝、荔枝、榴梿一类的水果,不吃发霉变质或者腌泡过久的食物,也不要吃煎炸食品、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和酸辣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要多给孩子喝水,以防缺水引起皮肤干燥而加重皮肤瘙痒。

    因为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孩子由于皮脂腺数目减少、体积变小、分泌能力降低,皮肤角质层保水能力降低,屏障功能受损,水分的挥发也增加,致使表皮裂隙干燥、敏感性高,导致干皮症等皮肤问题,所以父母最好使用医学护肤品来帮孩子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达到止痒保湿、防止皮肤干燥的目的。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的局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但长期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萎缩、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的皮肤**等不良反应,因此要密切观察皮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