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忧勤①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②;淡泊③是高风④,太枯⑤则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
①忧勤:忧虑勤劳,这里指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②适性怡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③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④高风:高尚的风骨。
⑤枯:枯槁,这里指不近人情。
【评析】
绞
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这是美好的品德,但过于辛苦就无法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生活也就没有什么趣味:恬静淡泊是一种高风亮节,但一味地追求恬淡,枯槁心志,与社会脱节,那么也就无从帮助他人或有利于事物了,那么高风亮节又有何用?
对于事物不可过分执着,太过执着反而成了束缚。君
子应该以淡泊的态度减免私欲,所谓“明月清风不要钱”,人心假如能有这淡泊名利的念头,必然就能做到“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舒展,生活无忧无虑且飘逸潇洒。
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过分轻视世间的功名利禄,就会被人误解为缺乏匡世救人的精神,这时就会和大众格格不
入。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以淡泊为名而推脱对社会的责任,抛开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这是不可取的,甚至容易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容易被人视为没有公德和责任感甚至有害于社会的人而为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是美德,是一种敬业精神
,但如果一味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这样就会心力交瘁从而失去自我。禅宗的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性和责任也不能逃避,太苦或太孤寂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