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开始出现转机

    1637年2月,五十九岁的斐迪南二世离开了人世。自从他登上宝座以来,从未放弃过使用武力,整个德意志一直处在战火之中。就其个人而言,斐迪南二世不失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他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贤明的统治者,为人们创造幸福。只是由于他对君主义务概念的误解,不但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将自己从人民的朋友变为一名权力的压迫者和和平的破坏者。他点燃了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之火,在历史上终究会被评为一个暴君。

    在他去世前没几个月,他的儿子斐迪南三世已经升为罗马国王。现

    在斐迪南二世的皇冠、准则和战争都传给了他的儿子。看到了各民族的不幸和近处邦国的荒芜,斐迪南三世强烈感受到和平的必要性。对于耶稣会会士和西班牙人,他是不太依赖的,对外来的宗教,他也比较宽容,因此更容易接受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

    在与瑞典人的战争中,斐迪南三世的军队接连取得了胜利。瑞典军队率先打响了1637年的战事,但由于莱比锡驻军的英勇抵抗以及萨克森和皇帝联军的逼近,瑞典人并没有攻下莱比锡城。巴纳在撤退途中陷入绝境,由于四面受敌,再加上河流的阻挡,他只能选择向波美拉尼亚地区撤退。在菲

    尔斯滕贝格的一个浅滩,全军蹚水渡过了奥得河,准备与对岸的弗兰格尔会合。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一支斐迪南三世的军队早就守候在这里。巴纳意识到自己中了圈套,前后左右都没有退路。斐迪南三世的人都已经开始庆祝胜利了。巴纳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法国人没有按照约定在莱茵河畔发起佯攻,结果皇帝的兵力没有分散,使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寻求一线生机,他佯装要向波兰逃跑,并把绝大多数辎重运往那里。皇帝方面果然上当,迅速派兵封锁他们前进的道路。巴纳等到守卫奥得河的皇帝部队全部撤走后,赶紧乘着夜色蹚过了奥得

    河,平安抵达了波美拉尼亚地区。

    还没有喘口气,加拉斯已经带领着斐迪南三世的军队从特里布塞斯闯入了波美拉尼亚公爵领地,敌人的兵力是他们的好几倍。在皇帝军队的猛攻之下,他们失去了乌泽多姆和沃尔加斯特,并被赶到波美拉尼亚边缘地带。由于博吉斯拉夫十四世公爵恰好在这年寿终正寝,瑞典人可以兑现对波美拉尼亚地区的要求,所以必须坚守住这片土地。他们不遗余力地使用金钱和兵力,只为了阻止勃兰登堡选侯提出对这一公爵领地的拥有权。之前,由于法国的按兵不动以及同盟者的背信弃义,瑞典人在德意志帝国的其他地区

    经常吃败仗,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好转。自从朝波美拉尼亚地区撤退后,瑞典人接二连三地失去了在上萨克森的地盘。梅克伦堡的诸侯们由于被皇帝军队所逼,和瑞典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紧密,吕纳堡的格奥尔格公爵也宣布与瑞典为敌。巴伐利亚将军维尔特攻下了埃伦布赖斯泰,莱茵河畔垒起的所有堑壕也被奥地利人占领了。除了守住了波美拉尼亚地区的主要地盘,瑞典人在德意志内部所拥有的一切已经基本失去。在莱茵河畔,皇帝军队遭到了所向披靡的贝恩哈德发起的强有力佯攻,借此机会,瑞典人才从低谷中走了出来,战争的转机迅速出现了。